一种用于隧道侧加强件的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5561发布日期:2023-01-04 03:20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隧道侧加强件的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侧加强件的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隧道侧加强件(零件名称:reinf assy-tunnel side,lh)是汽车配件中的一种,如今,为了满足各汽车供应商对隧道侧加强件的需求,生产厂家需要用到包装结构对生产后的隧道侧加强件进行包装,以便于将隧道侧加强件运输至各地。
3.由于隧道侧加强件结构呈长条扁平状,外形较特殊,不易固定,对其在运输过程中若采用一般的包装结构,容易因颠簸而产生晃动,在不稳定上的情况下容易使其发生受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稳定可靠并且可满足其特定形状定位的包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隧道侧加强件的包装结构,具有可使隧道侧加强件在存放和输送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隧道侧加强件的包装结构,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对隧道侧加强件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若干用于对所述固定机构内纵向相邻的隧道侧加强件进行第一位置分隔定位的第一分隔条、及若干用于对所述固定机构内纵向相邻的隧道侧加强件进行第二位置分隔定位的第二分隔条;所述固定机构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分隔条和第二分隔条均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内。
6.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对隧道侧加强件进行固定的底板组件、及用于防止隧道侧加强件发生位置偏移的端板组件和后挡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的一侧,所述后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分隔条和第二分隔条均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上。
7.可选的,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拆卸在所述箱体内;在所述底板的两侧均活动设置有侧板;所述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后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另一侧;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分隔条对应适配的第一固定条、及用于对隧道侧加强件的一侧进行定位的第二固定条;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分隔条对应适配的第一限位条、及与所述第二分隔条对应适配的第二限位条。
8.可选的,在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防锈膜。
9.可选的,所述端板组件包括:端板、及若干用于缓冲隧道侧加强件并防止其发生位置偏移的缓冲条;所述端板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缓冲条安装在所述端板上。
10.可选的,所述后挡板组件包括:可与隧道侧加强件抵接以防止其发生位置偏移的后挡板、及用于调节所述后挡板的工作位置的支撑块;所述后挡板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另一侧;所述支撑块安装在所述后挡板上且与所述箱体抵接。
11.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若干用于辅助支撑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板进行定位的定位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条抵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条抵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条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条抵接。
12.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对若干所述第一固定板进行定位的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技术在实际应用时,隧道侧加强件在固定机构内完成定位后,第一分隔条和第二分隔条可分别在第一位置上和在第二位置上对隧道侧加强件进行固定,定位方式稳定可靠,且箱体可对包含隧道侧加强件在内的固定机构进行整体保护,使隧道侧加强件在运输过程中可被稳定的保护在箱体内,大幅降低受损的风险。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隐藏侧板);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机构包装时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侧板);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隧道侧加强件的包装示意简图。
21.图中:1、箱体;2、固定机构;21、底板组件;22、端板组件;23、后挡板组件;3、第一分隔条;4、第二分隔条;51、底板;52、侧板;53、第一固定条;54、第二固定条;55、第一限位条;56、第二限位条;61、端板;62、缓冲条;71、第一固定板;72、第二固定板;8、定位块;9、盖板;10、隧道侧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侧加强件的包装结构,包括:箱体1;在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对隧道侧加强件10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2、若干用于对所述固定机构2内纵向相邻的隧道侧加强件10进行第一位置分隔定位的第一分隔条3、及若干用于对所述固定机构2内纵向相邻的隧道侧加强件10进行第二位置分隔定位的第二分隔条4;所述固定机构2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第一分隔条3和第二分隔条4均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2内。
27.在本实施例中,隧道侧加强件10的结构呈长条薄片状,且隧道侧加强件10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从加强件前端延伸至加强件尾部,且该凹槽使隧道侧加强件10上具有凸起部和凹陷部;在第一分隔条3和第二分隔条4上均设置有与上述凸起部和凹陷部的形状对应适配的凹槽和凸块(参见图3);隧道侧加强件10在固定机构内一共有3个定位位置(采用三点定位的稳定性更好),第一分隔条3和第二分隔条4分别用于对固定机构2内的隧道侧加强件10进行第一位置定位和第二位置定位(第一分隔条3和第二分隔条4均可采用eva支撑条);
28.在进行隧道侧加强件10的装箱定位时,先将最底下一层的六个隧道侧加强件10放置到固定机构2内,固定机构2对上述隧道侧加强件10完成固定后,在第一位置处放入一个第一分隔条3,在第二位置处放入一个第二分隔条4,使第一分隔条3和第二分隔条4分别对最下层六个隧道侧加强件10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定位(参见图6);完成最下层的隧道侧加强件10定位后,便可进行后续层隧道侧加强件10的定位(每相邻两层隧道侧加强件1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分隔条3和第二分隔条4);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2内一共可放置九层隧道侧加强件10,所有隧道侧加强件10放置固定完成后,便可整体打包后放入箱体1(箱体1可采用rwn网箱)内,完成包装;
29.本技术中的定位方式稳定可靠,且箱体1可对包含隧道侧加强件10在内的固定机构2进行整体保护,使隧道侧加强件10在运输过程中可被稳定的保护在箱体1内且不会随箱体1的晃动而晃动,大幅降低受损的风险。
3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用于对隧道侧加强件10进行固定的底板组件21、及用于防止隧道侧加强件10发生位置偏移的端板组件22和后挡板组件23;所述底板组件21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端板组件22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21的一侧,所述后挡板组件23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2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分隔条3和第二分隔条4均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组件21上。
3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2由底板组件21、端板组件22和后挡板组件23三部分组成,上述三者可与第一分隔条3和第二分隔条4共同构成可容纳并固定隧道侧加强件10的包装腔室(参见图4和图5)。
3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组件21包括:底板51,所述底板51可拆卸在所述箱体1内;在所
述底板51的两侧均活动设置有侧板52;所述端板组件22设置在所述底板51的一侧,所述后挡板组件23设置在所述底板51的另一侧;在所述底板5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分隔条3对应适配的第一固定条53、及用于对隧道侧加强件10的一侧进行定位的第二固定条54;在所述侧板5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分隔条3对应适配的第一限位条55、及与所述第二分隔条4对应适配的第二限位条56。
33.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板52垂直设置在底板51的两侧,且两个侧板52上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条55和第二限位条56,底板51的第一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一分隔条3对应适配的第一固定条53,底板5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条54(参见图2和图3),其中第一限位条55和第一固定条53位于同一平面上;
34.在隧道侧加强件10的装箱过程中,先将第一层隧道侧加强件10放置到底板51上,隧道侧加强件10的一侧放置在第一固定条53上,隧道侧加强件10的另一侧放置在第二固定条54上(第二固定条54相当于第三位置),第一固定条53和第二固定条54上均设置有六个凹槽,可对六个隧道侧加强件10的凸起部进行定位;首层隧道侧加强件10完成定位后,放入第一分隔条3并使其沿着第一限位条55向下移动,第一分隔条3上的凸块与隧道侧加强件10第一位置处的凹陷部抵接,放入第二分隔条4并使其沿着第二限位条56向下移动,第二分隔条4上的凸块与隧道侧加强件10第二位置处的凹陷部抵接,从而完成隧道侧加强件10的三点定位;完成最下层的隧道侧加强件10定位后,便可进行后续层隧道侧加强件10的定位(定位原理同上),第一限位条55和第二限位条56可对第一分隔条3和第二分隔条4进行限位,使上述两者放入后更加稳定,且装箱运输完成后可拆卸重复利用。
35.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51上还设置有防锈膜。
36.在本实施例中,底板51上设置有防锈膜,在防锈膜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小包干燥剂,防锈膜和干燥剂的设置可用于包装结构在运输过程中的防潮防锈,提高运输质量。
37.进一步地,所述端板组件22包括:端板61、及若干用于缓冲隧道侧加强件10并防止其发生位置偏移的缓冲条62;所述端板61安装于所述底板51的一侧;所述缓冲条62安装在所述端板61上。
38.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条62的数量与隧道侧加强件10的数量对应适配设置有六个,六个缓冲条62均匀设置在端板61上且均与隧道侧加强件10前端抵接;端板61安装在底板51上且位于隧道侧加强件10前端的一侧,在缓冲条62的作用下,可防止隧道侧加强件10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偏移,且在包装结构受到猛烈撞击时可对隧道侧加强件10起缓冲减压作用。
39.进一步地,所述后挡板组件23包括:可与隧道侧加强件10抵接以防止其发生位置偏移的后挡板、及用于调节所述后挡板的工作位置的支撑块;所述后挡板安装于所述底板51的另一侧;所述支撑块安装在所述后挡板上且与所述箱体1抵接。
40.在本实施例中,后挡板安装在底板51上且位于隧道侧加强件10后端的一侧,支撑块活动设置在后挡板上且与箱体1抵接,支撑块可调节后挡板在底板51上的位置,使后挡板与端板6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可适配于不同长度尺寸的隧道侧加强件10;在缓冲条62和底板51的共同作用下,可防止隧道侧加强件10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偏移。
4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若干用于辅助支撑的第一固定板71和第二固定板72;在所述底板51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板71进行定位的定位块8;所述第一固定板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条3抵接,所述第一固定板7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条4抵
接;所述第二固定板72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条54上,所述第二固定板7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条4抵接。
42.在本实施例中,完成上述初步的安装固定步骤后,还需要对包装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辅助固定;第一固定板71和定位块8均设置有五个,五个第一固定板71设置在六个隧道侧加强件10之间的间隙中,且上述第一固定板71的一端均与第一分隔条3抵接,另一端均与第二分隔条4抵接,从而可形成6个可容纳隧道侧加强件10的相对独立的通道(参见图4和图5),使横向相邻的隧道侧加强件10之间互不碰撞干扰;第二固定板72采用三个,第二固定板72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固定条54上,另一端与第二分隔条4抵接,使固定机构2对隧道侧加强件10的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43.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对若干所述第一固定板71进行定位的盖板9;所述盖板9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71上。
44.在本实施例中,在完成上述步骤的所有包装过程后,在第一固定板71上插入盖板9(第一固定板71上设置有缺口,盖板9可插入缺口内,参见图5),再在盖板9的外侧拉一道打包带,打包带可使盖板9与固定机构2之间结合后相对稳定,防止松脱,稳定可靠。
4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隧道侧加强件的包装结构,具有可使隧道侧加强件在存放和输送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优点。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