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无线对讲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6112发布日期:2022-11-23 00:3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无线对讲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梯无线对讲报警装置,属于电梯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3.其中申请号为“cn201922461574.x”所公开的“电梯专用无线报警对讲系统装置”也是日益成熟的技术,其“包括无线报警装置、轿顶副机、轿厢副机及底坑副机,无线报警装置位于机房中,轿顶副机、轿厢副机及底坑副机均设置在电梯中,轿顶副机、轿厢副机及底坑副机均与电源连接,轿顶副机与轿厢副机连接,无线报警装置包括机房主机及座机,机房主机与座机连接,轿顶副机、轿厢副机及底坑副机均与机房主机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梯对讲装置的技术领域”,但是该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缺陷。
4.1)不便于对电梯轿厢内部的的音画情况进行快速采集和与用户交流,来方便工作人员针对性快速维修处理;
5.2)功能性较差,不便于根据电梯内情况来进行照明避免造成用户恐慌。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无线对讲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梯无线对讲报警装置不便于对电梯轿厢音画情况快速采集,且功能性较差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无线对讲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包括固定架、控制器、音视频控制调制器、辅助结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架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固定设有音视频控制调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另一侧设有辅助结构,所述音视频控制调制器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固定设有拾音盒,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固定设有观测板。
8.优选的,所述拾音盒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的中部,所述拾音盒内部的底端固定设有拾音器,所述拾音盒内部的顶端固定设有广播喇叭,所述拾音盒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透音孔,所述观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的顶部,所述观测板的内部固定设有摄像头,所述观测板的一侧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拾音器、广播喇叭和摄像头均与所述音视频控制调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音视频控制调制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第三导线、检测盒、透明板、光敏检测器和照明灯,所述
第三导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器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导线的一端固定设有检测盒,所述检测盒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检测盒的一侧固定设有透明板,所述检测盒内部的一侧固定设有光敏检测器,所述检测盒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照明灯,所述光敏检测器和照明灯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架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远程模块,所述远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边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固定设有控制器开关,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设有紧急开关,所述紧急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边侧均固定设有两个连接板,四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表面涂覆有耐磨涂层。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梯无线对讲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壳体便于安装在电梯轿厢内部,同时使用紧急开关使控制器将信息通过远程模块传输到监控位置进行报警,以便于远程监控人员快速对轿厢情况检测或与电梯内用户交流,同时使用拾音器和摄像头便于对电梯内的音画情况进行快速收集并传输到远程控制位置,同时使用广播喇叭便于与用户交流对讲避免用户产生恐慌,同时也能够使用户对电梯情况进行转述并配合摄像头摄像来使工作人员快速判断电梯状况,提高维修效率;
16.2、通过检测盒便于对光敏检测器和照明灯进行放置收纳,同时使用光敏检测器便于配合透明板对电梯内部照明情况进行检测,并在轿厢内出现断电的意外情况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照明灯快速照明,提高报警装置使用的功能性,进一步避免意外情况造成用户恐慌。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壳体;2、拾音盒;3、观测板;4、报警组件;41、固定架;42、控制器;43、音视频控制调制器;44、辅助结构;45、第一导线;46、第二导线;441、第三导线;442、检测盒;443、透明板;444、光敏检测器;445、照明灯;5、拾音器;6、广播喇叭;7、摄像头;8、远程模块;9、开关面板;10、紧急开关;11、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无线对讲报警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有报警组件4,报警组件4包括固定架41、控制器42、音视频控制调制器43、辅助结构44、第一导线45和第二导线46,固定架41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固定架41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控制器42,控制器42的一侧固定设有音视频控制调制器43,控制器42的另一侧设有辅助结构44,音视频控制调制器43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导线45和第二导线46,第一导线45的一端固定设有拾音盒2,第二导线46的一端固定设有观测板3;
25.拾音盒2固定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中部,拾音盒2内部的底端固定设有拾音器5,拾音盒2内部的顶端固定设有广播喇叭6,拾音盒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透音孔,观测板3固定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顶部,观测板3的内部固定设有摄像头7,观测板3的一侧为透明材料制成,拾音器5、广播喇叭6和摄像头7均与音视频控制调制器43电性连接,音视频控制调制器43与控制器42电性连接,通过拾音器5和广播喇叭6便于使远程监控人员与用户交流使用,通过摄像头7便于工作人员对轿厢情况进行观测;
26.固定架41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远程模块8,远程模块8与控制器42电性连接,通过远程模块8便于控制器42将信息传递传递到远程控制结构位置,并使电梯内人员与远程交互;
27.壳体1的一边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9,开关面板9的表面固定设有控制器开关,控制器42通过控制器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壳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紧急开关10,紧急开关10与控制器42电性连接,;
28.壳体1的两边侧均固定设有两个连接板11,四个连接板11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通过连接板11便于安装固定壳体1;
29.壳体1的表面涂覆有耐磨涂层,通过涂覆耐磨涂层提高壳体1的防护性;
30.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首先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紧急开关10使用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快速报警,并通过控制器42和远程模块8相配合快速将信息传递到远程监控位置,然后通过拾音器5和摄像头7便于将轿厢的音画情况通过音视频控制调制器43传递到控制器42,并再传递到远程监控位置,同时使用广播喇叭6便于播放远程监控人员情况,来使轿厢内用户与远程监控人员快速交流,并配合摄像头7来对轿厢情况快速判定,来提高维修效率。
31.实施例2:
32.辅助结构44包括第三导线441、检测盒442、透明板443、光敏检测器444和照明灯445,第三导线44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控制器42的另一侧,第三导线441的一端固定设有检测盒442,检测盒442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顶端,检测盒442的一侧固定设有透明板443,检测盒442内部的一侧固定设有光敏检测器444,检测盒442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照明灯445,光敏检测器444和照明灯445均与控制器42电性连接;
33.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首先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光敏检测器444和透明板443相配合对电梯内部的照明情况进行检测,在电梯内照明系统损坏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42控制照明灯445照明来避免轿厢内用户恐慌,引起造成更加广泛的意外事故,同时也能配合摄像头7对轿厢画面远程传输观测使用。
34.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无线对讲报警装置,首先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紧急开关10使用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快速报警,并通过型号为6ed1052-1fb08-0ba0
的控制器42和型号为ch-d3g7z19的远程模块8相配合快速将信息传递到远程监控位置,然后通过拾音器5和摄像头7便于将轿厢的音画情况通过型号db-avcn-b-hdmi-tp1-tx的音视频控制调制器43传递到控制器42,并再传递到远程监控位置,同时使用广播喇叭6便于播放远程监控人员情况,来使轿厢内用户与远程监控人员快速交流,并配合摄像头7来对轿厢情况快速判定,来提高维修效率,在使用时通过型号smd1206的光敏检测器444和透明板443相配合对电梯内部的照明情况进行检测,在电梯内照明系统损坏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42控制照明灯445照明来避免轿厢内用户恐慌,引起造成更加广泛的意外事故,同时也能配合摄像头7对轿厢画面远程传输观测使用。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