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和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7041发布日期:2023-02-21 19:4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和电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和电梯。


背景技术:

2.目前电梯的底盘下部常需设有下梁,以提供支撑与缓冲作用。然而,下梁的设置不仅加重了电梯的重量,而且其会占用电梯井道底坑的空间,导致目前对电梯井道底坑的深度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大。
3.进一步,虽然目前有部分电梯采用了在电梯的底盘内设置下梁的结构设置,但其结构设置不够合理,无法对电梯整体提供支撑与缓冲作用,大幅降低了电梯安全性,不利于产品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能够保证结构设置合理,并降低空间占用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包括下底盘和支撑梁,所述下底盘设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梁设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且所述支撑梁为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梁之间相隔预设距离;
6.所述支撑梁设有相对的上折边和下折边,所述上折边的延伸方向与另一所述支撑梁的上折边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下折边的延伸方向与另一所述支撑梁的下折边的延伸方向相反;
7.所述下折边通过缓冲垫与另一所述支撑梁的下折边相连接,所述缓冲垫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由所述下折边的边缘处沿所述下折边的宽度方向至另一所述支撑梁下折边的边缘处的合计距离。
8.优选地,所述缓冲垫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下折边的长度,且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下折边的中部位置。
9.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所述第一框边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框边和所述支撑梁均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框边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框边和所述支撑梁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支撑梁沿所述第一框边的中部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撑梁之间相隔的预设距离为所述第一框边长度的1/4-1/2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框边设有安装凹槽,所述支撑梁伸入所述安装凹槽内,且所述上折边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壁相连接,所述下折边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另一内壁相连接。
12.优选地,所述下底盘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框边的下部,且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支撑梁之间;所述安装板通过固定杆与所述第一框边、下折边依次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14.优选地,所述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还包括上底盘,所述上底盘和所述下底盘之间通过减震胶相连接。
1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上述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
16.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所述下底盘设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梁设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以将支撑梁集成在下底盘内,从而减轻电梯的重量,并降低空间占用率,且所述支撑梁为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梁之间相隔预设距离,以加强下底盘的承重性能,实现对电梯整体的支撑效果。
18.其中,所述支撑梁设有相对的上折边和下折边,以保证结构稳固,并进一步加强下底盘的承重性能,并且,所述支撑梁的上折边的延伸方向与另一所述支撑梁的上折边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支撑梁的下折边的延伸方向与另一所述支撑梁的下折边的延伸方向相反,提高结构设置的合理性,使各支撑梁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支撑承重;
19.同时,所述支撑梁的下折边通过缓冲垫与另一所述支撑梁的下折边相连接,使各支撑梁能够经由缓冲垫以相互配合共同缓冲,以增强支撑梁的缓冲作用,且所述缓冲垫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由所述下折边的边缘处沿所述下折边的宽度方向至另一所述支撑梁下折边的边缘处的合计距离,以提供对电梯整体的缓冲效果,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的结构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的剖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24.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包括下底盘2以及支撑梁3;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所述下底盘2设有支撑框架21,所述支撑梁3设在所述支撑框架21内,以将支撑梁3集成在下底盘2内,从而减轻电梯的重量,并降低空间占用率,且所述支撑梁3为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梁3之间相隔预设距离,以加强下底盘2的承重性能,实现对电梯整体的支撑效果。
26.其中,所述支撑梁3设有相对的上折边31和下折边32,以保证结构稳固,并进一步加强下底盘2的承重性能,并且,所述支撑梁3的上折边31的延伸方向与另一所述支撑梁3的上折边31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支撑梁3的下折边32的延伸方向与另一所述支撑梁3的下折边32的延伸方向相反,提高支撑梁3结构的合理性,使各支撑梁3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支撑承重;
27.同时,所述支撑梁3的下折边32通过缓冲垫4与另一所述支撑梁3的下折边32相连接,使各支撑梁3能够经由缓冲垫4以相互配合共同缓冲,以增强支撑梁3的缓冲作用,且所
述缓冲垫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由所述下折边32的边缘处沿所述下折边32的宽度方向至另一所述支撑梁3下折边32的边缘处的合计距离,以提供对电梯整体的缓冲效果,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28.进一步,所述缓冲垫4位于所述下折边32的中部位置,以便于缓冲垫4提供对电梯整体的缓冲效果,且所述缓冲垫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下折边32的长度,在保证具有足够的缓冲效果的同时,节省材料和设置空间。
29.更进一步,下底盘2的支撑框架21通常包括第一框边211和第二框边212,所述第一框边211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框边212沿第二方向设置,因此,为使支撑框架21的结构更为稳固,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支撑梁3也可与第二框边212一同沿第二方向设置,使所述第一框边21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框边212和所述支撑梁3相连接,以使支撑梁3能够与第二框边212共同配合支撑电梯。
30.优选地,所述支撑梁3沿所述第一框边211的中部对称设置,以提高支撑框架21整体的结构稳固性,从而提升支撑框架21对电梯整体的支撑能力,使支撑框架21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更佳地,所述支撑梁3之间相隔的预设距离为所述第一框边211长度的1/4-1/2,支撑梁3随着电梯尺寸的增大而逐渐相互远离,以达到对电梯整体更好的支撑效果。
3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使所述第一框边211能够和所述第二框边212组合形成矩形结构的所述支撑框架21,以提高支撑框架21的承重能力。
32.更佳地,为使支撑梁3与第一框边211连接稳固,所述第一框边211设有安装凹槽213,所述支撑梁3伸入所述安装凹槽213内,且所述上折边31与所述安装凹槽213的内壁相连接,所述下折边32与所述安装凹槽213的另一内壁相连接,使第一框边211与上折边31、下折边32共同受力,以进一步提高承重能力。
33.此外,再次结合图1至图3,所述下底盘2还包括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位于所述第一框边211的下部,且所述安装板5位于所述支撑梁3之间,以便于与其他部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5通过固定杆与所述第一框边211、下折边32依次连接,保证连接稳固,提高安装板5的承重性能。更佳地,所述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还包括位于下底盘2上部的上底盘1,所述上底盘1和所述下底盘2之间通过减震胶6相连接,以提高底盘整体的缓冲减震功能。
34.由于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梯包括了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梯具备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所以,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梯的具体技术效果,可参照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集成式电梯底盘结构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3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