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式移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7183发布日期:2022-12-24 04:0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龙门式移载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厂化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龙门式移载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家庭式的小作坊养殖方式,一般采用小竹筐饲养,这种小竹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手工编织,成本低廉;小作坊式的养殖是一种全人工的养殖方法,从蚕卵成虫到采茧均通过人为操作实现,费时费力,养殖效率非常低,且受季节条件限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饲养蚕虫,蚕茧的年产量极低,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已经逐步被社会所淘汰。
3.为了弥补传统作坊式养蚕的不足,规模化、工厂化的养蚕技术应用而生。为了满足规模化养殖的要求,设计了养殖用蚕框与载体等养殖器具,基于该养殖器具能够实现蚕虫养殖、蚕虫在各龄养殖间转移、饲料投放等工序,在工厂化养蚕技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有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通过输送线对养殖框进行流水线输送。在养殖框堆的流水线输送中,根据加工工序的要求经常需要对养殖框堆的输送方向进行转换。现有技术中会采用移载装置对养殖框对进行输送方向的转换,但是现有的移载装置一次只能够对一个养殖框堆进行转向调节操作,效率低,且安全性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龙门式移载机的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龙门架体两侧均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架装置和输送装置,同一侧的三个装置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工件堆从高位到低位的转换,同时又可以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变换,从而满足工件的不同加工需求,整个工件堆高低位和输送方向的转换过程中自动化作业,无需人为手动操作,操作过程高效且安全,且龙门架体两侧装置对称的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工件堆的同步转向调节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龙门式移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架体、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架装置和输送装置,龙门架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和升降架装置,位于龙门架体同一侧的升降架装置与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通过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装置的升降移动,两个升降架装置上均可调节安装有输送装置,两个输送装置相对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龙门架体两侧均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架装置和输送装置,同一侧的三个装置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工件堆从高位到低位的转换,同时又可以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变换,从而满足工件的不同加工需求,整个工件堆高低位和输送方向的转换过程中自动化作业,无需人为手动操作,操作过程高效且安全,且龙门架体两侧装置对称的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工件堆的同步转向调节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7.进一步,龙门架体上设置有两组限位机构,两组限位机构对应两个输送装置,通过限位机构对输送装置上的工件堆的上部进行限位支撑,两组限位机构相反设置,每组限位
机构均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气缸和限位板,限位气缸与限位板相连接,每组限位机构对应一个输送装置,通过限位机构可以对移动到对应输送装置的工件堆的上部进行辅助限位支撑,提高工件堆在输送装置上的放置稳定性,且两组限位机构正好设置在两个输送装置相接近的端部处,由于工件堆正好位于两个输送装置相接近的端部处,与对应输送装置上的出料口对应,输送装置上设置工件堆的一端承载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通过限位机构对工件堆进行侧部支撑,提高整体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且每组限位机构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组件,两个限位组件对工件堆的前后两侧均进行限位支撑,确保支撑效果,使得工件堆在输送装置上的放置更稳固可靠,限位气缸可以带动限位板移动,从而可以根据工件堆的实际尺寸进行调节,确保限位板对工件堆的限位支撑作用。
8.进一步,龙门架体上设置有竖向导向梁,竖向导向梁内设置有竖向拖链,竖向拖链与最接近的升降架装置相连接,竖向拖链跟随升降架装置的移动收卷或铺展于竖向导向梁上,结构设计合理,竖向拖链跟随其相连接的升降架装置同步升降,从而带动隐藏设置在竖向拖链的电缆线的同步移动,对电缆线等进行引导和保护,使得电缆线的布设更加的规则、整齐,延长电缆线的使用寿命,且竖向拖链的设置个数不定,两个对称分布的升降架装置可以对应设置两个竖向拖链,也可以设计一个竖向拖链同时对两个升降架装置中的电缆线进行引导保护。
9.进一步,升降架装置上设置有横向导向梁,横向导向梁内设置有横向拖链,横向拖链与最接近的输送装置相连接,横向拖链跟随输送装置的移动收卷或或铺展于横向导向梁上,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横向拖链跟随其相连接的输送装置同步平移,从而带动隐藏设置在横向拖链的电缆线、气缸用气管等的同步移动,对电缆线、气管等进行引导和保护,使得电缆线、气管的布设更加的整齐,延长电缆线、气管的使用寿命,且横向拖链的设置个数不定,两个对称分布的输送装置可以对应设置两个横向拖链,也可以设计一个横向拖链同时对两个输送装置中的电缆线、气管等进行引导保护。
10.进一步,升降架装置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缓冲器,缓冲器与龙门架体固定连接,两个升降架装置的上下两侧均设置了对应的缓冲器,通过缓冲器可以在升降架装置发生冲顶或撞底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升降架装置直接冲顶或撞底,提高升降架装置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11.进一步,两个升降架装置均包括升降框体,升降框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均匀分布在升降框体的四周角上,连接杆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杆通过连接孔与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在升降框体的四周角上均设置有连接杆,从而通过连接杆可以实现升降框体与升降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连接孔可以便于连接杆与升降链条之间的组装连接,且连接杆均匀分布,可以确保后续升降框体的结构平衡稳固性。
12.进一步,升降框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导向机构,龙门架体的内侧设置有竖向滑轨,导向机构与竖向滑轨滚动滑接,导向机构与竖向滑轨滚动滑接的配合设计,使得升降框体的升降移动过程更加的平稳可靠,且同一侧的导向机构可以设置有多组,通过多组导向机构与竖向滑轨之间的滚接导向设置,有效提高操作安全性和稳固性。
13.进一步,导向机构包括限位导轮组和接触导轮,限位导轮组包括两个限位导轮,两个限位导轮对称设置在竖向滑轨的两侧,限位导轮与竖向滑轨的对应侧面滚动接触,接触
导轮与竖向滑轨的前端面滚动接触,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两个限位导轮正好滚动限位在竖向滑轨的两侧,而接触导轮则与竖向滑轨的前端面滚动接触,升降框体升降移动中,限位导轮、接触导轮贴附着竖向滑轨的对应面同步滚动,有效确保升降移动调节过程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14.进一步,龙门架体的内侧设置有行程开关,竖向滑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行程开关,在竖向滑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了行程开关,通过上下两侧行程开关控制升降框体的升降位移行程,提高实际的操作安全性。
15.进一步,两个输送装置均包括输送框体和电动滚筒,输送框体活动连接在升降框体上,电动滚筒横向均匀设置在输送框体内,通过电动滚筒可以实现工件堆在输送装置上的输送移动,使得工件堆可以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16.进一步,两个输送装置的输送框体上均设置有积污框盘,积污框盘位于电动滚筒的下方,两个积污框盘相接近的端部均延伸出对应的输送框体,两个积污框盘上下错位设置,两个积污框盘上均设置有排污孔,积污框盘的设计可以将工件堆表面渗漏的液体从排污孔中集中排出,也便于后续对输送装置表面清洗过程中清洗污水的排出,且两个输送装置上的积污框盘上下错位设置,且两个积污框盘上相接近的端部处,均延伸出对应的输送框体一段长度,从而在两个输送装置相向移动中,当输送装置逐步靠拢接近中,上下错位的两个积污框盘之间错位插接,直至两个输送框体的对应端之间相抵触,设计巧妙,积污框盘之间交错插接,使得两个输送装置相互交错配合,互为支撑部,提高结构稳固性,且两个积污框盘交错设置,确保两者连接处重合错位,避免工件堆表面渗液从积污框盘连接处渗出。
17.进一步,升降框体的底部设置有推动气缸,推动气缸通过固定座与升降框体固定连接,推动气缸与固定座铰接设置,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输送框体相连接,通过推动气缸推动输送框体沿着升降框体水平移动,推动气缸与输送框体连接,推动输送框体的平移,从而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节输送框体的位置,当该设备需要同时对两组工件堆进行转向调节时,通过推动气缸将两个输送装置之间移动抵触,再从龙门架体1的一侧将工件堆先输送到最接近的输送装置上,再通过输送装置的继续传送将工件堆继续输送到另一个输送装置上,直至两个输送装置上均有一组工件堆,再同步进行其他操作,推动气缸与固定座之间铰接设置提供调节空间,从而便于推动气缸与输送框体之间的组装。
18.进一步,输送框体的底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横向滑轨,横向滑轨上滑动卡接有滑块,升降框体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侧板,固定侧板的顶部设置有扩顶板,滑块与对应扩顶板之间固定连接,固定侧板可以便于扩顶板的设计,扩顶板可以便于滑块的安装固定,从而在输送框体的平移调节中,横向滑轨始终受到滑块的限位导向,有效确保输送框体平移过程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19.进一步,输送框体的一侧留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安装有过渡板,过渡板与输送框体之间设置有加强支座,过渡板起到过渡支撑作用,使得工件堆从输送装置上的推出过程更加的安全可靠,加强支座的设计可以提高过渡板与输送框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确保结构强度,两个输送框体上的出料口均位于龙门架体的同一侧,当将工件堆推出时,与出料口相对的另一侧的推料装置可以将工件堆从出料口平稳推送到接收装置上。
20.进一步,输送框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挡板,与出料口位于同一侧的侧挡板的端部设置有辅助导板,辅助导板位于侧挡板上靠近过渡板的端部处,辅助导板的导向方向与出
料口的出料方向相同,两侧侧挡板的设计可以对输送装置上的工件堆进行导向限位,提高工件堆在输送装置的输送稳定性,确保操作安全性,与出料口同一侧的侧挡板比另一侧的侧挡板短,正好将出料口预留出,且与出料口同一侧的侧挡板端部还设置了辅助导板,辅助导板可以引导工件堆从出料口处的平稳推出。
21.进一步,输送框体的侧面设置有光电传感支架,光电传感支架可以便于光电传感器的实际安装,每个输送装置的侧部均对应设有光电传感支架,从而可以感应是否有工件被传输过来,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22.进一步,两个升降驱动装置均包括驱动组件、主动组件和从动组件,驱动组件与主动组件相连接,主动组件、从动组件分别位于升降架装置的上下两侧,主动组件与从动组件之间连接有升降链条,升降链条与升降框体相连接,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驱动组件提供动力源实现整个升降驱动装置的运转,从而实现升降框体的升降调节操作。
23.进一步,主动组件包括主动轴和主动链轮,主动轴与驱动组件相连接,主动轴的两端均连接有主动链轮,从动组件包括两个从动链轮,两个从动链轮与两个主动链轮上下一一对应设置,同侧的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连接有升降链条,升降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升降框体顶端的连接杆上,升降链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升降框体底端的连接杆上,驱动组件带动主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两端的主动链轮转动,两个主动链轮与两个从动链轮之间又一一对应连接有升降链条,从而实现从动链轮的同步转动,确保升降链条的平稳运行,并且升降链条的两端又与升降框体之间连接,从而通过升降链条的运行实现升降框体的升降移动调节。
24.进一步,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链轮、辅助链轮和传送链条,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驱动链轮相连接,辅助链轮固定设置在主动轴上,传送链条连接在辅助链轮与驱动链轮之间,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链轮转动,传送链条又连接在驱动链轮与辅助链轮之间,从而带动辅助链轮的同步转动,而辅助链轮又与主动轴之间固定,从而实现主动轴的同步联动,确保升降框体两侧升降链条的同步运转,从而保证升降框体升降调节过程的平稳可靠性,提高操作安全性。
2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龙门架体两侧均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架装置和输送装置,同一侧的三个装置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工件堆从高位到低位的转换,同时又可以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变换,从而满足工件的不同加工需求,整个工件堆高低位和输送方向的转换过程中自动化作业,无需人为手动操作,操作过程高效且安全,且龙门架体两侧装置对称的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工件堆的同步转向调节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7.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整个工件堆先从高位到低位进行转换,再进行输送方向的转换,实际使用时,先通过推动气缸推动两个输送装置相向移动,直至两个输送装置相互抵触,便于接下来工件堆从一个输送装置移动传送到另一个输送装置上,接着工件堆配合其他输送机构从龙门架体的一侧往另一侧输送,该输送方向正好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同,工件堆先输送到最接近的输送装置上,再通过电动滚筒继续输送,使得工件堆从该输送装置顺利输送到另一个输送装置上,而同时其他输送机构将另一个工件堆继续输送到最接近的输送装置上,使得两个输送装置上均放置有一个工件堆,且通过电动滚筒控制工件堆
在输送装置上的位置,使得两个工件堆在对应输送装置上移动到位,工件堆移动到与输送装置侧面的出料口相对应后,两个推动气缸启动,两个推动气缸推动两个输送装置相反移动,使得输送装置往对应的升降架装置方向移动复位,该移动复位设计避免输送装置上放置工件堆的一端悬空,提高整个操作安全性,且输送装置移动复位后,对应的限位机构启动,限位气缸推动限位板移动,对工件堆的上部侧面进行辅助限位支撑,接着升降驱动装置启动带动升降架装置下降,升降架装置带动输送装置同步下移,直至升降架装置下方的行程开关感应到升降架装置,升降架装置下移到位,工件堆从高位到低位转换完成,接着推料装置启动,将两个输送装置上的工件堆往对应输送装置的出料口方向推送出,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工件堆输送方向的转换。
附图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龙门式移载机的立体图;
30.图2为图1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龙门移载机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输送装置的位置分布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竖向滑轨在龙门架体上的位置分布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驱动装置在龙门架体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图6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动气缸再升降框体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机构在升降框体上的位置分布结构示意图;
39.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侧板在升降框体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0.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装置与龙门架体之间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41.图13为图12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42.图14为图12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43.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动气缸与输送框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5.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板在输送框体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6.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装置的平面图;
47.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输送装置相向移动时积污框盘之间的插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48.图中:1-龙门架体;2-升降驱动装置;3-升降架装置;4-输送装置;5-限位组件;6-限位气缸;7-限位板;8-竖向导向梁;9-竖向拖链;10-横向导向梁;11-横向拖链;12-缓冲器;13-升降框体;14-连接杆;15-连接孔;16-导向机构;17-竖向滑轨;18-接触导轮;19-限位导轮;20-行程开关;21-输送框体;22-电动滚筒;23-积污框盘;24-排污孔;25-推动气缸;26-固定座;27-横向滑轨;28-滑块;29-固定侧板;30-扩顶板;31-出料口;32-过渡板;33-加强支座;34-侧挡板;35-辅助导板;36-光电传感支架;37-驱动组件;38-主动组件;39-升降链条;40-主动轴;41-主动链轮;42-驱动电机;43-驱动链轮;44-辅助链轮;45-传送链条;
46-从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49.如图1至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龙门式移载机,包括龙门架体1、升降驱动装置2、升降架装置3和输送装置4,龙门架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2和升降架装置3,位于龙门架体1同一侧的升降架装置3与升降驱动装置2相连接,通过升降驱动装置2驱动升降架装置3的升降移动,两个升降架装置3上均可调节安装有输送装置4,两个输送装置4相对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龙门架体1两侧均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2、升降架装置3和输送装置4,同一侧的三个装置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工件堆从高位到低位的转换,同时又可以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变换,从而满足工件的不同加工需求,整个工件堆高低位和输送方向的转换过程中自动化作业,无需人为手动操作,操作过程高效且安全,且龙门架体两侧装置对称的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工件堆的同步转向调节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50.龙门架体1上设置有两组限位机构,两组限位机构对应两个输送装置4,通过限位机构对输送装置4上的工件堆的上部进行限位支撑,两组限位机构相反设置,每组限位机构均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组件5,限位组件5包括限位气缸6和限位板7,限位气缸6与限位板7相连接,每组限位机构对应一个输送装置4,通过限位机构可以对移动到对应输送装置4的工件堆的上部进行辅助限位支撑,提高工件堆在输送装置4上的放置稳定性,且两组限位机构正好设置在两个输送装置4相接近的端部处,由于工件堆正好位于两个输送装置4相接近的端部处,与对应输送装置4上的出料口31对应,输送装置4上设置工件堆的一端承载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通过限位机构对工件堆进行侧部支撑,提高整体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且每组限位机构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组件5,两个限位组件5对工件堆的前后两侧均进行限位支撑,确保支撑效果,使得工件堆在输送装置4上的放置更稳固可靠,限位气缸6可以带动限位板7移动,从而可以根据工件堆的实际尺寸进行调节,确保限位板7对工件堆的限位支撑作用。
51.龙门架体1上设置有竖向导向梁8,竖向导向梁8内设置有竖向拖链9,竖向拖链9与最接近的升降架装置3相连接,竖向拖链9跟随升降架装置3的移动收卷或铺展于竖向导向梁8上,结构设计合理,竖向拖链9跟随其相连接的升降架装置3同步升降,从而带动隐藏设置在竖向拖链9的电缆线的同步移动,对电缆线等进行引导和保护,使得电缆线的布设更加的规则、整齐,延长电缆线的使用寿命,且竖向拖链9的设置个数不定,两个对称分布的升降架装置3可以对应设置两个竖向拖链9,也可以设计一个竖向拖链9同时对两个升降架装置3中的电缆线进行引导保护。
52.升降架装置3上设置有横向导向梁10,横向导向梁10内设置有横向拖链11,横向拖链11与最接近的输送装置4相连接,横向拖链11跟随输送装置4的移动收卷或或铺展于横向导向梁10上,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横向拖链11跟随其相连接的输送装置4同步平移,从而带动隐藏设置在横向拖链11的电缆线、气缸用气管等的同步移动,对电缆线、气管等进行引导和保护,使得电缆线、气管的布设更加的整齐,延长电缆线、气管的使用寿命,且横向拖链11的设置个数不定,两个对称分布的输送装置4可以对应设置两个横向拖链11,也可以设计一个横向拖链11同时对两个输送装置4中的电缆线、气管等进行引导保护。
53.升降架装置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缓冲器12,缓冲器12与龙门架体1固定连接,
两个升降架装置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了对应的缓冲器12,通过缓冲器12可以在升降架装置3发生冲顶或撞底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升降架装置3直接冲顶或撞底,提高升降架装置3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54.两个升降架装置3均包括升降框体13,升降框体1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均匀分布在升降框体13的四周角上,连接杆14上设置有连接孔15,连接杆14通过连接孔15与升降驱动装置2相连接,在升降框体13的四周角上均设置有连接杆14,从而通过连接杆14可以实现升降框体13与升降驱动装置2之间的连接,连接孔15可以便于连接杆14与升降链条39之间的组装连接,且连接杆14均匀分布,可以确保后续升降框体13的结构平衡稳固性。
55.升降框体1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导向机构16,龙门架体1的内侧设置有竖向滑轨17,导向机构16与竖向滑轨17滚动滑接,导向机构16与竖向滑轨17滚动滑接的配合设计,使得升降框体13的升降移动过程更加的平稳可靠,且同一侧的导向机构16可以设置有多组,通过多组导向机构16与竖向滑轨17之间的滚接导向设置,有效提高操作安全性和稳固性。
56.导向机构16包括限位导轮组和接触导轮18,限位导轮组包括两个限位导轮19,两个限位导轮19对称设置在竖向滑轨17的两侧,限位导轮19与竖向滑轨17的对应侧面滚动接触,接触导轮18与竖向滑轨17的前端面滚动接触,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两个限位导轮19正好滚动限位在竖向滑轨17的两侧,而接触导轮18则与竖向滑轨17的前端面滚动接触,升降框体13升降移动中,限位导轮19、接触导轮18贴附着竖向滑轨17的对应面同步滚动,有效确保升降移动调节过程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57.龙门架体1的内侧设置有行程开关20,竖向滑轨17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行程开关20,在竖向滑轨17的上下两侧均设置了行程开关20,通过上下两侧行程开关20控制升降框体13的升降位移行程,提高实际的操作安全性。
58.两个输送装置4均包括输送框体21和电动滚筒22,输送框体21活动连接在升降框体13上,电动滚筒22横向均匀设置在输送框体21内,通过电动滚筒22可以实现工件堆在输送装置4上的输送移动,使得工件堆可以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工件堆移动到与输送框体21侧面的出料口31对应。
59.两个输送装置4的输送框体21上均设置有积污框盘23,积污框盘23位于电动滚筒22的下方,两个积污框盘23相接近的端部均延伸出对应的输送框体21,两个积污框盘23上下错位设置,两个积污框盘23上均设置有排污孔24,积污框盘23的设计可以将工件堆表面渗漏的液体从排污孔24中集中排出,也便于后续对输送装置4表面清洗过程中清洗污水的排出,且两个输送装置4上的积污框盘23上下错位设置,且两个积污框盘23上相接近的端部处,均延伸出对应的输送框体21一段长度,从而在两个输送装置4相向移动中,当输送装置4逐步靠拢接近中,上下错位的两个积污框盘23之间错位插接,直至两个输送框体21的对应端之间相抵触,设计巧妙,积污框盘23之间交错插接,使得两个输送装置4相互交错配合,互为支撑部,提高结构稳固性,更便于工件堆从一个输送装置4平稳传送到另一个输送装置4上,且两个积污框盘23交错设置,确保两者连接处重合错位,避免工件堆表面渗液从积污框盘23连接处渗出。
60.升降框体13的底部设置有推动气缸25,推动气缸25通过固定座26与升降框体13固
定连接,推动气缸25与固定座26铰接设置,推动气缸25的活塞杆与输送框体21相连接,通过推动气缸25推动输送框体21沿着升降框体13水平移动,推动气缸25与输送框体21连接,推动输送框体21的平移,从而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节输送框体21的位置,当该设备需要同时对两组工件堆进行转向调节时,通过推动气缸25将两个输送装置4之间移动抵触,再从龙门架体1的一侧将工件堆先输送到最接近的输送装置4上,再通过输送装置4的继续传送将工件堆继续输送到另一个输送装置4上,直至两个输送装置上均有一组工件堆,再同步进行其他操作,推动气缸25与固定座26之间铰接设置提供调节空间,从而便于推动气缸25与输送框体21之间的组装。
61.输送框体21的底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横向滑轨27,横向滑轨27上滑动卡接有滑块28,升降框体13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侧板29,固定侧板29的顶部设置有扩顶板30,滑块28与对应扩顶板30之间固定连接,固定侧板29可以便于扩顶板30的设计,扩顶板30可以便于滑块28的安装固定,从而在输送框体21的平移调节中,横向滑轨27始终受到滑块28的限位导向,有效确保输送框体21平移调节过程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62.输送框体21的一侧留有出料口31,出料口31处安装有过渡板32,过渡板32与输送框体21之间设置有加强支座33,过渡板32起到过渡支撑作用,使得工件堆从输送装置4上的推出过程更加的安全可靠,加强支座33的设计可以提高过渡板32与输送框体2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确保结构强度,两个输送框体21上的出料口31均位于龙门架体1的同一侧,当将工件堆推出时,与出料口31相对的另一侧的推料装置可以将工件堆从出料口31平稳推送到接收装置上。
63.输送框体21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挡板34,与出料口31位于同一侧的侧挡板34的端部设置有辅助导板35,辅助导板35位于侧挡板34上靠近过渡板32的端部处,辅助导板35的导向方向与出料口31的出料方向相同,两侧侧挡板34的设计可以对输送装置4上的工件堆进行导向限位,提高工件堆在输送装置4的输送稳定性,确保操作安全性,与出料口31同一侧的侧挡板34比另一侧的侧挡板34短,正好将出料口31预留出,且与出料口31同一侧的侧挡板34端部还设置了辅助导板35,辅助导板35可以引导工件堆从出料口31处的平稳推出。
64.输送框体21的侧面设置有光电传感支架36,光电传感支架36可以便于光电传感器的实际安装,每个输送装置4的侧部均对应设有光电传感支架36,从而可以感应是否有工件被传输过来,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65.两个升降驱动装置2均包括驱动组件37、主动组件38和从动组件,驱动组件37与主动组件38相连接,主动组件38、从动组件分别位于升降架装置3的上下两侧,主动组件38与从动组件之间连接有升降链条39,升降链条39与升降框体13相连接,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驱动组件37提供动力源实现整个升降驱动装置2的运转,从而实现升降框体13的升降调节操作。
66.主动组件38包括主动轴40和主动链轮41,主动轴40与驱动组件37相连接,主动轴40的两端均连接有主动链轮41,从动组件包括两个从动链轮46,两个从动链轮46与两个主动链轮41上下一一对应设置,同侧的主动链轮41与从动链轮46之间连接有升降链条39,升降链条3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升降框体13顶端的连接杆14上,升降链条3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升降框体13底端的连接杆14上,驱动组件37带动主动轴40转动,从而带动两端的主动链轮41转动,两个主动链轮41与两个从动链轮46之间又一一对应连接有升降链条39,从而实
现从动链轮46的同步转动,确保升降链条39的平稳运行,并且升降链条39的两端又与升降框体13之间连接,从而通过升降链条39的运行实现升降框体13的升降移动调节。
67.驱动组件37包括驱动电机42、驱动链轮43、辅助链轮44和传送链条45,驱动电机42的电机轴与驱动链轮43相连接,辅助链轮44固定设置在主动轴40上,传送链条45连接在辅助链轮44与驱动链轮43之间,驱动电机42带动驱动链轮43转动,传送链条45又连接在驱动链轮43与辅助链轮44之间,从而带动辅助链轮44的同步转动,而辅助链轮44又与主动轴40之间固定,从而实现主动轴40的同步联动,确保升降框体13两侧升降链条39的同步运转,从而保证升降框体13升降调节过程的平稳可靠性,提高操作安全性,且位于龙门架体1上部的主动链轮41、从动链轮46、驱动链轮43和辅助链轮44均被防护罩罩设隐藏设置,对链轮进行隐藏保护,延长链轮的使用寿命。
68.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整个工件堆先从高位到低位进行转换,再进行输送方向的转换,实际使用时,先通过推动气缸推动两个输送装置相向移动,直至两个输送装置相互抵触,便于接下来工件堆从一个输送装置移动传送到另一个输送装置上,接着工件堆配合其他输送机构从龙门架体的一侧往另一侧输送,该输送方向正好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同,工件堆先输送到最接近的输送装置上,再通过电动滚筒继续输送,使得工件堆从该输送装置顺利输送到另一个输送装置上,而同时其他输送机构将另一个工件堆继续输送到最接近的输送装置上,使得两个输送装置上均放置有一个工件堆,且通过电动滚筒控制工件堆在输送装置上的位置,使得两个工件堆在对应输送装置上移动到位,工件堆移动到与输送装置侧面的出料口相对应后,两个推动气缸启动,两个推动气缸推动两个输送装置相反移动,使得输送装置往对应的升降架装置方向移动复位,该移动复位设计避免输送装置上放置工件堆的一端悬空,提高整个操作安全性,且输送装置移动复位后,对应的限位机构启动,限位气缸推动限位板移动对工件堆的上部侧面进行限位支撑,接着升降驱动装置启动带动升降架装置下降,升降架装置带动输送装置同步下移,直至升降架装置下方的行程开关感应到升降架装置,升降架装置下移到位,工件堆从高位到低位转换完成,接着推料装置启动,将两个输送装置上的工件堆往对应输送装置的出料口方向推送出,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工件堆输送方向的转换。
69.而且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升降架装置对应两个输送装置,再配合两个升降驱动装置,使得同一侧的升降架装置、输送装置、升降驱动装置之间配合形成一个机构,两侧的机构之间独立驱动运行,从而可以将机构之间单独工作实现对一个工件堆的高低位和转向调节,还可以将两侧的机构之间同步运行,且相互配合,实现对两个工件堆的高低位和转向调节,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且简单。
7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