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9170发布日期:2023-01-20 20:2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卷烟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机械和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卷烟盒。


背景技术:

2.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卷烟盒作为个人消费品,其自动化程度也相应提高。目前通常在卷烟盒内设置用于存储卷烟的储烟空间、以及用于放置各种功能组件的收容空间,利用各种功能组件对卷烟进行相应地控制。但目前卷烟盒内各类空间的布局不合理,使卷烟盒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烟盒,具有出烟口,所述卷烟盒具有第一储烟空间、第二储烟空间、第一收容空间、及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储烟空间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收容空间设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所述第二储烟空间、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储烟空间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均用于存储至少一支卷烟,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用于收容第一功能组件,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用于收容第二功能组件。
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卷烟盒,具有两个储烟空间:第一储烟空间与第二储烟空间、以及两个收容空间: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二收容空间。首先,本技术设置两个储烟空间可存储更多的卷烟,提高了卷烟盒的储烟数量。两个收容空间的设置可使得不同功能的功能组件收容于不同的收容空间内。
5.其次,本技术使第一储烟空间与第二储烟空间设于第一收容空间的相对两侧,即第一收容空间设于第一储烟空间与第二储烟空间之间。这样不仅可简化卷烟盒的空间布局,还可利用第一收容空间来对第一储烟空间与第二储烟空间进行分隔,使第一储烟空间与第二储烟空间互不影响。换言之,第一收容空间同时具有分隔的功能与收容的功能,使第一收容空间同时具有两种功能,简化了卷烟盒的结构。并且,第一储烟空间与第二储烟空间设于第一收容空间的相对两侧还有利于卷烟盒的其他功能组件对两个储烟空间内的卷烟进行控制。
6.另外,本技术还可使第二收容空间设于第一储烟空间、第二储烟空间、及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从而便于设于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第二功能组件来对第一储烟空间、第二储烟空间、或其他储烟空间内的卷烟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卷烟进行提升操作。
7.综上,本技术提供的卷烟盒优化了卷烟盒内的空间布局,简化了卷烟盒的结构,使卷烟盒的布局变得更合理,使各功能组件能更好地对第一储烟空间与第二储烟空间内的卷烟进行控制。
8.其中,所述卷烟盒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储烟空间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的第三储烟空间,所述第三储烟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所述第二储烟空间、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三储烟空间用于收容出烟件,所述出烟件用于存储至少一支所述卷烟,且所
述出烟件能够使一支所述卷烟正对应所述出烟口设置。
9.其中,所述卷烟盒包括仓门,所述第三储烟空间相较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所述第二储烟空间、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更远离所述仓门。
10.其中,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相较于所述第三储烟空间更远离所述仓门。
11.其中,所述第二收容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储烟空间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或者连通所述第三储烟空间,以使所述第二功能组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所述第二储烟空间之间,或者与所述第三储烟空间之间往复运动。
12.其中,所述第一储烟空间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关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呈轴对称设置。
13.其中,所述卷烟盒包括壳体与收容件,所述壳体具有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收容件具有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壳体与所述收容件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储烟空间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或者所述壳体与所述收容件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储烟空间、所述第二储烟空间、及所述第三储烟空间;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收容件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14.其中,当所述壳体与所述收容件为分体式结构时,所述壳体设有安装件,所述收容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件。
15.其中,所述卷烟盒包括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包括仓门、及设置于所述仓门的第一推送件与第二推送件,所述第一推送件与所述第二推送件能够沿远离所述仓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设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内的所述卷烟沿靠近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方向推送。
16.其中,所述卷烟盒满足如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17.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包括电池与电路板中的至少一者;
18.所述第二功能组件包括提升机构与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者。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卷烟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的卷烟盒的截面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卷烟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所示的卷烟盒的截面示意图。
24.图5为图3所示的卷烟盒另一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25.图6为图3所示的卷烟盒又一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26.图7为图1所示的卷烟盒打开仓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1所示的卷烟盒中壳体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图3所示的卷烟盒中壳体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图3所示的卷烟盒中壳体与收容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图10所示的壳体与收容件的分解示意图。
31.标号说明:
32.卷烟盒-1,卷烟-2,出烟口-10,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第三储烟空
间-13,第一收容空间-21,第二收容空间-22,第一功能组件-31,电池-311,电路板-312,第二功能组件-32,提升机构-321,驱动机构-322,出烟件-40,推送机构-50,仓门-51,第一推送件-52,第二推送件-53,壳体-60,通孔-61,安装件-62,收容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4.请一并参考图1-图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卷烟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卷烟盒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卷烟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卷烟盒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卷烟盒1,具有出烟口10,所述卷烟盒1具有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第一收容空间21、及第二收容空间22,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设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均用于存储至少一支卷烟2,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用于收容第一功能组件31,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用于收容第二功能组件32。
35.本技术提供的卷烟盒1具有储烟和出烟的功能,用户可手动将卷烟2装填至卷烟盒1的储烟空间内,随后利用卷烟盒1的其他机构来自动控制卷烟2的运动轨迹,最终使卷烟2的至少部分从出烟口10伸出卷烟盒1,以供用户取烟。
36.对于卷烟盒1的内部来说具有多种空间,例如具有储烟空间与收容空间。其中储烟空间是用于存储卷烟2、甚至还可收容其他部件例如出烟件40。用户装填卷烟2时便是将卷烟2装入储烟空间内,随后利用其他机构来控制卷烟2在储烟空间内的运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烟盒1具有两个储烟空间: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并且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均用于存储至少一支卷烟2。这样便可充分利用卷烟盒1的空间来存储更多的卷烟2,提高了卷烟盒1的储烟数量。
37.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烟盒1还具有两个收容空间:第一收容空间21与第二收容空间22,并且第一收容空间21用于收容第一功能组件31,第二收容空间22用于收容第二功能组件32。这样两个收容空间便可分别收容不同的功能组件,优化了卷烟盒1的结构。当然卷烟盒1还包括其他功能组件,这些功能组件既不设于第一收容空间21,也不设于第二收容空间22,而设于卷烟盒1的其他区域。
38.可选地,请一并参考图5-图6,图5为图3所示的卷烟盒另一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卷烟盒又一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组件31包括电池311与电路板312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功能组件32包括提升机构321与驱动机构322中的至少一者。即电池311与电路板312中的至少一者可设于第一收容空间21内。提升机构321与驱动机构322中的至少一者设于第二收容空间22内。其中电池311主要为卷烟盒1供电,电路板312主要控制其余各个部件的运动和状态。提升机构321主要对正对应出烟口10的一支卷烟2进行提升操作。驱动机构322主要用于驱动其他部件的运动。当然第一功能组件31与第二功能组件32还可包括其他部件,本实施方式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39.可选地,卷烟盒1除了具有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之外,还可具有其他
储烟空间,例如第三储烟空间13、第四储烟空间等等。
40.可选地,卷烟盒1除了具有第一收容空间21与第二收容空间22外,还可具有其他收容空间,例如第三收容空间、第四收容空间等等。
41.本实施方式在提供了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第一收容空间21、以及第二收容空间22的基础上,还对上述四个空间进行了特定的空间布局的设计。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使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设于第一收容空间21的相对两侧,即第一收容空间21设于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之间。这样不仅可简化卷烟盒1的空间布局,还可利用第一收容空间21来对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进行分隔,使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互不影响。换言之,第一收容空间21同时具有分隔的功能与收容的功能,使第一收容空间21同时具有两种功能,简化了卷烟盒1的结构。并且,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设于第一收容空间21的相对两侧还有利于卷烟盒1的其他功能组件对两个储烟空间内的卷烟2进行控制,例如卷烟盒1的推送机构50可更好地推送第一储烟空间11内的卷烟2与第二储烟空间12内的卷烟2。
42.另外,本实施方式还可使第二收容空间22设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一收容空间21的一侧,从而便于设于第二收容空间22内的第二功能组件32来对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或其他储烟空间内的卷烟2进行控制,例如利用第二功能组件32中的提升件来控制卷烟2进行提升操作。
43.综上,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烟盒1优化了卷烟盒1内的空间布局,简化了卷烟盒1的结构,使卷烟盒1的布局变得更合理,使各功能组件能更好地对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内的卷烟2进行控制。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一个储烟空间内,设于其内的卷烟2的长度方向为该储烟空间的高度方向,多支卷烟2的排列方向为该储烟空间的长度方向,同时垂直于该出烟空间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方向为该储烟空间的宽度方向。
45.可选地,由于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设于第一收容空间21的相对两侧,因此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的长度决定了第一收容空间21的长度,即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一收容空间21的长度方向为平行关系。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卷烟盒1只包括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且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的高度方向为卷烟盒1的长度方向,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的长度方向为卷烟盒1的宽度方向,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的宽度方向为卷烟盒1的厚度方向,即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内设置的卷烟2沿卷烟盒1的宽度方向排列,这样不仅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卷烟盒1的宽度,还可根据卷烟盒1的功能需求设计第一收容空间21的空间尺寸,在设计中可同时兼顾到卷烟盒1的外观规格尺寸、储存卷烟2的数量和第一收容空间21的空间尺寸等多方面的需求。例如当电池311设于第一收容空间21内时,第一收容空间21尺寸的增加可容纳更大尺寸的电池311,从而提高电池311的容量,提高卷烟盒1的续航能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卷烟盒1还包括其他储烟空间,例如第三储烟空间13,此时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的长度会相应受限减小,同时第一收容空间21的尺寸也会相应减小。
46.请再次参考图2与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关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呈轴对称设置。
47.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关于第一收容空间21呈轴对称设置。换言之,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的形状、大小、尺寸完全相同。这样可以使分别对应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的第一推送件52、第二推送件53也呈对称设置,从而使卷烟盒2的整体结构达到简洁美观的效果。
48.可选地,第一收容空间21可位于卷烟盒1沿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从而使卷烟盒1内的截面形状呈轴对称图形。
49.请再次参考图3-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烟盒1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的第三储烟空间13,所述第三储烟空间13位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的一侧,所述第三储烟空间13用于收容出烟件40,所述出烟件40用于存储至少一支所述卷烟2,且所述出烟件40能够使一支所述卷烟2正对应所述出烟口10设置。
50.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烟盒1除了具有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之外,还可具有第三储烟空间13。其中第三储烟空间13具有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相同的储烟功能,均用于存储至少一支卷烟2。并且第三储烟空间13还可用于收容出烟件40。出烟件40能够存储至少一支卷烟2,且出烟件40能够转动从而改变卷烟2的位置,使一支所述卷烟2正对应出烟口10设置。这样便可为后续该支卷烟2伸出出烟口10提供了条件。
51.本实施方式使第三储烟空间13位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一收容空间21的一侧,即第三储烟空间13位于上述三个空间整体的一侧且第三储烟空间13连通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这样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内的卷烟2便可运动至第三储烟空间13内,随后利用出烟件40转动来使一支卷烟2正对应出烟口10,如图3所示,此时卷烟盒1上只需设置一个出烟口10即可。
52.通过设置第三储烟空间13并在第三储烟空间13内设置出烟件40,可分别将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储存的卷烟2转运至对应同一个出烟口10的位置,实现卷烟盒1只设置一个出烟口10的效果。当然若卷烟盒1只包括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如图1所示,那么卷烟盒1上可设置两个出烟口10,每个储烟空间分别对应一个出烟口10。每个储烟空间内的一支卷烟2可分别正对应不同的出烟口10设置,也同样可为卷烟2伸出出烟口10提供条件。
53.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三储烟空间13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整体的空间,该空间由卷烟盒1内的各个部件围设而成。只不过本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根据该空间不同区域的作用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命名。
54.另外,对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三储烟空间13的尺寸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实际调整。
55.请参考图7,图7为图1所示的卷烟盒打开仓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烟盒1包括推送机构50,所述推送机构50包括仓门51、及设置于所述仓门51的第一推送件52与第二推送件53,所述第一推送件52与所述第二推送件53能够沿远离所述仓门5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设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内的所述卷烟2沿靠近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的方向推送。
56.卷烟盒1可包括推送机构50,其中推送机构50用于推送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内的卷烟2。具体地,推送机构50可包括仓门51,仓门51控制卷烟盒1的打开与关
闭。仓门51上可设置第一推送件52与第二推送件53,其中第一推送件52对应第一储烟空间11设置,第二推送件53对应第二储烟空间12设置。第一推送件52与第二推送件53能够沿远离仓门51的方向运动,因此当用户向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内装填好卷烟2并关闭好仓门51后,第一推送件52与第二推送件53能够沿远离仓门51的方向运动,从而推送卷烟2沿靠近第二收容空间22的方向推送,也可以理解为推送卷烟2沿靠近出烟口10的方向推送,使远离推送件的一支卷烟2正对应出烟口10设置。
57.当正对应出烟口10的一支卷烟2被提升且取走后,第一推送件52和/或第二推送件53便可继续推送其它卷烟2沿靠近出烟口10的方向运动,使远离第一推送件52和/或第二推送件53的一支卷烟2正对应出烟口10设置,为卷烟盒1后续出烟提供条件。
58.当然,若卷烟盒1还具有第三储烟空间13,则推送机构50用于将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的卷烟2先推送至第三储烟空间13内,再通过出烟件40转动将卷烟2运动至正对应出烟口10的位置。
59.对第一推送件52与第二推送件53的具体结构与推送原理已在其他专利中进行了详细阐述,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只要推送机构50能推送卷烟2至正对应出烟口10即可。
60.请再次参考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烟盒1包括仓门51,所述第三储烟空间13相较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更远离所述仓门51。
61.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第三储烟空间13相较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一收容空间21更远离所述仓门51。换言之,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一收容空间21更靠近仓门51,第三储烟空间13更远离仓门51。这样当仓门51打开时用户只可直接将卷烟2装填至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内,不能直接将卷烟2装填至第三储烟空间13内。
62.另外使第三储烟空间13与第二收容空间22位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一收容空间21的一侧,可便于第二收容空间22内的提升机构321来提升第三储烟空间13内正对应出烟口10设置的一支卷烟2。
63.请再次参考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相较于所述第三储烟空间13更远离所述仓门51。
64.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二收容空间22相较于第三储烟空间13更远离所述仓门51,即第三储烟空间13更靠近仓门51,第二收容空间22更远离仓门51。换言之,第三储烟空间13位于第二收容空间22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一收容空间21之间。这样可便于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内的卷烟2移动至第三储烟空间13内,通过出烟件40的转动,分别将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内的卷烟2转运至面向第二收容空间22的一侧,并使一支卷烟2正对应出烟口10设置,为后续出烟提供条件。
65.请一并参考图8-图9,图8为图1所示的卷烟盒中壳体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3所示的卷烟盒中壳体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连通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或者连通所述第三储烟空间13,以使所述第二功能组件32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与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之间,或者与所述第三储烟空间13之间往复运动。
66.从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方式可在第二收容空间22内设置提升机构321,提升机构321可包括提升件。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二收容空间22分别连通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或者连通第三储烟空间13,换言之如图8所示,可在第二收容空间22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收容空间22与第二储烟空间12之间的壳体60上分别开设可供提升件通过的通孔61,且通孔61的高度不小于提升件在提升高度方向上的运动距离,利用通孔61来使第二收容空间22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连通。或者如图9所示,可在第二收容空间22与第三储烟空间13之间的壳体60上开设可供提升件通过的通孔61,且通孔61的高度不小于提升件在提升高度方向上的运动距离,利用通孔61来使第二收容空间22与第三储烟空间13连通。
67.这样提升件便可在第二收容空间22与第一储烟空间11之间、第二收容空间22与第二储烟空间12之间,或者第二收容空间22与第三储烟空间13之间往复运动。当其中一个储烟空间内有一支卷烟2正对应出烟口10时,对应设置的提升件的至少部分便可从第二收容空间22内运动至该储烟空间内并抵接卷烟2。随后提升件带动卷烟2一同上升,使卷烟2伸出卷烟盒1。当用户取走卷烟2后,提升件下降复位至待机位置。
68.请一并参考图8、图10-图11,图10为图3所示的卷烟盒中壳体与收容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壳体与收容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烟盒1包括壳体60与收容件70,所述壳体60具有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所述收容件70具有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所述壳体60与所述收容件70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与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或者所述壳体60与所述收容件70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储烟空间11、所述第二储烟空间12、及所述第三储烟空间13;其中,所述壳体60与所述收容件70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69.对于卷烟盒1来说可包括壳体60与收容件70,其中壳体60具有上述提及的第二收容空间22。收容件70装设于壳体60上,收容件70本身具有第一收容空间21,因此收容件70便可与壳体60相互配合围设形成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或者壳体60与收容件70围设形成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三储烟空间13。
70.具体地,如图8所示,当收容件70在收容空间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均连接壳体60时,此时收容件70便可将壳体60分隔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空间,即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如图10所示,当收容件靠近仓门51的一端连接壳体60,远离仓门51的一端与壳体60间距设置时,此时收容件70与壳体60便围设成了三个空间,即设于收容件70即第一收容空间21相对两侧的第一储烟空间11与第二储烟空间12,以及设于第一储烟空间11、第二储烟空间12、及第一收容空间21一侧的第三储烟空间13。
71.另外,对于壳体60与收容件70来说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当壳体60与收容件70为一体式结构时,壳体60与收容件70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不同的部分进行不同的命名,这样可减少制备的工序和成本,并且提高壳体60与收容件70的连接性能。当壳体60与收容件70为分体式结构时,壳体60与收容件70是通过不同的工序制备而成,随后再通过其他方式将壳体60与收容件70连接在一起,这样可降低制备的难度。
72.请再次参考图11,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壳体60与所述收容件70为分体式结构时,所述壳体60设有安装件62,所述收容件7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件62。
73.当壳体60与收容件70为分体式结构时,可在壳体60上设置安装件62,随后使收容
件70可拆卸连接于安装件62上,降低收容件70与壳体60的装配难度。另外,安装件62上除了可安装收容件70外还可安装其他部件,例如可将用于控制推送机构50开合的控制机构中的转动基座也装设在安装件62上。
7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