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检修人员保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3594发布日期:2023-01-17 22:2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检修人员保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检修安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检修人员保护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梯在运行中会产生垂直和水平振动,对电梯整体各部件有一定的影响,如连接部件的松动、接触移动部件的磨损等等,通过定期检修,及时补充润滑油、将松动的部件加固、对间隙过大部分及时调整,是电梯正常运行、减少故障、避免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也能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检修电梯时工作人员要在电梯轿顶和电梯底坑中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安放保护检修人员的保护设备,避免电梯坠落或上升至顶部而直接撞击工作人员。如公开号为cn212769222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梯检修安全保护装置,用作电梯轿顶的防护,能够伸缩折叠,改变宽度和长度,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电梯,如正方形电梯和长方形电梯,但该装置伸缩折叠需要进行连接部位的拆卸后进行,限制了其伸缩折叠的方便性,而且伸缩后护栏依然具有较大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护装置伸缩折叠需要拆卸而引起不便、折叠后体积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检修人员保护设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梯检修人员保护设备,包括若干立柱和若干x形架,x形架包括中部铰接的两个支杆;相邻的立柱之间铰接所述x形架,立柱与x形架围成环形;立柱外侧设有与x形架铰接的固定铰座和活动铰座,活动铰座与立柱滑动连接。
6.有益效果是:适用范围广泛,可安装在电梯轿顶用作电梯轿顶防护围栏,还可安放在电梯底坑、用作电梯底坑防护支撑,能够较好的保护检修人员;通过立柱间铰接的、能够折叠x形架,使立柱能够间距可以调节,适应不同形状规格的电梯;相对现有技术,不必对部件进行拆卸,即可伸缩折叠,更加快捷方便,折叠后体积更小。
7.进一步地,每个立柱外侧设有两个固定铰座和两个活动铰座;固定铰座位于立柱上端外侧;活动铰座沿立柱下部外侧竖向滑动。
8.有益效果是:固定铰座和活动铰座均具有两个,便于立柱双向与x形架铰接;在下部外侧滑动便于x形架伸缩时驱动活动铰座的滑动。
9.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下部外侧设有与活动铰座配合的滑槽。
10.有益效果是:滑槽与活动铰座配合使活动铰座能够滑动,以实现x形架的支杆间角度变化,从而实现x形架的伸缩折叠。
11.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下端连接安装板,安装板边缘设有通孔。
12.有益效果是:具有通孔的安装板,便于通过螺栓牢固的安装在电梯轿顶和电梯底坑内,增强稳定性,避免产生撞击时,立柱错位。
13.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上部设有空腔,空腔内竖向滑动连接升降杆,升降杆上部延伸至立柱外侧,升降杆下端与空腔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
14.有益效果是:在发生撞击时,作用于升降杆,使升降杆下降,压缩弹簧,在撞击过程中提供缓冲,能够多次使用,也降低电梯损坏的概率。
1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上端水平转动连接有支撑板。
16.有益效果是:支撑板能够增加撞击时接触面积。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末端下侧与升降杆之间连接有斜撑杆,斜撑杆与升降杆转动连接。
18.有益效果是:斜撑杆保证支撑板末端强度,减少支撑板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立柱;2、x形架;101、固定铰座;102、活动铰座;103、滑槽;104、安装板;105、空腔;106、升降杆;107、弹簧;108、支撑板;109、斜撑杆;201、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
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梯检修人员保护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
29.请参阅图1-2,电梯检修人员保护设备,具有四个立柱1和四个x形架2,每个x形架2包括中部铰接的两个支杆201;相邻的立柱1之间铰接x形架2,立柱1与x形架2首尾相连、围成环形;立柱1外侧设有与x形架2铰接的固定铰座101和活动铰座102,活动铰座102与立柱1滑动连接。
30.每个立柱1外侧设有两个固定铰座101和两个活动铰座102;固定铰座101位于立柱1上端外侧;活动铰座102沿立柱1下部外侧竖向滑动。固定铰座101和活动铰座102均具有两个,便于立柱1双向与x形架2铰接;活动铰座102在下部外侧滑动便于x形架2伸缩时驱动活动铰座102的滑动。本实施例中,立柱1外侧的两个固定铰座101朝向之间的角度为九十度,同样的,两个活动铰座102的朝向之间的角度为九十度;使立柱1与x形架2围成的环形为矩形环。矩形环状结构便于与不同规格大小的电梯配合。
31.立柱1下部外侧设有与活动铰座102配合的滑槽103。滑槽103与活动铰座102配合使活动铰座102能够滑动,以实现x形架2的支杆201间角度变化,从而实现x形架2的伸缩折叠。
32.立柱1下端连接安装板104,安装板104边缘设有通孔。具有通孔的安装板104,便于通过螺栓牢固的将立柱1安装在电梯轿顶和电梯底坑内,增强稳定性,避免产生撞击时、立柱1错位。
33.立柱1上部设有空腔105,空腔105内竖向滑动连接升降杆106,升降杆106上部延伸至立柱1外侧,升降杆106下端与空腔105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107。立柱1上端对应空腔105具有光孔,升降杆106穿过光孔,升降杆106下端具有沿空腔105滑动的滑块。在发生撞击时,作用于升降杆106,使升降杆106下降,压缩弹簧107,在撞击过程中提供缓冲,减少损坏,能够多次使用,也降低电梯损坏的概率。
34.升降杆106上端水平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08。支撑板108能够增加撞击时接触面积,支撑板108能够旋转,增加支撑范围,在基坑使用、一旦发生撞击时,能够支撑电梯四角处。
35.支撑板108末端下侧与升降杆106之间连接有斜撑杆109,斜撑杆109与升降杆106转动连接。斜撑杆109保证支撑板108末端强度,减少支撑板108变形,延长使用寿命。斜撑杆109与升降杆106的连接处设有套环,套环绕升降杆106转动,升降杆106设有对应套环的环形凹槽。
36.工作原理:通过活动铰座102沿滑槽103的滑动,可以使x形架2的两个支杆201间角度变化,实现x形架2的伸缩折叠,从而实现x形架2两端连接的立柱1的间距调整。本实施例中立柱1和x形架2围成矩形环状结构,使用时,相对的两个x形架2同时伸缩调整,能够调整成不同的长度和宽度,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梯。作为电梯轿顶护栏时,将安装板104固定在电梯轿顶,工作人员在内部工作,电梯运行至电梯井顶部时,有效保护工作人员;作为底坑防护设备时,将安装板104固定在底坑内部,工作人员在立柱1和x形架2内部工作,若电梯不慎坠落,也能够保护工作人员;无论作为顶部护栏还是底部防护设备,首先撞击的都是升降杆106,通过弹簧107提供一定的缓冲,避免撞击到检修人员,实现对检修人员的保护。
3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梯检修人员保护设备的具体实施例2:
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具有四个立柱1和四个x形架2。而本实施例中,具有八个立柱1和八个x形架2,八个立柱1和x形架2首尾相连,依然围成矩形环状结构;矩形环状结构中四个立柱1位于角部、另外四个立柱1位于矩形边的中部,矩形边中部的立柱1、其两个固定铰座101对称设置、两个活动铰座102位于该立柱1相对的两侧。
39.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