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8227发布日期:2023-02-04 02:0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齿轮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齿轮逐个进行修整打磨时,操作人员需要将加工的齿轮间隔地、节奏性地进行输送。而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加工,通常将若干齿轮的朝同一方向摆放,并使齿轮的轴线与工作平台平行,由于齿轮包括轴和设置在轴一端的齿圈,不便于进行输送上料,生产厂家一般还是采用人工方式对齿轮进行间隔的、节奏性的输送上料,该种方式输送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送齿轮效率低下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向下倾斜输送的上料板、第一放料脚和第二放料脚;
6.所述上料板上设有可供齿轮的齿圈伸入的条形槽,使得所述齿轮放置在上料板上时齿轮的轴线与上料板上表面平行,所述条形槽沿上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7.所述第一放料脚、第二放料脚依次沿上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料板的上方且位于上料板较低的一端;
8.所述上料板上方还设有控制所述第一放料脚、第二放料脚择一抵接在上料板上的控制结构。
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设置具有条形槽的上料板,便于放置轴承,上料板倾斜对轴承进行输送;控制结构控制第一放料脚和第二放料脚有规律的移动,使轴承节奏性地滚动到第一放料脚和第二放料脚之间,而后从上料板上滚落至下一工作台上,避免了采用人工进行节奏性输送,提高了输送效率。
11.优选地,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立板、底板和杠杆,所述立板垂直固设在上料板的一侧,底板垂直固设在立板上且位于上料板上方,所述杠杆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板靠近上料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放料脚、第二放料脚均铰接在杠杆上,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分别供第一放料脚、第二放料脚穿过的条孔,所述立板上设有控制所述杠杆转动的控制组件。
12.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气缸板、气缸和弹簧,所述气缸板固接在所述立板的顶端,气缸固定在气缸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气缸板与所述杠杆的自由端抵接,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杠杆的自由端、所述气缸板下端固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二放料脚包括上铰接杆、连接杆和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为“l”形,连接杆一端垂直固设在所述上铰接杆的下端,连接杆上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设有用于螺栓连接所述调节块的螺栓条孔。
14.优选地,所述上料板的两侧固设有挡料板。
15.优选地,所述上料板较低的一端设有承接轴承的接料块,接料块上设有v形送料槽,所述v形送料槽内设有供所述齿圈伸入的v形辅助槽,所述v形送料槽一端设有可将齿轮从另一端推出的推料杆。
16.优选地,所述上料板底部设有支撑板和支撑杆,所述接料块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上料板较低的一端铰接在接料块的一侧,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在所述上料板底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所述支撑杆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容纳孔,所述支撑杆上端穿过所述容纳孔与上料板底部铰接。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板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铰接杆和连接杆连接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上述附图中:1、上料板;11、条形槽;12、挡料板;2、第一放料脚;3、第二放料脚;31、上铰接杆;32、连接杆;321、螺栓条孔;33、调节块;41、立板;42、底板;43、杠杆;441、气缸板;442、气缸;443、弹簧;5、v形送料槽;51、v形辅助槽;6、推料杆;7、支撑板;71、容纳孔;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向下倾斜输送的上料板1、第一放料脚2和第二放料脚3;所述上料板1上设有可供齿轮的齿圈伸入的条形槽11,使得所述齿轮放置在上料板1上时齿轮的轴线与上料板1上表面平行,所述条形槽11沿上料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放料脚2、第二放料脚3依次沿上料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料板1的上方且位于上料板1较低的一端;所述上料板1上方还设有控制所述第一放料脚2、第二放料脚3择一抵接在上料板1上的控制结构。
25.输送时,启动控制结构,控制第一放料脚2远离上料板1,第二放料脚3抵接在上料板1上,将若干轴承依次放置到上料板1地较高地一端,在重力的作用下,轴承沿着上料板1向下输送,直到位于最下方的轴承被第二放料脚3挡住,此时最下方的轴承位于第一放料脚2、第二放料脚3之间;控制结构再次控制,使得第一放料脚2抵接在上料板1上,第二放料脚3远离上料板1,此时位于最下方的轴承开始滚动向下输送,完成对一个轴承的输送;然后重复上述操作,便可实现节奏性输送轴承。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轴承本身包括轴和齿圈,使得输送时两个轴承的轴之间具有空隙,便于第一放料脚2穿过两个轴承抵接在上料板1上。
26.设置具有条形槽11的上料板1,便于放置轴承,上料板1倾斜对轴承进行输送;控制结构控制第一放料脚2和第二放料脚3有规律的移动,使轴承节奏性地滚动到第一放料脚2
和第二放料脚3之间,而后从上料板1上滚落至下一工作台上,避免了采用人工进行节奏性输送,提高了输送效率。
27.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立板41、底板42和杠杆43,所述立板41垂直固设在上料板1的一侧,底板42垂直固设在立板41上且位于上料板1上方,所述杠杆43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板41靠近上料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放料脚2、第二放料脚3均铰接在杠杆43上,所述底板42上设有两个分别供第一放料脚2、第二放料脚3穿过的条孔,所述立板41上设有控制所述杠杆43转动的控制组件。第一放料脚2、第二放料脚3分别位于杠杆43转轴的两侧,第一放料脚2和杠杆43的铰接轴、第二放料脚3和杠杆43的铰接轴均与杠杆43和立板41的转动轴平行;工作时,控制组件控制杠杆43转动,杠杆43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板41的一端高于另一自由端时,第二放料脚3位于第一放料脚2上方,反之,第一放料脚2位于第二放料脚3上方;底板42对第一放料脚2、第二放料脚3的移动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同时为了配合第一放料脚2、第二放料脚3的移动,底板42上设有供第一放料脚2、第二放料脚3活动的条孔。
28.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气缸板441、气缸442和弹簧443,所述气缸板441固接在所述立板41的顶端,气缸442固定在气缸板441上,所述气缸442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气缸板441与所述杠杆43的自由端抵接,所述弹簧443两端分别与所述杠杆43的自由端、所述气缸板441下端固接。气缸442的活塞杆向靠近上料板1的方向伸出时,带动杠杆43的自由端向下,弹簧443被拉伸,此时杠杆43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板41的一端高于另一自由端,第二放料脚3位于第一放料脚2上方;气缸442的活塞杆回缩时,弹簧443的弹力又使得杠杆43的自由端向上,杠杆43的自由端高于杠杆43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板41的一端,使得第一放料脚2位于第二放料脚3上方。
29.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放料脚3包括上铰接杆31、连接杆32和调节块33,所述调节块33为“l”形,连接杆32一端垂直固设在所述上铰接杆31的下端,连接杆32上沿连接杆32的长度方向设有用于螺栓连接所述调节块33的螺栓条孔321。调节块33包括竖直段和横段,所述竖直段指与字母“l”竖直段对应的那一段,所述横段指与字母“l”横段对应的那一段,调节块33的竖直段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连接杆32的底部,连接时螺杆穿过螺栓条孔321与螺母配合,由于螺栓条孔321沿连接杆32的长度方向设置,因此可以调节调节块33在连接杆32上的连接位置,从而改变第一放料脚2和第二放料脚3下部之间的距离,以针对不同大小的轴承,适应性广。
3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料板1的两侧固设有挡料板12,防止在输送时,轴承从上料板1的两侧掉落。
31.如图4所示,所述上料板1较低的一端设有承接轴承的接料块,接料块上设有v形送料槽5,所述v形送料槽5内设有供所述齿圈伸入的v形辅助槽51,所述v形送料槽5一端设有可将齿轮从另一端推出的推料杆6。设置推料杆6可将轴承送入下一工作台,本实施例中的推料杆6通过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固接实现推料。
32.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上料板1底部设有支撑板7和支撑杆8,所述接料块固定在支撑板7上,所述上料板1较低的一端铰接在接料块的一侧,所述支撑板7水平设置在所述上料板1底部,所述支撑板7上设有供所述支撑杆8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容纳孔71,所述支撑杆8上端穿过所述容纳孔71与上料板1底部铰接。支撑杆8可连接在其他结构上(图中未画出),调节支撑杆8伸出支撑板7的高度可以调节上料板1的倾斜角度;设置容纳孔71,以适应由于上
料板1的倾斜角度的变化导致支撑杆8的支撑状态的变化;支撑杆8可设置成两个,增强支撑强度。
3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