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板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0033发布日期:2023-02-01 00:3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树脂板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金属-树脂板复合件是在金属底座胶粘树脂板而形成的一种复合产品,其中金属底座对-树脂板起到补强支撑的作用,树脂板则使金属底座具有耐磨、减震等的功能。金属-树脂板复合件的制备以及树脂板损坏后的更换,通常都在工业流水线上完成。现有技术中的树脂板供给,往往采用人工方式,速度慢、效率差,且成本高。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其能够实现树脂板的自动化上料,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承载组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承载件、第二驱动机构、抓取组件、第二架体以及传送组件。
6.所述第一架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架体上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组;所述第一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且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组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驱动其相对所述第一架体移动;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上且相对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纵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驱动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所述抓取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抓取组件至少包括吸取件;所述第二架体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组的下方;所述传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传送组件具有承载并运输树脂板的传送面。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承载板通过滑台与所述第一导轨组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纵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一侧。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以及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导轨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源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且在所述第一动力源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齿条相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移动。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沿纵向设置有第二导轨组,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组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轮以及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且与所述第二导轨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
第二动力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源,且在所述第二动力源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齿条相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抓取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调节组件。所述吸取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可通过所述调节组件改变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局部或整体相对高度。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限位件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活动套接。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其一,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另一,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且可相对于所述限位孔轴向移动,所述限位柱具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重力影响下能卡合于所述限位孔内,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
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取件具有一吸取面,所述吸取面上开设有多个吸取孔,所述吸取孔通过管道连接有负压装置。
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架体上还设置有顶升结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能够实现树脂板的自动化上料,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18.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板上料装置,第一架体下方的容置空间内放置批量堆叠的树脂板,抓取组件的吸取件吸取树脂板后移动以运送树脂板至传送组件上,由传送组件输送至预设位置,全程机械化操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板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板上料装置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板上料装置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板上料装置中抓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5.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
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架体10、第一承载组件20、第一驱动机构30、第二承载件40、第二驱动机构50、抓取组件60、第二架体70以及传送组件80。第一承载组件20和第二承载件40设置于第一架体10上,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第一承载组件20相对第一架体移动。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承载组件50相对第二承载件40移动。抓取组件60设置于第二承载件40上,用于抓取树脂板。传送组件80设置于第二架体70上,用于运输树脂板。
27.第一架体10为由条形杆搭建而成的框形结构,第一架体10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存放成批堆叠设置的树脂板。第一架体10上于容置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组11,第一导轨组1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导轨。
28.如图3所示,第一承载组件20设置于第一架体10上且可沿第一导轨组 11移动。第一承载组件20包括第一承载板21以及第一安装板22,第一承载板21通过滑台与第一导轨组11连接,第一安装板22纵向固定于第一承载板 21的一侧,第一安装板22与第一承载板21之间通过加强筋23固定,以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
29.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0作用于第一承载板21,驱动其相对第一架体10移动。第一驱动机构30包括第一齿条31、第一齿轮以及第一动力源33,第一齿条31安装于第一架体10上且与第一导轨组11平行并列设置。第一动力源33设置于第一承载板21上,第一齿轮连接第一动力源33,且在第一动力源33的作用下与第一齿条31相配合以驱动第一承载组件20移动。
30.第二承载件40设置于第一承载组件20上且相对第一承载组件20纵向移动。第二承载件40为一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二承载件40上沿纵向设置有第二导轨组41,第二导轨组4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二导轨,第一承载组件 20可沿第二导轨组41相对第二承载件40移动。
31.第二驱动机构50作用于第一承载组件20,驱动其相对第二承载件40移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承载组件20相对于第一架体10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竖直方向上是相对固定的,因此,第二驱动结构50驱动第一承载组件20相对第二承载件40移动时,其实相当于第二承载件40相对于第一架体1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二驱动机构50包括第二齿条51、第二齿轮以及第二动力源53,第二齿条51安装于第二承载件40上且与第二导轨组41平行并列设置,第二动力源53设置于第一安装板22上,第二齿轮连接第二动力源53,且在第二动力源53的作用下与第二齿条51相配合以驱动第一承载组件20相对第二承载件40移动。
32.参考图4所示,抓取组件60设置于第二承载件40上。抓取组件60包括第一支撑板61,第二支撑板62,调节组件63以及吸取件64。第二支撑板62 固定于第二承载件40上。第一支撑板61设置于第二支撑板62的下方且与第二支撑板62之间活动连接。调节组件63设置于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 62之间,第一支撑板61可通过调节组件63改变与第二支撑板62之间的局部或整体相对高度。吸取件64固定于第一支撑板61上。
33.调节组件63包括形成于第一支撑板61上的第一限位件和形成于第二支撑板62上的第二限位件632,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632之间活动套接。
34.第一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其一,第二限位件632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另一,限位柱穿设于限位孔内且可相对于限位孔轴向移动,限位柱具有一限位部,限位
部在重力影响下能卡合于限位孔内,以连接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
35.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开设于第二支撑板62上,且开设于第二支撑板62 的四个边角上。限位孔被构造成锥形孔结构,锥形孔的孔径在靠近第一支撑板6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限位柱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板61上,且第一支撑板61的四个边角上均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的限位部被构造成与限位孔形状相适配的锥台形结构。第一支撑板61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带动限位柱的限位部与限位孔卡合,实现第一支撑板61与第二支撑板62之间的连接,当第一支撑板61下落于树脂板上时,限位柱于限位孔的轴向移动,以对第一支撑板61和第二支撑板62进行缓冲。
36.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孔可以开设于第一支撑板61上,限位柱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板62上。
37.进一步的,调节组件63还包括弹性件633,弹性件633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弹性件633设置于第一支撑板61与第二支撑板62之间且套设于限位柱上,以对第一支撑板61与第二支撑板62进行进一步的缓冲。
38.第一支撑板61在本实施例中同样被构造成长条形板状结构,限位柱设置于第一支撑板61的上方。
39.吸取件64具有一吸取面,吸取面上开设有多个吸取孔,吸取孔通过管道连接有负压装置。
40.如图5所示,第二架体70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第一导轨组11的下方。第二架体70用于承载传送组件80以运输树脂板。
41.传送组件80设置于第二架体70上,传送组件80包括传送带81,传动轮 82以及驱动电机83。传送带81套设于传动轮82上,驱动电机83驱动传动轮82转动,以带动传送带81运作,传送带81具有承载并运输树脂板的传送面。传送组件80有两组,并列对称设置于第二架体70上。两组传送组件80 之间的第二架体70上还设置有顶升结构71,顶升结构71可用于将传送带81 上的树脂板顶起,便于后续机械手的抓取。
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能够实现树脂板的自动化上料,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43.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板上料装置,第一架体下方的容置空间内放置批量堆叠的树脂板,抓取组件的吸取件吸取树脂板后移动以运送树脂板至传送组件上,由传送组件输送至预设位置,全程机械化操作,效率高。
44.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