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氮锁鲜茶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4045发布日期:2023-01-17 20:5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氮锁鲜茶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充氮锁鲜茶罐。


背景技术:

2.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大类,其形态多种多样,对于茶品质而言,茶的保鲜尤为关键,尤其是在茶的物料组分比较多样复杂时,会出现部分物料容易被氧化的问题。例如是一些传统的康养调理补充元气的茶饮,例如,花茶(菊花具有清火功效)、块茎茶(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功效)、硬质果(赤小豆具有补血功效)、蓬松果(枸杞具有滋补功效)。
3.针对此问题,部分现有技术采用独立小罐包装的方式对茶品进行单罐存放,并对单罐内进行除氧充氮。如专利202030159144.8公开的一种茶叶罐,该类小罐茶多采用铝制塑料罐体,并在开口覆盖铝箔封口膜进行密封,该类现有产品存在如下问题,铝罐的造价成本较高,而且铝箔封口膜的边缘质地较硬,铝罐在封口位置多为片状。使用者在取放时习惯抓取塑料罐体的口部位置,尤其是在揭膜过程中,部分使用者习惯手指捏持在口部,因此使用者在抓持塑料罐体的口部位置时,容易产生硌手的问题。
4.为了降低成本且易于加工,部分现有技术采用塑料罐体,通过塑料罐体顶部设置外折的翻边提供封口膜覆盖封口,采用该种方式,塑料罐体的翻边位置容易形成锋利的边缘,使用者在抓持时舒适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充氮锁鲜茶罐,通过优化了塑料罐体在口部的结构,有效的改善了手部捏持塑料罐体的舒适性,还增加了塑料罐体在口部的强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氮锁鲜茶罐,包括具有开口的塑料罐体、覆盖在所述开口的封口膜,所述封口膜包括铝箔层、设置于所述铝膜层上侧的外覆层,所述塑料罐体在所述开口的边缘形成向外延伸的承托环,所述承托环的外侧面与所述塑料罐体侧面之间设置成倾斜延伸的过渡面。
7.进一步的,所述承托环的外侧面呈外凸的弧形。
8.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面设置成外凸的弧形面;或者所述过渡面设置成内凹的弧形面。
9.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面的竖向尺寸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2mm。
10.进一步的,所述承托环的宽度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3mmm。
11.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罐体在所述开口处的内侧面形成有内凸的加强环筋。
12.进一步的,所述承托环顶面的外缘设置上凸的侧环。
13.进一步的,所述侧环的顶面呈弧形。
14.进一步的,所述侧环为金属侧环。
15.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侧环的下缘延伸至所述塑料罐体的侧方,以使得所述金属侧
环具有所述过渡面。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的改善了手部捏持塑料罐体的舒适性,还增加了塑料罐体在口部的强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塑料罐体;2、封口膜;201、铝箔层;202、外覆层;3、承托环;4、过渡面;5、加强环筋;6、侧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充氮锁鲜茶罐,包括具有开口的塑料罐体1、覆盖在所述开口的封口膜2,所述封口膜2包括铝箔层201、设置于所述铝膜层上侧的外覆层202,所述塑料罐体1在所述开口的边缘形成向外延伸的承托环3,所述承托环3的外侧面与所述塑料罐体1侧面之间设置成过倾斜延伸的过渡面4。
26.本实用新型的充氮锁鲜茶罐在使用时,对于塑料罐体1而言,通过设置了承托环3,可以使得塑料罐体1的顶部形成有供封口膜2覆盖的承托顶面。而且,由于承托环3的外侧面与塑料罐体的侧面之间设置成过渡面4,一方面可以减少承托环3与塑料罐体之间形成台阶形状导致的使用者手部在抓持时硌手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承托环3和过渡面4位置的结构可以增加加塑料罐体在靠近口部的位置的厚度,形成局部加强的环状结构,提高塑料罐体在口部位置的支持刚度,以在揭开封口膜2时,使用者由下至上捏持在塑料罐体承托环3位置,过渡面4以及承托环3位置能够维持塑料罐体口部形状的稳定,减少塑料罐体在此位置的变形,可以使得揭膜过程容易固定塑料罐体,以使得揭膜顺利。
27.由此可见,本技术的充氮锁鲜茶罐,通过具有铝箔的封口膜2,可以对充氮锁鲜茶罐内的茶叶形成较好的密封,以保持充氮锁鲜茶罐内茶品的品质。同时通过优化塑料罐体1的结构,即可提升使用者手持时的舒适感,还改善了塑料罐体1在口部的强度,一举多得。
28.对于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承托环3的外侧面呈外凸的弧形。如图3、图4所示,承托环3的外侧面设置成外凸的弧形,以此可以进一步多减少承托环3位置的尖角,进一步的提升使用的舒适感。
29.对于图1、图3、图4、图5、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所述过渡面4设置成内凹的弧形面。通过如此设置,以使得使用者在手部捏持在过渡面4位置时,承托环3能够整体的对使用者的手指起到向上移动的止动限位作用,以保持使用者对承托环3位置的捏持力。
30.对于过渡面4的设置,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所述过渡面4设置成外凸的弧形面。通过设置成外凸的弧形面,可以减少承托环3下缘对使用者手部硌手的问题,还可增加承托环3下侧部分的厚度,进一步的提高塑料罐体1在口部位置的强度。
3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倾斜延伸过渡面4的结构形式,图示提供了内凹或外凸的两种过渡面4的形式,此并不过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还可将过渡面4设置为锥形面。
32.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渡面4的竖向尺寸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2mm。通过控制过渡面4的竖向尺寸,一方面可以使得过渡面4具有足够的捏持尺寸,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过渡面4的向下延伸尺寸,方便对过渡面4位置捏持。
33.对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承托环3的宽度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3mmm。通过控制了承托环3的尺寸,一方面可以提供充足的顶面宽度,以使得封口膜2能够覆盖封口,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承托环3的尺寸,避免承托环3过宽。
34.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塑料罐体1在口部处的结构强度,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塑料罐体在所述开口处的内侧面形成有内凸的加强环筋5。
35.在图4、图5、图6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承托环3顶面的外缘设置上凸的侧环6。如图4、图5、图6所示,通过设置了侧环6,可以对封口膜2的侧缘形成一定程度的遮挡,以进一步的减少使用者由封口膜2侧方接触封口膜2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提升使用体验。而且,侧环6可以进一步的改善塑料罐体在口部处的结构强度。
36.对于图4、图5、图6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之处在于,所述侧环6的顶面呈弧形。以此进一步的改善使用者接触塑料罐体1位置处的触感。
37.在图4示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侧环6与承托环3、塑料罐体1一体加工成型,此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侧环6为金属侧环6,所述侧环6可以采用一体注塑连接于所述塑料罐体。如图所示,通过将侧环6设置成金属侧环6,一方面可以通过金属侧环6进一步的改善塑料罐体1在口部的强度,进一步的提升使用者捏持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采用金属侧环6提升了整个充氮锁鲜茶罐的层次感,提升了充氮锁鲜茶罐的质感。
38.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金属侧环6的上缘延伸至承托环3的顶面,下缘延伸至过渡面4的边缘,以此可以使得金属侧环6的部分结构直接形成承托环3的侧面,从而使得承托环3的侧边缘、过渡面4、金属侧环6的顶面均呈一致的弧形,可以使得使用者在捏持塑料罐体口部时进一步的防止硌手的问题。
39.在图6示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金属侧环的下缘延伸至所述塑料罐体的侧方,以使得所述金属侧环具有所述过渡面。如图6所示,金属侧环6的顶部卡接在承托环3的顶面,底部倾斜延伸至塑料罐体1的侧方形成过渡面4,以此可以采用分体后组装的方式,可以使得塑料罐体1采用现有的模具生产,降低了塑料罐体1的加工难度,通过增加金属侧环6的竖向尺寸进一步的提高金属侧环6对塑料罐体1在口部的支撑强度。
40.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1.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