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棒热处理用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6144发布日期:2022-12-28 02:2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棒热处理用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棒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棒热处理用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由于它具有高强度韧性、低松弛性、与混凝土握裹力强,良好的可焊接性、镦锻性、节省材料(如φ11mmpc钢棒可代替φ20mm热轧钢筋)等特点,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强的预应力混凝土离心管桩、电杆、高架桥墩、铁路轨枕等预应力构件中,在国际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现有的传送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张紧的功能,各部件在长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磨损的累积容易出现传动不连续的状况,使得传送装置传送过程中出现顿挫的状况,从而导致传送装置出现传送效果较差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传送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棒热处理用传送装置,具备张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传送装置在使用时,因不具备张紧的功能,各部件在长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磨损的累积容易出现传动不连续的状况,使得传送装置传送过程中出现顿挫的状况,从而导致传送装置出现传送效果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棒热处理用传送装置,包括输送架,所述输送架正表面的右侧固定镶嵌有控制面板,所述输送架背表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传送电机,所述传送电机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前侧贯穿输送架并通过轴承活动套设有右轴承座,所述输送架内腔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纵向贯穿开设有移动槽口,两个移动槽口相对应的一侧纵向贯穿设置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从动轴的表面和主动轴的表面均固定套设有传动辊,所述传动辊的表面套设有输送链板,所述输送架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热处理箱,所述输送架正表面和背表面顶部的左侧均开设有刻度槽,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承载板。
5.优选的,所述右轴承座的背表面与输送架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架底部的表面安装有支撑腿,所述从动轴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与主动轴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套设有限位盘,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传送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热处理箱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遮蔽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热处理箱和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刻度槽的左右两侧,左侧的承载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右侧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右侧贯穿至右侧的承载板右侧,所述调节螺杆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螺纹套设有移动弧板,所述移动弧板靠近输送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轴承座,所述从动轴的前侧和后侧均延伸至左轴承座的内腔并与左轴承座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
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刻度槽配合使用的刻度板。
8.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的左侧延伸至支撑套的内腔并与支撑套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右侧的承载板左侧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调节螺杆配合使用的调节螺孔,所述移动弧板左侧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调节螺杆配合使用的移动螺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槽口、支撑套、刻度板、移动弧板、承载板、调节螺杆、左轴承座、支撑架、刻度槽和从动轴的配合使用,可对传送装置进行张紧处理,这样传送装置的输送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的传送装置在使用时,因不具备张紧的功能,各部件在长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磨损的累积容易出现传动不连续的状况,使得传送装置传送过程中出现顿挫的状况,从而导致传送装置出现传送效果较差的问题,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轴测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结构轴测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送链板结构轴测图。
14.图中:1支撑腿、2输送架、3移动槽口、4调节装置、41支撑套、42刻度板、43移动弧板、44承载板、45调节螺杆、46左轴承座、47支撑架、5刻度槽、6遮蔽板、7热处理箱、8顶板、9电动伸缩杆、10控制面板、11传送电机、12从动轴、13输送链板、14右轴承座、15主动轴、16传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15.请参阅图1-图3,一种钢棒热处理用传送装置,包括输送架2,输送架2正表面的右侧固定镶嵌有控制面板10,输送架2背表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传送电机11,传送电机11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轴15,主动轴15的前侧贯穿输送架2并通过轴承活动套设有右轴承座14,输送架2内腔左侧的前侧和后侧均纵向贯穿开设有移动槽口3,两个移动槽口3相对应的一侧纵向贯穿设置有从动轴12,从动轴12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安装有调节装置4,从动轴12的表面和主动轴15的表面均固定套设有传动辊16,传动辊16的表面套设有输送链板13,输送架2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热处理箱7,输送架2正表面和背表面顶部的左侧均开设有刻度槽5,调节装置4包括承载板44;
16.右轴承座14的背表面与输送架2的正表面固定连接,输送架2底部的表面安装有支撑腿1,从动轴12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与主动轴15外圈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套设有限位盘,控制面板10的输出端与传送电机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7.热处理箱7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8,顶板8底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9,电动伸缩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遮蔽板6,控制面板10的输出端分别与热处理箱7和电动伸缩杆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8.承载板4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刻度槽5的左右两侧,左侧的承载板4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套41,支撑套41的右侧设置有调节螺杆45,调节螺杆45的右侧贯穿至右侧的承载板44右侧,调节螺杆45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螺纹套设有移动弧板43,移动弧板43靠近输送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轴承座46,从动轴12的前侧和后侧均延伸至左轴承座46的内
腔并与左轴承座46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移动弧板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7,支撑架4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刻度槽5配合使用的刻度板42,承载板44靠近输送架2的一侧与输送架2固定连接;
19.调节螺杆45的左侧延伸至支撑套41的内腔并与支撑套41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右侧的承载板44左侧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调节螺杆45配合使用的调节螺孔,移动弧板43左侧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调节螺杆45配合使用的移动螺孔。
20.使用时利用控制面板10,开启热处理箱7,使其加热,加热的温度达到使用要求后,控制传送电机11缓慢旋转,从而带动主动轴15旋转,在输送链板13的配合下带动从动轴12旋转,将钢棒放置于输送链板13顶部的左侧,当钢棒较细时,控制电动伸缩杆9伸出,使得遮蔽板6下移,缩小热处理箱7的进出口;当输送链板13需要张紧时,正转调节螺杆45,使得移动弧板43在调节螺杆45表面左移,带动从动轴12左移,从而对输送链板13进行张紧,通过刻度板42和刻度槽5的配合,可知晓张紧量。
21.综上所述:该钢棒热处理用传送装置,通过移动槽口3、支撑套41、刻度板42、移动弧板43、承载板44、调节螺杆45、左轴承座46、支撑架47、刻度槽5和从动轴12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传送装置在使用时,因不具备张紧的功能,各部件在长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磨损的累积容易出现传动不连续的状况,使得传送装置传送过程中出现顿挫的状况,从而导致传送装置出现传送效果较差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