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电池极组装配到电池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4321发布日期:2023-02-03 23:2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将电池极组装配到电池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电池极组装配到电池壳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池不仅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电池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将电池极组装配到电池壳中,通常由操作工人使用手工入壳的方式,即手工将电池极组一端对其电池壳,然后将电池极组插入到电池壳内。
3.这种手工入壳的方式,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低,不同熟练度的操作工人所装配电池的质量不一致,电池一致性较差,而且操作工人在操作时还容易在插入电池极组时,使得电池极组发生卡伤、挫伤等问题,从而生产出不合格的电池,使得电池的废品率较高,从而大大增加了电池的整体生产成本。
4.为此提出一种将电池极组装配到电池壳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人工将电池极组入壳存在生产效率低电池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电池极组装配到电池壳的装置。
6.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将电池极组装配到电池壳的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后侧壁设置有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电池极组进行上料的电池极组下料机构,所述电池极组下料机构包括盒体,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盒体,所述盒体的顶部开设有下料导轨,所述盒体的前侧壁开设有下料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与第二传送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对电池极组与电池壳进行组装的组装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相对面镶嵌安装有红外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呈l形,且固定架底部固设置有视觉检测传感器。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箱,所述第一传送箱的后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一传送箱的后侧壁并延伸至第一传送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一传送轮的表面啮合安装有第一传送带。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箱,所述第二传送箱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二传送箱的一侧壁并延伸至第二传送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传送轮,所述第二传送轮的表面啮合安装有第二传送带。
10.进一步地,所述组装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与第二传送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前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架的前侧壁并延伸至安装架的内部固定
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啮合安装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真空吸盘。
1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的数量有两组,且两组导向板一端呈圆弧状。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的前后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且活动块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活动块与导向杆呈滑动安装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极组在下料导轨的内部与第二传送带的顶面接触,通过第二传送带横向移动使得电池极组经下料腔横向从盒体内移出,进而实现自动等距上料,通过第二传送机构实现对电池极组经下料腔沿第二传送机构横向移动,通过第一传送机构对电池壳横向移动,通过导向板实现对电池壳进行限位,通过红外位置传感器对电池壳的位置进行监测,通过组装机构将第二传送机构表面的电池极组拿取并将其装配至第一传送机构顶部的电池壳内,进而实现对电池极组与电池壳进行组装,进而提高组装效率,通过视觉检测传感器实现对组装体的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合格并反馈至终端设备,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剖视图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图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第一传送机构;101、第一传送箱;102、第一电动机;103、第一传送轮;104、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机构;201、第二传送箱;202、第二电动机;203、第二传送轮;204、第二传送带;3、电池极组下料机构;301、盒体;302、下料导轨;303、下料腔;4、组装机构;401、支撑架;402、安装架;403、第三电动机;404、螺纹杆;405、活动块;406、电动推杆;407、真空吸盘;5、导向板;6、红外位置传感器;7、固定架;8、视觉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将电池极组装配到电池壳的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1,第一传送机构1的后侧壁设置有第二传送机构2,第二传送机构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电池极组进行上料的电池极组下料机构3,电池极组下料机构3包括盒体301,第一传送机构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盒体301,盒体301的顶部开设有下料导轨302,盒体301的前侧壁开设有下料腔303,第一传送机构1与第二传送机构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对电池极组与电池壳进行组装的组装机构4,第一传送机构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板5,导向板5的相对面镶嵌安装有红外位置传感器6,第一传送机构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7,固定架7呈l形,且固定架7底部固设置有视觉检测传感器8;具体的为,将电池极组放置在盒体301的内部,通过电池极组在重力作用下与第二传送机构2的顶面接触,通过第二传送机构2实现对电池极组经下料腔303沿第二传送机构2横向移动,使得电池极组的移动至第二传送机构2的末端位于组装机构4的下方,将电池壳放置至第一传送机构1的顶部,通过第一传送机构1对电池壳横向移动,通过导向板5实现对电池壳进行限位,通过红外位置传感器6对电池壳的位置进行监测,当红外位置传感器6监测电池壳到达组装机构4的下方后第一传送机构1停止,通过组装机构4将第二传送机构2表面的电池极组拿取并将其装配至电池壳的内部,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一传送机构1使得组装体横向移动经过固定架7与视觉检测传感器8的底部,通过视觉检测传感器8实现对组装体的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合格并反馈至终端设备。
25.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传送机构1包括第一传送箱101,第一传送箱101的后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机102,第一电动机102的输出轴贯穿第一传送箱101的后侧壁并延伸至第一传送箱1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传送轮103,第一传送轮103的表面啮合安装有第一传送带104;具体的为,通过第一电动机102带动第一传送轮103转动,通过第一传送轮103带动第一传送带104横向移动进而实现对电池壳和组装体进行横向移动。
26.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传送机构2包括第二传送箱201,第二传送箱201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机202,第二电动机202的输出轴贯穿第二传送箱201的一侧壁并延伸至第二传送箱2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传送轮203,第二传送轮203的表面啮合安装有第二传送带204;具体的为,通过第二电动机202带动第二传送轮203转动,通过第二传送轮203带动第二传送带204横向移动进而实现对电池极组进行横向移动,电池极组在下料导轨302的内部与第二传送带204的顶面接触,通过第二传送带204横向移动使得电池极组经下料腔303横向从盒体301内移出,进而实现自动等距上料。
27.如图1至图4所示,组装机构4包括支撑架401,第一传送机构1与第二传送机构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01,支撑架4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02,安装架402的前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机403,第三电动机403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架402的前侧壁并延伸至安装架4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纹杆404,螺纹杆404的表面啮合安装活动块405,活动块40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406,电动推杆406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真空吸盘407;具体的为,通过第三电动机403带动螺纹杆404转动,通过螺纹杆404与活动块405啮合进而实现活动块405沿螺纹杆404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对电池极组进行横向搬运,通过电动推杆406带动真空
吸盘407竖直移动,通过真空吸盘407实现对电池极组进行抓取,进而便于实现对电池极组进行拿取装配。
28.如图1至图4所示,导向板5的数量有两组,且两组导向板5一端呈圆弧状;具体的为,通过一端呈圆弧状的导向板5使得电池壳在第一传送机构1顶部移动时能对其进行限位。
29.如图1至图4所示,安装架402的前后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且活动块405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活动块405与导向杆呈滑动安装设置;具体的为,通过导向杆实现对活动块405对进行限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