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湿羽毛球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5052发布日期:2023-01-03 22:0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湿羽毛球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羽毛球筒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湿羽毛球筒。


背景技术:

2.羽毛球是一项使用球拍击小型球类的室内运动项目,且羽毛球是采用带柄的毛片经过修剪后整齐排列围成一个锥形体,然后固定在球头上。一般羽毛球存放于羽毛球筒内,便于羽毛球的收纳。
3.申请号为cn108945788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方便拿羽毛球的球筒,球筒包括筒体和盖子,筒体开设有球口,盖子盖设于球口,且盖子与筒体靠近球口处相连接。盖子设置有小拉环,拉动拉环即可把盖子打开,轻松方便的把羽毛球取出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羽毛球筒开封后,因自然风干等原因,使球筒内羽毛球的球裙容易变干、变脆,致使羽毛球的毛片柔韧度下降,从而导致羽毛球的实用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球筒内羽毛球的毛片的柔韧度,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湿羽毛球筒。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保湿羽毛球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保湿羽毛球筒,包括筒体以及与所述筒体可拆卸连接的保湿筒盖,所述筒体的一端开设有筒口,所述保湿筒盖包括盖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盖体内的保湿件,所述盖体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筒口内,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筒口的一面开设有多个保湿孔,所述保湿孔与所述盖体内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体的一端开设有筒口,此设置便于将羽毛球放入球筒内;筒体与保湿筒盖可拆卸连接,便于羽毛球从筒体内进行存放或取出;保湿筒盖包括盖体以及设置于盖体内的保湿件,盖体的一端插接于筒口内,盖体靠近筒口的一面开设有多个保湿孔,保湿孔与盖体内连通,此设置使保湿件位于盖体内,保湿件含有水分,水分从盖体的保湿孔流入到筒体内,对筒体内的羽毛球的球裙进行润湿,使羽毛球的球裙不易变干变脆,不易变形,同时使羽毛球的毛片不易降低柔韧度,增加羽毛球的使用寿命。
9.可选的,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开设有所述保湿孔,所述上盖的另一面开设有供所述保湿件安装的定位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可拆卸连接,上盖开设有保湿孔,上盖的另一面开设有供保湿件安装的定位槽,此设置将保湿件安装于定位槽内,在上盖与下盖连接后,位于定位槽内的保湿件不易从盖体内脱离,增加保湿件的放置稳定性;上盖开设保湿孔,保湿件的水分可以从保湿孔流入筒体内,使羽毛球的球裙不易变干变脆,不易变形,同时使羽毛球的毛片不易降低柔韧度,增加羽毛球的使用寿命。
11.可选的,所述上盖另一面凸设有插接块,所述下盖靠近所述上盖的一面开设有供所述插接块插接的插接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与下盖通过插接块插接于插接槽进行连接,此连接方式简单快捷,易于操作。
13.可选的,所述上盖开设有所述保湿孔的一面设置有定位凹面,所述定位凹面用于定位羽毛球的球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开设有保湿孔的一面位于筒体内部且羽毛球的球头抵接于定位凹面,在盖体与筒体进行拆卸后,使用者可手持羽毛球的球头,将羽毛球从筒体内取出;定位凹面起到对羽毛球的球头进行定位的作用。
15.可选的,所述保湿件包覆有透气无纺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无纺布包覆于保湿件的外周面,透气无纺布可以吸收水分,减少保湿件内的水分过多从保湿孔进入筒体内,对羽毛球的球体与球头发生浸泡,导致羽毛球发生发霉,影响羽毛球的使用寿命。
17.可选的,所述下盖的外周边凸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筒体位于所述筒口的内壁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凸起卡接的定位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凸起卡接于定位孔内,增加下盖与筒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位于筒体内羽毛球的放置稳定性,进一步使保湿件不易从筒体内脱离。
19.可选的,所述下盖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抵接于所述筒体开设有所述筒口的一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抵接于筒体开设有筒口的一端,在进行保湿筒盖的拆卸时,使用者可通过手持定位板将保湿筒盖脱离筒体,起到省力的作用。
21.可选的,所述下盖靠近所述筒口的一面开设有插接环槽,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筒口的侧壁凸设有插接环块,所述插接环块插接于所述插接环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环块插接于插接环槽内,增加下盖与筒体的连接稳定性,使盖体不易与筒体靠近筒口的一端发生分离,增加筒体内羽毛球的放置稳定性。
23.可选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螺纹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与下盖的连接方式还可以设置为通过螺纹连接,此设置简单快捷,且利于增加上盖与下盖的连接稳定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筒体的一端开设有筒口,此设置便于将羽毛球放入球筒内;筒体与保湿筒盖可拆卸连接,便于羽毛球从筒体内进行存放或取出;保湿筒盖包括盖体以及设置于盖体内的保湿件,盖体的一端插接于筒口内,盖体靠近筒口的一面开设有多个保湿孔,保湿孔与盖体内连通,此设置使保湿件位于盖体内,保湿件含有水分,水分从盖体的保湿孔流入到筒体内,使羽毛球的球裙不易变干变脆,不易变形,同时使羽毛球的毛片不易降低柔韧度,增加羽毛球的使用寿命;
27.2.透气无纺布包覆于保湿件的外周面,透气无纺布可以吸收水分,减少保湿件内的水分过多从保湿孔进入筒体内,对羽毛球的球体与球头发生浸泡,导致羽毛球发生发霉,影响羽毛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湿羽毛球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湿筒盖的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湿羽毛球筒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湿羽毛球筒的爆炸断裂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11、筒口;12、定位孔;13、插接环块;2、保湿筒盖;21、盖体;211、上盖;2111、定位槽;2112、插接块;2113、定位凹面;2114、保湿孔;212、下盖;2121、插接槽;2122、定位凸起;2123、定位板;2124、插接环槽;22、保湿件;221、透气无纺纱布。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实施例1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保湿羽毛球筒。参照图1,一种保湿羽毛球筒包括筒体1和保湿筒盖2,筒体1与保湿筒盖2可拆卸连接。筒体1呈圆柱状且一端开口,筒体1内用于存放羽毛球。
37.参照图2与图4,保湿筒盖2包括盖体21和保湿件22,筒体1的一端开设有筒口11,盖体21的一端插接于筒口11内。盖体21包括上盖211和下盖212,上盖211与下盖212可拆卸连接。上盖211设置有插接块2112、定位凹面2113以及若干保湿孔2114。
38.参照图2与图3,上盖211的一面设置有定位凹面2113,定位凹面2113开设有若干保湿孔2114。上盖211的另一面开设有定位槽2111。保湿件22包覆有透气无纺纱布221,保湿件22与透气无纺纱布221均放置于定位槽2111内。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湿件22设置为吸水海绵。透气无纺布的与保湿件22可以设置为粘接,也可以设置为缝合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透气无纺布与保湿件22设置为通过双面胶进行粘接。透气无纺布与定位槽2111的槽底可以设置为粘接,也可以设置为通过卡扣卡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透气无纺布与定位槽2111的槽底设置为通过双面胶进行粘接。
39.上盖211远离定位凹面2113的一面一体连接设置有插接块2112,下盖212靠近上盖211的一面开设有插接槽2121,插接块2112插接于插接槽2121内。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插接块2112设置有四个,插接槽2121设置有四个。
40.保湿件22内充满水分,在筒体1与保湿筒盖2连接后,保湿件22内的水分先经过透气无纺布吸收,水分不断蒸发从保湿孔2114进入筒体1内,可以对筒体1内羽毛球的球裙进行润湿,球裙润湿后不易变干变脆变形,使羽毛球的毛片不易失去柔韧性。
41.参照图4与图5,下盖212设置有定位凸起2122、定位板2123以及插接环槽2124,下盖212与筒体1的一端插入筒口11内,且与筒体1相卡接。
42.下盖212的外周边一体连接设置有定位凸起2122,筒体1位于筒口11的内壁开设有定位孔12,定位凸起2122卡接于定位孔12内。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凸起2122设置有两个,定位孔12设置有两个。
43.下盖212远离上盖211的一端一体连接设置有定位板2123,定位板2123抵接于筒体1开设有筒口11的一端。
44.参照图4与图5,下盖212靠近筒口11的一面开设有插接环槽2124,筒体1靠近筒口11的侧壁一体连接设置有插接环块13,插接环块13插接于插接环槽2124内。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湿羽毛球筒的实施原理为:筒体1与保湿筒盖2进行安装时,先将透气无纺布通过粘接的方式包覆保湿件22,再将透气无纺纱布221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于定位槽2111的槽底;再将插接块2112插接于插接槽2121内,定位凸起2122卡接于定位孔12,插接环块13插接于插接环槽2124内;再将定位板2123抵接于筒体1开设有筒口11的一端,以此完成筒体1与保湿筒盖2的安装。
46.实施例2
47.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保湿羽毛球筒,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盖211与下盖212的连接方式不同。实施例2中,上盖211与下盖212通过螺纹连接。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保湿羽毛球筒的实施原理为:筒体1与保湿筒盖2进行安装时,先将透气无纺布通过粘接的方式包覆保湿件22,再将透气无纺纱布221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于定位槽2111的槽底;再将上盖211与下盖212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定位凸起2122卡接于定位孔12,插接环块13插接于插接环槽2124内;再将定位板2123抵接于筒体1开设有筒口11的一端,以此完成筒体1与保湿筒盖2的安装。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