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换桶投递的分类回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1994发布日期:2023-03-24 18:2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自动换桶投递的分类回收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换桶投递的分类回收箱。


背景技术:

2.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生活、娱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如果不经过分类,不仅会侵占稀缺的土地,污染环境,也严重危害到我们的健康。
3.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从而有利于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与处理。具体而言,即在源头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4.当前随着垃圾分类运营服务的推广,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成为新的要求,现在的普遍做法是将垃圾桶放入一个智能设备中,智能设备保留为每个类别提供一个投口,投口只在垃圾投放时间内可以打开,一个投口后面对应一个垃圾桶。实际使用中发现,部分类别比如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量很大,对应的垃圾桶很快就会投满,这时需要环卫人员现场进行更换垃圾桶,频繁的更换导致环卫人员工作量很大,运营成本较高。
5.在此基础上,现有技术如公告号为“cn21515782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一种导轨式自动换桶装置,该导轨式自动换桶装置采用上方设置的移动横梁夹装垃圾桶,可自动将装满垃圾的垃圾桶更换成空的垃圾桶。又如公告号为“cn21421696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记载的一种垃圾分类智能设备转盘式自动换桶装置,其方案在转盘上设置多个垃圾桶,在当前投口垃圾桶满后,自动更换到下一个垃圾桶,大幅减少环卫工人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6.上述两种自动换桶的回收箱,通过机械化自动换桶,从而减少环卫人员清运频次,降低运营成本。但上述结构仍然存在着结构复杂,设备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换桶投递的分类回收箱,该回收箱采用承接机构直接承接垃圾并移动至对应垃圾桶上方进行投递。承接时,承接斗的接料槽朝上;投递时,驱动组件带动承接斗旋转,实现倾倒。相比于背景技术中将空桶采用装夹、转盘等方式移动至投递位的方案,此方案结构简单,无需更换垃圾桶位置,设备成本较低。
8.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9.自动换桶投递的分类回收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前端的箱门;所述箱门上开设有垃圾投递口,箱体内部移动设置有承接机构;承接机构的移动路径前端延伸至垃圾投递口后侧,在所述承接机构移动路径下方的箱体内部依次排列设有多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桶上方的箱体内部均设有用于检测该垃圾桶容量的满溢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
机构包括移动设置在导轨上的移动支架,以及铰接于所述移动支架上的承接斗,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承接斗相对移动支架旋转的驱动组件。
1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自动换桶投递的分类回收箱,该回收箱的箱体内部移动设置有承接机构,在所述承接机构移动路径下方的箱体内部依次排列设有多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桶上方的箱体内部均设有用于检测该垃圾桶容量的满溢传感器。使用时,承接机构先在垃圾投递口处承接垃圾,然后沿轨道移动至对应的垃圾桶上方进行投递、倾倒。此过程中,基于每个垃圾桶上方的满溢传感器进行判断,承接机构投递时避开已经满溢的垃圾桶。当达到设置数量的垃圾桶报满溢信号,可通知环卫工作人员进行清运,从而降低清运频率,节省运维成本。
11.在此基础上,本方案采用承接机构直接承接垃圾并移动至对应垃圾桶上方进行投递。承接时,承接斗的接料槽朝上;投递时,驱动组件带动承接斗旋转,实现倾倒。相比于背景技术中将空桶采用装夹、转盘等方式移动至投递位的方案,此方案结构简单,无需更换垃圾桶位置,设备成本较低。
12.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承接斗底面被构建由前至后逐渐向下倾斜,使承接斗内部构建成前端较浅后端较深的内腔,承接斗至少在其前端上方构建有开放式承接口。该方案中,承接斗采用前端较浅后端较深的内腔,并至少在其前端上方形成开放式承接口(也可以是承接斗的上方都形成开放式承接口)。在承接斗移动至垃圾投递口内侧承接垃圾时,垃圾被投入承接斗后,因其前端较浅后端较深的内腔而向后汇集到内腔后侧,从而避免垃圾聚集在前端而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掉落。
13.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后端部铰接于移动支架上的筒体,以及移动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前端部铰接在所述承接斗上。此方案中,驱动组件中的伸缩杆能够相对筒体移动,从而调节伸缩量,进而控制承接斗相对移动支架旋转。
14.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为伸缩气缸或伸缩液压缸,筒体为缸体,伸缩杆为气杆或液压杆;或者是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伸缩杆,驱动所述伸缩杆相对筒体轴向移动。
15.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移动支架被构建为开口朝下的u形支架,u形支架的中部后侧向后凸出形成有驱动安装架;所述承接斗安装于移动支架的u形口端,驱动组件的筒体后端部铰接在驱动安装架上。
16.作为优选,所述承接机构包括移动设置在导轨上的移动基座,移动基座上设置有称重装置,移动支架上端被支承在称重装置上。该技术方案中,在移动基座上设置称重装置,称重装置可实时对移动支架、承接斗,承接斗内的垃圾进行称重,获取单次投递垃圾的重量。
17.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基座上设置有导轨电机。
18.作为优选,每个垃圾桶上方的箱体内部在导轨旁均设置有限位传感器,每个垃圾桶上方的限位传感器和满溢传感器相配对,移动基座沿导轨移动过程中触发所述限位传感器。该方案中,限位传感器用于对移动基座在导轨上的位置进行反馈,当限位传感器被触发时会发送信号到控制中心,进而便于控制中心控制移动基座移动到所要投递垃圾桶的上方。实际使用时,当满溢传感器反馈其对应的垃圾桶已经满溢时,则控制中心不会控制移动基座移动至该垃圾桶上方。而当满溢传感器未反馈满溢的情况下,控制中心则可控制移动
基座移动至该垃圾桶上方进行投递。
19.作为优选,所述满溢传感器为超声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或摄像头中的一种。上述满溢检测方案为现有成熟技术。
20.作为优选,所述垃圾投递口上设置有垃圾投递门,垃圾投递门的开启方式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41910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记载的投递门结构。
附图说明
21.图1为自动换桶投递回收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承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自动换桶投递的分类回收箱,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前端的箱门2。所述箱门2上开设有垃圾投递口,垃圾投递口上设置有垃圾投递门21,垃圾投递门21的开启方式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41910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记载的投递门结构。
29.所述箱体1内部移动设置有承接机构3。承接机构3的移动路径前端延伸至垃圾投递口后侧,在所述承接机构3移动路径下方的箱体1内部依次排列设有多个垃圾桶4,每个垃圾桶4上方的箱体1内部均设有用于检测该垃圾桶4容量的满溢传感器5,其中的满溢传感器5可选为现有成熟技术中的超声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或摄像头中的一种。
30.所述承接机构3包括移动设置在导轨30上的移动基座31,以及设置在移动基座31上的移动支架32,以及铰接于所述移动支架32上的承接斗33,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承接斗33相对移动支架32旋转的驱动组件34。其中的移动基座31上设置有导轨电机36,基于导轨电机36工作可实现移动基座31沿导轨30移动。移动基座31上设置有称重装置,移动支架32上端被支承在称重装置上。该技术方案中,在移动基座31上设置称重装置35,称重装置35可实时对移动支架32、承接斗33,承接斗33内的垃圾进行称重,获取单次投递垃圾的重量。
31.该回收箱的箱体1内部移动设置有承接机构3,在所述承接机构3移动路径下方的箱体1内部依次排列设有多个垃圾桶4,每个垃圾桶4上方的箱体1内部均设有用于检测该垃圾桶4容量的满溢传感器5。使用时,承接机构3先在垃圾投递口处承接垃圾,然后沿轨道移动至对应的垃圾桶4上方进行投递、倾倒。此过程中,基于每个垃圾桶4上方的满溢传感器5进行判断,承接机构3投递时避开已经满溢的垃圾桶4。当达到设置数量的垃圾桶4报满溢信号,可通知环卫工作人员进行清运,从而降低清运频率,节省运维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方案采用承接机构3直接承接垃圾并移动至对应垃圾桶4上方进行投递。承接时,承接斗33的接料槽朝上。投递时,驱动组件34带动承接斗33旋转,实现倾倒。相比于背景技术中将空桶采用装夹、转盘等方式移动至投递位的方案,此方案结构简单,无需更换垃圾桶4位置,设备成本较低。
32.在如图2所示的进一步方案中,所述移动支架32被构建为开口朝下的u形支架,u形支架的中部后侧向后凸出形成有驱动安装架321。所述承接斗33安装于移动支架32的u形口端,驱动组件34的后端部铰接在驱动安装架321上。
33.图中所示,所述承接斗33底面被构建由前至后逐渐向下倾斜,使承接斗33内部构建成前端较浅后端较深的内腔,承接斗33至少在其前端上方构建有开放式承接口。该方案中,承接斗33采用前端较浅后端较深的内腔,并至少在其前端上方形成开放式承接口【也可以是承接斗33的上方都形成开放式承接口】。在承接斗33移动至垃圾投递口内侧承接垃圾时,垃圾被投入承接斗33后,因其前端较浅后端较深的内腔而向后汇集到内腔后侧,从而避免垃圾聚集在前端而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掉落。
34.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34包括后端部铰接于移动支架32上的筒体341,以及移动设置在所述筒体341内部的伸缩杆342。所述伸缩杆342的前端部铰接在所述承接斗33上。此方案中,驱动组件34中的伸缩杆342能够相对筒体341移动,从而调节伸缩量,进而控制承接斗33相对移动支架32旋转。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34为伸缩气缸或伸缩液压缸,筒体341为缸体,伸缩杆342为气杆或液压杆。或者是驱动组件34还包括驱动电机343,驱动电机343连接所述伸缩杆342,驱动所述伸缩杆342相对筒体341轴向移动。
35.此外如图1所示,每个垃圾桶4上方的箱体1内部在导轨30旁均设置有限位传感器6,每个垃圾桶4上方的限位传感器6和满溢传感器5相配对,移动基座31沿导轨30移动过程中触发所述限位传感器6。该方案中,限位传感器6用于对移动基座31在导轨上的位置进行反馈,当限位传感器6被触发时会发送信号到控制中心,进而便于控制中心控制移动基座31
移动到所要投递垃圾桶的上方。实际使用时,当满溢传感器5反馈其对应的垃圾桶已经满溢时,则控制中心不会控制移动基座31移动至该垃圾桶上方。而当满溢传感器5未反馈满溢的情况下,控制中心则可控制移动基座31移动至该垃圾桶上方进行投递。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