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餐器的凸轮式档位定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8243发布日期:2023-01-25 09:5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餐器的凸轮式档位定量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定量分配技术领域中的分饭器配件分支,具体涉及了一种出餐器的凸轮式档位定量结构。


背景技术:

2.在食堂等多人用餐的场合中,米饭、菜肴或者其他类别体积不太大的食品,其定量分配成为了一种重复劳动工作,对于一般人来说,难以把握每次配餐的量能足够精确。为了提高配餐时候的精度以及效率,出现了电动自动分餐装置,采用具有分餐隔层的分餐主机,利用分餐隔层配合上下层板的切断阻隔,来保障每一次配餐分量的一致性,并通过改变分餐隔层的高度来改变配餐量的大小。
3.现有专利权人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8日申请、2019年7月2日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可控制调节分饭量的分饭装置,专利号cn209051615u,披露了可控制调节分饭量的分饭装置包括设于分饭主机一侧用于改变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所述分饭夹层容积的驱动装置,可根据使用需要,适应性调节出饭量,使得每次从出饭口落下的米饭分量保持一致,该结构的好处是通过精密结构控制,令出饭的精度能够精确到个位数的克重,例如253g、176g、312g等非常规配餐分量。
4.在一些简单场合下,配餐量的分量往往不用把握得那么精确。例如大量学生的配餐场合,往往只需要根据学年的不同设定2到3个分量档位即可满足需求,例如150g、200g、250g三个档位即可,而上述的精密结构虽然能满足需要,但却让设备的成本变得较高,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因此,需要一种结构更加精简、能够满足少量分量档位需求、成本较低的出餐器定量结构来改善上述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餐器的凸轮式档位定量结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6.一种出餐器的凸轮式档位定量结构,包括具有餐食存储腔以及与餐食存储腔连通、且具有出餐口的配餐主机,所述餐食存储腔与出餐口相互嵌套、并在相互嵌套的区域形成配餐夹层,所述餐食存储腔靠近配餐夹层的一端设有上层板限位夹层,所述出餐口远离配餐夹层的一端设有下层板限位夹层;
7.还包括定量组件,所述定量组件包括所述下层板限位夹层邻近配餐夹层的一侧设有的轴连接座、另一侧设有的具有轴向弹性力的轴复位连接座、所述轴连接座与轴复位连接座之间设有的限位槽、以及所述轴连接座与轴复位连接座之间连接有的穿过限位槽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设有凸轮段以及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段,所述凸轮段与所述上夹板限位夹层相抵触。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轴复位连接座的弹性行程不小于所述限位段的长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轴复位连接座设有与所述凸轮轴的轴端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孔内壁与凸轮轴的轴端连接有复位弹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轮轴还设有与所述限位段相邻的活动段,所述活动段的截面小于限位段的截面,且所述活动段的转角处棱边设有倒圆角。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段与活动段的外侧设有直径大于限位槽的槽宽的旋转段。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轮轴设有至少一对凸轮段。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配餐主机设有至少一对定量组件,所述定量组件分别设置于配餐夹层的2个相反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轮轴的端部连接有旋转把手。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简单可靠的凸轮物理定量结构,使用手动的方式自由切换档位,让分餐机在不同出餐量档位切换时更加简单,且出餐能够保证足够的精准度,出餐量直观可视,可满足大批量出餐的需求,整体十分方便、可靠,尤其是针对米饭类餐食,该结构的定量效果最好,而对于流体或者半流体食物而言,本实用新型依旧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固体量较多的食物,本实用新型虽然不能做到每次出餐的分量完全一致,但是能减少因认为因素造成的较大误差的出现频率,显著提高了该类食物的分配准确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定量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定量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轴复位连接座5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凸轮轴7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其中:餐食存储腔1、上层板限位夹层10、上层板11、导向孔12、出餐口2、下层板限位夹层20、下层板21、导向柱22、配餐夹层3、轴连接座4、轴复位连接座5、轴孔50、复位弹簧51、限位槽6、凸轮轴7、凸轮段70、限位段71、活动段72、旋转段73、旋转把手8。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24.结合图1至图6所示,一种出餐器的凸轮式档位定量结构,包括具有餐食存储腔1以及与餐食存储腔1连通、且具有出餐口2的配餐主机,所述餐食存储腔1与出餐口2相互嵌套、并在相互嵌套的区域形成配餐夹层3,所述餐食存储腔1靠近配餐夹层3的一端设有上层板限位夹层10,所述出餐口2远离配餐夹层3的一端设有下层板限位夹层20;
25.还包括定量组件,所述定量组件包括所述下层板限位夹层20邻近配餐夹层3的一侧设有的轴连接座4、另一侧设有的具有轴向弹性力的轴复位连接座5、所述轴连接座4与轴
复位连接座5之间设有的限位槽6、以及所述轴连接座4与轴复位连接座5之间连接有的穿过限位槽6的凸轮轴7,所述凸轮轴7设有凸轮段70以及与限位槽6配合的限位段71,所述凸轮段70与所述上夹板限位夹层10相抵触。
26.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定档原理在于,所述凸轮段70设置在了餐食存储腔1与出餐口2之间的外部区域中,具体来说是上层板限位夹层10与下层板限位夹层20支架之间的夹层之中,通过驱动所述轴连接座4与轴复位连接座5之间连接有的穿过限位槽6的凸轮轴7,凸轮段70上不同高度的表面将会抵触上层板限位夹层10发生高度位置的变化,进而带动餐食存储腔1与出餐口2之间相互嵌套区域的长度,配餐夹层3的高度改变,也就使得对应出餐的饭量被改变。
27.参照图1所示,作为实施本结构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于引导餐食存储腔1与出餐口2发生相对位移的导向孔12与导向柱22可作为避免餐食存储腔1与出餐口2之间的嵌套产生松动的导向限位结构,而用于将配餐夹层3进行分隔出餐的上层板11与下层板21则是为了实现定量出餐所必须的物理结构,所述上层板11活动地穿插在上层板限位夹层10之中,所述下层板21活动地穿插在下层板限位夹层20之中,通过控制上层板11与下层板21的开合,可以让米饭按照落下至配餐夹层3——与餐食存储腔1的米饭分离——从配餐夹层3中落下的顺序完成出餐的操作,其中,现有结构中,驱动上下层板靠近或者远离的结构为电动式结构。
28.结合图2至图6所示,为了确保出餐时候配餐夹层3的容积不会轻易改变,同时便于操作者在手动调节的条件下,也能精确调整配餐夹层3的容积大小,所述凸轮轴7被限位在了轴连接座4、轴复位连接座5与限位槽6所组成的限位结构之中。所述轴连接座4与轴复位连接座5为允许轴通过并在其中发生转动的结构,可为轴套或者是轴承,其中轴复位连接座5为具有轴向弹性复位能力的连接件,使得轴体能够沿着周向发生转动的同时,还能在轴向的一定范围内发生弹性位移。基于上述限位结构,当需要调整配餐夹层3的容积时,牵引凸轮轴7使其限位段71从限位槽6中脱离后,轴体的周向自由度被释放,凸轮段70能够随着使用者旋转凸轮轴7而发生转动,其表面不同直径的区段将会按照需要与上层板限位夹层10的底面进行接触或者分离,由于轴连接座4与轴复位连接座5与下层板限位夹层20连接,故而改变了上层板限位夹层10与下层板限位夹层20之间的相对距离,餐食存储腔1与出餐口2之间的相互嵌套状态被改变,配餐夹层3的容积也就得到改变。当完成档位的选择后,再释放凸轮轴7,在轴复位连接座5的轴向复位弹力的作用下,限位段71重新进入限位槽6,配餐夹层3的容积再次固定,完成出餐饭量档位的设定。
29.基于凸轮定档结构,在凸轮自身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设置少量易于调整的直径,以对应设置对应的档位,由于凸轮结构传动的以及弹性复位结构简单可靠,档位的设定也变得简单易于操作,并且确保设定完出餐量后,每一次的出餐分量都是以既定的方式进行分配,因为凸轮结构的特性,定档方式不再是电动无级调节,故而档位数也做到了精简。
30.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出餐器的动作结构,出餐器在针对不同种类的食物的分配效果是有所差异的,其中,米饭以及流体、半流体食物,诸如粥、羹、浓汤、西红柿炒鸡蛋等,因其整体较为柔软、流动性好,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餐定量结构的配餐夹层3中能够依靠自身的流动性以及柔性性质,在每次定量的时候都能最大限度填满整个配餐夹层3,该条件
下,本实用新型的定量结构所确定配餐主机的餐食存储腔1容量档位,可以保证每一次出餐的量是基本一致的;然而,在具有较多体积较大的块状食物时,诸如土豆烧牛肉、萝卜炖菜、香干炒肉等,其流动性较差,在自重作用下不能做到自动填满整个配餐夹层3的效果,故而不能保证每次出餐的配餐量都是基本一致的,然而,由于客观事实上说,配餐夹层3的容量是有限、可控的,即便是不能保证配餐量每次都一样,也能令配餐量的不再处于较大波动的状态,使得每次配餐量不会差别过大,因此可以提高用餐者的满意度。
31.结合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所述轴复位连接座5的弹性行程不小于所述限位段71的长度,弹性行程的限制也有助于凸轮轴7在定位以及转动状态下的准确切换,让使用者不会做出超范围驱动凸轮轴7的举动,有助于保护调整结构的完整性。
32.结合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所述轴复位连接座5设有与所述凸轮轴7的轴端配合的轴孔50,所述轴孔50内壁与凸轮轴7的轴端连接有复位弹簧51,上述结构的设置,实现了当轴复位连接座5为轴套结构的基础之上,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通过复位弹簧51牵引凸轮轴7以及发挥限位的作用,而当轴复位连接座5为轴承的场合,亦可以参考如专利号cn206234261u所述的一种具有轴向弹力的轴承的结构进行设置,十分灵活。
33.结合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所述凸轮轴7还设有与所述限位段71相邻的活动段72,所述活动段72的截面小于限位段71的截面,且所述活动段72的转角处棱边设有倒圆角,利用活动段72的设置,可以让凸轮轴7随着使用者的牵拉,更加快捷地在定位以及转动的状态下切换,实现出餐档位的调节,倒圆角的设置让活动段72在旋转的时候更加顺畅。
34.结合图3、图4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所述限位段71与活动段72的外侧设有直径大于限位槽6的槽宽的旋转段73,设置了旋转段73后,凸轮轴7将只能在限位段71与活动段72之间的范围内活动,避免了凸轮轴7整体因操作不当发生的脱离、失位等问题,可靠度上升。
35.结合图3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所述凸轮轴7设有至少一对凸轮段70,该结构能让凸轮轴7更好地支撑餐食存储腔1,同时也因支点的变多,整体平衡度的上升,让出餐档位的调节也更加省力。
36.结合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所述配餐主机设有至少一对定量组件,所述定量组件分别设置于配餐夹层3的2个相反侧,该结构的设置与上一实施例同理,能让凸轮轴7更好地支撑餐食存储腔1,同时也因支点的变多,整体平衡度的上升,让出餐档位的调节也更加省力。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所述凸轮轴7的端部连接有旋转把手8,方便使用者操作凸轮轴7进行档位的调节。
38.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简单可靠的凸轮物理定量结构,使用手动的方式自由切换档位,让分餐机在不同出餐量档位切换时更加简单,且出餐能够保证足够的精准度,出餐量直观可视,可满足大批量出餐的需求,整体十分方便、可靠,尤其是针对米饭类餐食,该结构的定量效果最好,而对于流体或者半流体食物而言,本实用新型依旧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固体量较多的食物,本实用新型虽然不能做到每次出餐的分量完全一致,但是能减少因认为因素造成的较大误差的出现频率,显著提高了该类食物的分配准确率。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