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对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9949发布日期:2023-03-22 07:4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对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身对中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各大汽车主机厂,一般汽车在输送过程中,在上下坡或者上下输送的过程中,对于车身采用定位销和托块的这种固定形式的,车身容易转动,当车身输送到底盘合装工位时,由于车身不正导致的底盘上的零部件不容易装配,所以在进行合装工位之前要对车身进行扶正。
3.车身进行扶正操作通常需要将车身从前后、左右两个方向扶正,同时操作过程中支撑部位会与车身底部摩擦,需要克服一定的摩擦力进行扶正操作,操作过程繁琐、效率低,定位不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车身对中机构,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以简单的工序实现同时从两个方向同时进行车身对中操作,提高作业效率。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车身对中机构,包括提升装置,
7.所述提升装置的结构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一侧设置驱动电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机架内部两侧对称设置与传动机构连接的滑架,所述滑架侧面与机架滑动配合,滑架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上下运动,
8.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与载具底部配合的精定位装置,所述载具中配合放置需要对中的车身,所述载具上设置有与车身前端底部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定位销,所述滑架上设置有多个与车身底部配合的拖车组件,所述滑架上设置有与车身裙边配合的推车组件。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0.所述精定位装置的结构为:包括设置于机架一侧的定位底座,所述定位底座中部沿垂直方向安装有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的输出端向上并安装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与载具底部配合。
11.所述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安装第二定位销,定位气缸两侧的安装板下表面对称设置导向轴,所述定位底座上部设置有与导向轴外周配合的直线轴承。
12.所述拖车组件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滑架上的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上方设置有与安装基板相互平行的活动基板,所述活动基板底部通过第一导轨组件与安装基板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基板和活动基板之间通过第一弹性组件弹性连接,所述活动基板上方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部为与车身底部配合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座底部通过第二导轨组件与活动基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活动基板通过第二弹性组件弹性连接,第一导轨组件与第二导轨组件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13.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结构为:包括第一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轴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活动基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轴另一端设置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滑动轴中部通过第一支撑板与安装基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轴外部套装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支撑板配合,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挡片配合。
14.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结构为:包括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二滑动轴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支撑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另一端设置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滑动轴中部通过第二支撑板与活动基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外部套装有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板配合,所述第四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挡片配合。
15.所述活动基板下表面安装有与第一导轨组件配合的第一滑轨钳制器。
16.所述支撑座底部安装有与第二导轨组件配合的第二滑轨钳制器。
17.所述推车组件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滑架上的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水平设置,所述推动气缸前端的滑架上设置有框架结构的支座,所述支座上部滑动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转接件与推块连接,所述推块一侧与车身裙边配合。
18.所述传动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分别安装于机架两侧上端的第一导向辊组和第二导向辊组,第二导向辊组下方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三导向辊组,与第一导向辊组对应的机架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还包括同时与第一导向辊组、第二导向辊组、第三导向辊组和驱动电机输出端配合的传动带,传动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架的上部连接,所述传动带的中部位于机架下部。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第一定位销对车身的初定位、精定位装置对车身的二次定位,将车身位置限定于相对精细的调整范围中,通过推车组件与拖车组件的协同作用在实现精准定位的同时将车身前后左右两个方向同时对中,操作更便捷、作业效率高,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2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22.(1)通过设置第一导轨组件与第二导轨组件在对中过程中实现支撑块与车身的随动,通过设置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实现车身脱离支撑块后拖车组件的支撑块复位到初始位置。
23.(2)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通过滑动轴与两根弹簧的配合结构实现支撑块的自动复位,结构简单方便维护。
24.(3)通过设置第一滑轨钳制器和第二滑轨钳制器可以在推车组件动作结束后快速锁定拖车组件的状态,即实现车身与支撑块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对中机构在后续操作中不影响车身位置。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载具,载具到位后)。
2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载具,载具未到位时)。
28.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载具)。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不包括载具)。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不包括载具)。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精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精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拖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拖车组件的主视图。
36.图12为本实用新型拖车组件的侧视图。
37.图13为本实用新型推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4为本实用新型推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39.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升装置的爆炸图。
41.其中:1、载具;11、第一定位销;12、支撑面;2、提升装置;3、精定位装置;4、拖车组件;5、推车组件;
42.21、传动机构;22、驱动电机;23、滑架;24、机架;
43.2101、第一导向辊组;2102、传动带;2103、第二导向辊组;2104、第三导向辊组;
44.31、第二定位销;32、安装板;33、直线轴承;34、定位气缸;35、定位底座;36、导向轴;
45.41、支撑块;42、支撑座;43、活动基板;44、安装基板;45、第二弹性组件;46、第二导轨组件;461、第二滑轨钳制器;47、第一弹性组件;48、第一导轨组件;481、第一滑轨钳制器;
46.470、第一连接板;471、第一滑动轴;472、第一弹簧;473、第一支撑板;474、第二弹簧;475、第一挡片;
47.450、第二连接板;451、第二滑动轴;452、第三弹簧;453、第二支撑板;454、第四弹簧;455、第二挡片;
48.51、推块;52、支座;53、推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50.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对中机构,包括提升装置2,提升装置2的结构为:包括机架24,机架24一侧设置驱动电机22,机架24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22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21,机架24内部两侧对称设置与传动机构21连接的滑架23,滑架23侧面与机架24滑动配合,滑架23在传动机构21的带动下上下运动,机架24一侧设置有与载具1底部配合的精定位装置3,载具1中配合放置需要对中的车身,载具1上设置有与车身前端底部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定位销11,滑架23上设置有多个与车身底部配合的拖车组件4,滑架23上设置有与车身裙边配合的推车组件5。
51.车身通过载具1沿顶部轨道输送到对中工位,载具1上端通过定位装置与顶部轨道固定。载具1上的第一定位销11数量为两个,第一定位销11下部外周设置与车身底部配合的支撑面12,通过第一定位销11与车身前端底部定位孔的配合起到对车身的定位,由于车身
后端底部仅仅被载具1接触支撑,第一定位销11与车身前端底部定位孔之间配合后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车身在输送过程中会发生转动。
52.精定位装置3通过与载具1底部的配合实现载具1在车身对中机构中的定位,进而保证车身处于可对中调整的位置。提升装置2上的滑架23位于车身的下方,通过滑架23向上运动将车身拖起使车身脱离载具1,此时车身底部与支撑面12不接触但第一定位销11仍然位于车身前端底部定位孔中。
53.滑架23向上运动将车身拖起时拖车组件4用于支撑车身,设置于滑架23上的推车组件5从车身两侧推动车身裙边,通过从两侧作用确保车身对中操作中车身位置的确定性。车身对中过程中,车身相对第一定位销11转动同时车身前端底部定位孔不脱离第一定位销11,拖车组件4与车身底部接触部位与车身随动,使车身对中操作更便捷,仅通过推车组件5一次作用即可将车身前后左右两个方向同时对中,且定位精准。如图6中所示,x方向即为车身前后方向,y方向为车身左右方向,滑架23位于y方向两侧的机架24上。
54.通过第一定位销11对车身的初定位、精定位装置3对车身的二次定位,将车身位置限定于相对精细的调整范围中,通过推车组件5与拖车组件4的协同作用在实现精准定位的同时将车身前后左右两个方向同时对中,操作更便捷、作业效率高,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55.如图8-图9所示,精定位装置3的结构为:包括设置于机架24一侧的定位底座35,定位底座35中部沿垂直方向安装有定位气缸34,定位气缸34的输出端向上并安装有第二定位销31,第二定位销31与载具1底部配合。
56.精定位装置3位于x方向机架24的同侧,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机架24上,通过精定位装置3的第二定位销31与载具1底部实现载具1在车身对中机构中的定位,并保证车身在对中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
57.定位气缸34的输出端设置安装板32,安装板32上表面安装第二定位销31,定位气缸34两侧的安装板32下表面对称设置导向轴36,定位底座35上部设置有与导向轴36外周配合的直线轴承33。直线轴承33为直线运动球轴承,定位气缸34动作时,在直线轴承33的导向作用下带动第二定位销31上下移动。
58.如图10-图12所示,拖车组件4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滑架23上的安装基板44,安装基板44上方设置有与安装基板44相互平行的活动基板43,活动基板43底部通过第一导轨组件48与安装基板44滑动连接,安装基板44和活动基板43之间通过第一弹性组件47弹性连接,活动基板43上方设置有支撑座42,支撑座42上部为与车身底部配合的支撑块41,支撑座42底部通过第二导轨组件46与活动基板43滑动连接,支撑座42与活动基板43通过第二弹性组件45弹性连接,第一导轨组件48与第二导轨组件46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59.拖车组件4与车身底部接触部位即为支撑块41,支撑块41与车身底部存在一定的摩擦力,通过设置第一导轨组件48与第二导轨组件46在对中过程中实现支撑块41与车身的随动,通过设置第一弹性组件47和第二弹性组件45实现车身脱离支撑块41后拖车组件4的支撑块41复位到初始位置。
60.第一弹性组件47的结构为:包括第一滑动轴471,第一滑动轴471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470与活动基板43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滑动轴471另一端设置第一挡片475,第一滑动轴471中部通过第一支撑板473与安装基板44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轴471外部套装有第一弹
簧472和第二弹簧474,第一弹簧472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70和第一支撑板473配合,第二弹簧474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473和第一挡片475配合。第一滑动轴471中部穿过第一支撑板473上的孔可向对于第一支撑板473水平滑动,第一支撑板473也起到导向作用。
61.第二弹性组件45的结构为:包括第二滑动轴451,第二滑动轴451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450与支撑座42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滑动轴451另一端设置第二挡片455,第二滑动轴451中部通过第二支撑板453与活动基板43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轴451外部套装有第三弹簧452和第四弹簧454,第三弹簧452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450和第二支撑板453配合,第四弹簧454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板453和第二挡片455配合。第二滑动轴451中部穿过第二支撑板453上的孔可向对于第二支撑板453水平滑动,第二支撑板453也起到导向作用。
62.第一弹性组件47和第二弹性组件45通过滑动轴与两根弹簧的配合结构实现支撑块41的自动复位,结构简单方便维护。
63.拖车组件4在安装于滑架23上时,第一滑动轴471和第二滑动轴451可以和x方向和y分别一致。
64.活动基板43下表面安装有与第一导轨组件48配合的第一滑轨钳制器481。
65.支撑座42底部安装有与第二导轨组件46配合的第二滑轨钳制器461。
66.通过设置第一滑轨钳制器481和第二滑轨钳制器461可以在推车组件5动作结束后快速锁定拖车组件4的状态,即实现车身与支撑块41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对中机构在后续操作中不影响车身位置。
67.如图13-图14所示,推车组件5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滑架23上的推动气缸53,推动气缸53水平设置,推动气缸53前端的滑架23上设置有框架结构的支座52,支座52上部滑动连接有推块51,推动气缸53的输出端通过转接件与推块51连接,推块51一侧与车身裙边配合。单个滑架23上的推车组件5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68.如图15-图16所示,传动机构21的结构为:包括分别安装于机架24两侧上端的第一导向辊组2101和第二导向辊组2103,第二导向辊组2103下方的机架24上设置有第三导向辊组2104,与第一导向辊组2101对应的机架24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22,还包括同时与第一导向辊组2101、第二导向辊组2103、第三导向辊组2104和驱动电机22输出端配合的传动带2102,传动带21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架23的上部连接,传动带2102的中部位于机架24下部。
69.传动带2102在第一导向辊组2101、第二导向辊组2103和第三导向辊组2104的导向作用下呈u型,使传动带2102仅仅分布于机架24的底部和两侧,通过与驱动电机22输出端配合改变传动带2102展开的长度进行滑架23的上下运动控制。传动机构21通过长传动带2102的长度变化解决了滑架23小行程升降的精确控制,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占用较小的空间。
70.本实施例的车身对中机构的工作过程:
71.车身通过载具1沿顶部轨道输送到对中工位时,定位装置将载具1上端与顶部轨道固定;
72.定位装置动作完成信号发出,精定位装置3收到该信号后定位气缸34动作带动第二定位销31上升与载具1底部配合,将载具1定位固定;
73.定位气缸34到位信号发出后,驱动电机22顺时针转动通过使传动带2102展开长度减少进而带动滑架23上升,滑架23在上升过程中拖车组件4的支撑块41托住车身,带动车身
一起上升,车身脱离载具1,使车身底部与支撑面12不接触但第一定位销11仍然位于车身前端底部定位孔中,当上升到位后,驱动电机22停止转动;
74.然后推车组件5的推动气缸53伸出,带动推块51前进,推块51前进的过程中可以推动车身裙边使车身相对第一定位销11转动,同时车身前端底部定位孔不脱离第一定位销11,对中过程中支撑块41与车身的随动,当推车组件5的动作到位后,表示将车身扶正;
75.第一滑轨钳制器481和第二滑轨钳制器461通过供气而闭合将支撑块41固定在当前的位置,从而将车身固定在中间位置;
76.第一滑轨钳制器481和第二滑轨钳制器461发出到位信号,驱动电机22逆时针转动传动带2102展开长度增加带动滑架23下降,将车身放在载具1上,此时车身底部与支撑面12接触,第一定位销11在车身底部定位孔中的位置与对中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77.滑架23继续下降,下降到位后驱动电机22停止转动。
78.轨道上的定位装置以及精定位装置3的定位气缸34动作,解除对载具1的固定,载具1带着车身离开,对中动作完成。
79.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