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6202发布日期:2023-01-12 19:0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颗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


背景技术:

2.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可有效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
3.塑胶跑道施工时采用的原料为塑胶颗粒,其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颗粒生产工艺包括配比、密炼、硫化、切割和打包等流程。
4.在打包流程中,如中国专利cn202220152339.3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生产的智能装载装置,包括主体框架、进料部分、缝合部分、转移部分、整形部分和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基座、装料座、封口座和调节座;进料部分包括颗粒暂存机构、颗粒配重机构和固定机构;缝合部分包括限位调节机构和封口机装置;转移部分包括限位机构、传送机构和调整机构;整形部分包括方形辊轴、伺服电机二和圆形压辊;控制部分包括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其在打包的工艺流程后,多采用人工堆叠,再采用叉车多次转移,最终装载至卡车等运输设备上,存在中转流程长、占用空间多、劳动强度大和装车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解决了传统塑胶颗粒打包到装车流程中存在中转流程长、耗时多、占用空间多、劳动强度大和装车效率低等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上料部分、存储部分、装载部分和控制部分。
8.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存储座、坡道座和装载座。
9.所述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
10.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一上底板上设置三个长方形通孔一、三个长方形通孔二和一个长方形通孔三。
11.所述存储座包括长方形通管一和长方形通管二。
12.所述长方形通管二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内。
13.所述坡道座对称设置于基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且坡道座上端略高于基座上端。
14.所述装载座包括“c”形支持架和“回”字形承载板。
15.所述“c”形支持架平行设置于基座上,且“c”形支持架上端位于长方形通管一上方。
16.所述“回”字形承载板设置于“c”形支持架上。
17.所述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垂直转移机构和活动载板机构。
18.所述水平转移机构包括机械手臂装置、辊轴一和伺服电机一。
19.所述机械手臂装置设置于基座上。
20.所述辊轴一通过“n”形安装架和防护侧板设置于基座上。
21.所述伺服电机一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防护侧板上,且位于辊轴一下方。
22.所述伺服电机一与辊轴一传动连接。
23.所述垂直转移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辊轴二、电动升降装置一、电动升降装置二和链式传送带装置。
24.所述垂直转移机构等距设置于机械手臂装置的右侧。
25.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设置于基座内。
26.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的活动端设置长方形转移盒。
27.所述长方形转移盒的右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一;中间的长方形转移盒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二。
28.所述辊轴二等距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内。
29.所述伺服电机二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内;且伺服电机二与辊轴二传动连接。
30.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二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内。
31.所述链式传送带装置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二的活动端上,且两个链式传送带装置滑动连接于辊轴二之间的间隙内。
32.所述活动载板机构包括长方形框、“h”形支持板和条形面板。
33.所述“h”形支持板等距设置于长方形框内。
34.所述条形面板设置于长方形框上底板上。
35.所述存储部分包括防尘机构和调节机构。
36.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柔性防护帘、抽风机、过滤盒、pm传感器模块。
37.所述柔性防护帘分别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的上底板右侧面上、长方形通管一的上底板左侧面上、长方形通管二的右侧面上和长方形通管二的左侧面上。
38.所述柔性防护帘上设置软磁条。
39.所述抽风机设置于圆形通孔一内。
40.所述过滤盒设置于圆形通孔二内。
41.所述pm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的前侧板内壁上。
42.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辊轴三和伺服电机三。
43.所述辊轴三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的上底板上。
44.所述伺服电机三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内。
45.所述辊轴三与伺服电机三之间传动连接。
46.所述装载部分包括中转台机构和上货机构。
47.所述中转台机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三、辊轴四和长方形中转盒。
48.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三设置于基座内。
49.所述长方形中转盒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三的活动端上,且长方形中转盒位于长方形通孔二上方。
50.所述长方形中转盒的右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三。
51.所述长方形中转盒的左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四。
52.所述“u”形开口通槽四上合页连接活动板,活动板通过龙虾扣和长方形中转盒的侧板绳链连接。
53.所述辊轴四等距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内。
54.所述上货机构包括手动结构和自动结构。
55.所述手动结构包括伸缩梯和辊轴五。
56.所述伸缩梯销轴连接于长方形中转盒侧板上。
57.所述辊轴五等距设置于伸缩梯的梯档上。
58.所述自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五、滑轨一、活动板一、活动板二、伺服电机六、伺服电机七、滑轨二、“c”形抓取框和推杆电机一。
59.所述伺服电机五对称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上。
60.所述滑轨一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上,且滑轨一位于伺服电机五之间。
61.所述活动板一滑动连接于滑轨一上。
62.所述伺服电机五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一绳链连接。
63.所述活动板一上设置长方形通孔四。
64.所述伺服电机六对称设置于活动板一上。
65.所述滑轨二设置于活动板一上,且滑轨二位于伺服电机六之间。
66.所述活动板二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
67.所述伺服电机六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二绳链连接。
68.所述伺服电机七设置于活动板二上。
69.所述伺服电机七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c”形抓取框绳链连接。
70.两个“c”形抓取框之间通过正向丝杆、反向丝杆和调节螺母柱固连;
71.所述调节螺母柱由两个调节螺母和连接杆构成。
72.所述“c”形抓取框上设长方形销孔一。
73.所述推杆电机一设置于“c”形抓取框的侧板上。
74.所述推杆电机一的活动端与抓取牙板可拆卸连接。
75.所述抓取牙板通过辅助架滑动连接于“c”形抓取框上;抓取牙板外端设置限位挡块。
76.所述限位挡块的尺寸略大于长方形销孔一。
77.所述控制部分包括上料状态检测机构、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
78.所述上料状态检测机构包括地磅装置。
79.所述地磅装置(含荷重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孔三内,且地磅装置的上端略高于坡道座上端。
80.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启动开关、存储开关、装料开关、自动装料开关和微处理器。
81.所述反馈机构包括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距离传感器模块四、距离传感器模块五、手势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六和距离传感器模块七。
82.所述预警机构包括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
83.作为优选,用航车装置替换装载部分,降低制作和维护难道。但装载精度下降。
84.作为优选,用悬架、伺服电机、卷轴的组合替换电动升降装置三,增加下层空间。但
维护难度上升。
85.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8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框架、上料部分、存储部分、装载部分和控制部分的一体化设置,实现了以下功能:
87.其一,实现自动堆叠和多层存储,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与传统单层堆叠,节约了大量空间。
88.其二,实现自动装车和半自动装车等复合装车模式,显著提高了装车效率,智能监督装车数目,避免超载,提高安全系数。
89.其三,相对于传统的多次转移的存储至装车的流程,缩短了流程和耗时,节约了叉车等转移设备的能耗。
附图说明
90.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91.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92.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电路图。
93.图中:101. 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2. 长方形通管一、103. 长方形通管二、104. 坡道座、105.
ꢀ“
c”形支持架、106.
ꢀ“
回”字形承载板、201. 机械手臂装置、202. 辊轴一、203. 伺服电机一、204. 辊轴二、205. 电动升降装置一、206. 电动升降装置二、207. 链式传送带装置、208. 长方形转移盒、209. 活动载板机构、301. 柔性防护帘、302. 辊轴三、401. 电动升降装置三、402. 辊轴四、403. 长方形中转盒、404. 活动板、405. 伸缩梯、406. 辊轴五、501. 伺服电机五、502. 活动板一、503. 伺服电机六、504. 活动板二、505. 伺服电机七、506.
ꢀ“
c”形抓取框、507. 调节螺母柱、508. 推杆电机一、509. 抓取牙板、601.打包装置的打包区、602. 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94.实施例1,参照附图1-2,一种适用于塑胶颗粒的装车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上料部分、存储部分、装载部分和控制部分。
95.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存储座、坡道座104和装载座。
96.所述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
97.所述长方体中空容器一101上底板上设置三个长方形通孔一、三个长方形通孔二和一个长方形通孔三。
98.所述存储座包括长方形通管一102和长方形通管二103。
99.所述长方形通管一102设置于基座上。
100.所述长方形通管二103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内;长方形通管二103上底板上等距对称设置条形通孔一。
101.所述长方形通管一102后侧板设置圆形通孔一;长方形通管一102前侧板设置圆形通孔二。
102.所述坡道座104对称设置于基座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且坡道座104上端略高于基座上端。
103.所述装载座包括“c”形支持架105和“回”字形承载板106。
104.所述“c”形支持架105平行设置于基座上,且“c”形支持架105上端位于长方形通管一102上方。
105.所述“回”字形承载板106设置于“c”形支持架105上。
106.所述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垂直转移机构和活动载板机构209。
107.所述水平转移机构包括机械手臂装置201、辊轴一202和伺服电机一203。
108.所述机械手臂装置201设置于基座上。
109.所述辊轴一202通过“n”形安装架和防护侧板设置于基座上。
110.所述伺服电机一203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防护侧板上,且位于辊轴一202下方。
111.所述伺服电机一203与辊轴一202传动连接。
112.所述垂直转移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辊轴二204、电动升降装置一205、电动升降装置二206和链式传送带装置207。
113.所述垂直转移机构等距设置于机械手臂装置201的右侧。
114.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205设置于基座内。
115.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一205的活动端设置长方形转移盒208。
116.所述长方形转移盒208的右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一。
117.中间的长方形转移盒208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二。
118.所述辊轴二204等距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208内。
119.所述伺服电机二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208内;且伺服电机二与辊轴二204传动连接。
120.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二206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208内。
121.所述链式传送带装置207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二206的活动端上,且两个链式传送带装置207滑动连接于辊轴二204之间的间隙内,即链式传送带装置207可以穿过辊轴二204的间隙,到达辊轴二204的上方。
122.所述活动载板机构209包括长方形框、“h”形支持板和条形面板。
123.所述“h”形支持板等距设置于长方形框内。
124.所述条形面板设置于长方形框上底板上。
125.所述存储部分包括防尘机构和调节机构。
126.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柔性防护帘301、抽风机、过滤盒、pm10传感器模块。
127.所述柔性防护帘301分别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的上底板右侧面上、长方形通管一102的上底板左侧面上、长方形通管二103的右侧面上和长方形通管二103的左侧面上。
128.所述柔性防护帘301上设置软磁条。
129.所述抽风机设置于圆形通孔一内。
130.所述过滤盒设置于圆形通孔二内。
131.所述pm10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的前侧板内壁上。
132.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辊轴三302和伺服电机三。
133.所述辊轴三302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103的上底板上。
134.所述伺服电机三等距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103内。
135.所述辊轴三302与伺服电机三之间传动连接。
136.所述装载部分包括中转台机构和上货机构。
137.所述中转台机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三401、辊轴四402和长方形中转盒403。
138.所述电动升降装置三401设置于基座内。
139.所述长方形中转盒403设置于电动升降装置三401的活动端上,且长方形中转盒403位于长方形通孔二上方。
140.所述长方形中转盒403的右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三。
141.所述长方形中转盒403的左侧板上均设置“u”形开口通槽四。
142.所述“u”形开口通槽四上合页连接活动板404,活动板404通过龙虾扣和长方形中转盒403的侧板绳链连接。
143.所述辊轴四402等距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403内。
144.所述上货机构包括手动结构和自动结构。
145.所述手动结构包括伸缩梯405和辊轴五406。
146.所述伸缩梯405销轴连接于长方形中转盒403侧板上。
147.所述辊轴五406等距设置于伸缩梯405的梯档上。
148.所述自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五501、滑轨一、活动板一502、活动板二504、伺服电机六503、伺服电机七505、滑轨二、“c”形抓取框506和推杆电机一508。
149.所述伺服电机五501对称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106上。
150.所述滑轨一设置于“回”字形承载板106上,且滑轨一位于伺服电机五501之间。
151.所述活动板一502滑动连接于滑轨一上。
152.所述伺服电机五501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一502绳链连接。
153.所述活动板一502上设置长方形通孔四。
154.所述伺服电机六503对称设置于活动板一502上。
155.所述滑轨二设置于活动板一502上,且滑轨二位于伺服电机六503之间。
156.所述活动板二504滑动连接于滑轨二上。
157.所述伺服电机六503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活动板二504绳链连接。
158.所述伺服电机七505设置于活动板二504上。
159.所述伺服电机七505通过卷轴、减速齿轮箱与“c”形抓取框506绳链连接。
160.两个“c”形抓取框506之间通过正向丝杆、反向丝杆和调节螺母柱507固连;
161.所述调节螺母柱507由两个调节螺母和连接杆构成。
162.所述“c”形抓取框506上设长方形销孔一。
163.所述推杆电机一508设置于“c”形抓取框506的侧板上。
164.所述推杆电机一508的活动端与抓取牙板509可拆卸连接。
165.所述抓取牙板509通过辅助架滑动连接于“c”形抓取框506上;抓取牙板509外端设置限位挡块。
166.所述限位挡块的尺寸略大于长方形销孔一。
167.所述控制部分包括上料状态检测机构、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预警机构。
168.所述上料状态检测机构包括地磅装置。
169.所述地磅装置(含荷重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通孔三内,且地磅装置的上端略高于坡道座104上端。
170.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启动开关、存储开关、装料开关、自动装料开关和微处理器。
171.所述启动开关、存储开关、装料开关、自动装料开关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前侧板上。
172.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基座内。
173.所述反馈机构包括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距离传感器模块四、距离传感器模块五、手势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六和距离传感器模块七。
174.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一和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设置于防护侧板上,且位于机械手臂装置201的前方,正对任一打包装置的打包区601。
175.所述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位于距离传感器模块一的上方。
176.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二等距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辊轴一202的下方。
177.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设置于长方形转移盒208内,且位于辊轴二204下方。
178.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四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二103的上底板上。
179.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五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403内。
180.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六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403前侧板上。
181.所述手势传感器模块设置于长方形中转盒403前侧板上。
182.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七设置于“c”形抓取框506侧板上。
183.所述预警机构包括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
184.所述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均设置于长方形通管一102的前侧板上。
185.所述机械手臂装置201、伺服电机一203、伺服电机二、电动升降装置一205、电动升降装置二206、链式传送带装置207、抽风机、pm10传感器模块、伺服电机三、电动升降装置三401、伺服电机五501、伺服电机六503、伺服电机七505、推杆电机一508、地磅装置(含荷重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三、距离传感器模块四、距离传感器模块五、手势传感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六、距离传感器模块七、可变色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启动开关、存储开关、装料开关、自动装料开关与微处理器之间电性连接。
186.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187.第一步,预设置:
188.将本装置安装到打包装置的打包区601。
189.将空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放置到辊轴一202上。对装置进行供电调试。
190.第二步,存储:
191.点按存储开关,距离传感器模块二检测到活动载板机构209,且距离传感器模块一检测到袋装塑胶颗粒,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机械手臂装置201。机械手臂装置201启动,将袋装塑胶颗粒有序转移至活动载板机构209上。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记录转移次数。
192.当光电计数传感器模块一记录至预设次数时,输出信号给微处理器,同时计数清零。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一203、伺服电机二、电动升降装置一205、电动升降装置二206和链式传送带装置207。伺服电机一203通过辊轴一202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辊轴二204上。电动升降装置二206和链式传送带装置207协作,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对应装载的辊轴三302左侧。电动升降装置一205延时启动,将对应的长方形转移
盒208转移至合适高度(顺序由前至后,由低层至高层)。
193.距离传感器模块三检测到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后,延时30秒(为前置操作留时间,具体时长可调节)。微处理器控制伺服电机三,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长方形通管一102内。
194.距离传感器模块四检测到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后,微处理器控制对应的伺服电机四,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辊轴四402上。
195.之后依次补充空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完成存储。
196.第三步,装车:
197.将车辆602开到地磅上方,地磅反馈读数,符合预设范围,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装载指示灯,装载指示灯显示绿色。
198.将伸缩梯405拉开,下端放置到车辆602载物斗上,点按装料开关,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四、电动升降装置三401。电动升降装置三401将长方形中转盒403运输至待出料的辊轴四402右侧。伺服电机四延时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辊轴五406上。
199.之后,操作人员人工转移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或其上的袋装塑胶颗粒,并通过手势传感器模块控制后续流程。
200.点按自动装料开关,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四、电动升降装置三401。电动升降装置三401将长方形中转盒403运输至待出料的辊轴四402右侧。伺服电机四延时将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转移至辊轴五406上。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五501、伺服电机六503、伺服电机七505和推杆电机一508。
201.伺服电机五501和伺服电机六503协作,将“c”形抓取框506运输至负载的活动载板机构209上方,伺服电机七505将“c”形抓取框506的抓取牙板509运输至活动载板机构209的侧边抓取孔处。推杆电机一508延时启动,将抓取牙板509卡入活动载板机构209上。
202.接着,伺服电机七505将活动载板机构209上移,伺服电机五501、伺服电机六503协作,将活动载板机构209运输至车辆602载物斗内,由距离传感器七的检测数值判定位置。
203.第四步,预警:
204.当距离传感器模块四检测到满载时,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红色,蜂鸣器长鸣3次,提醒操作人员停止上件。
205.当距离传感器模块二持续120秒未检测到活动载板机构209时,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红色,蜂鸣器长鸣,提醒操作人员补充活动活动载板机构209。
206.当地磅装置反馈数值差超过预设差值(即车辆602过载),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可变色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可变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红色,蜂鸣器持续短鸣,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检查,操作人员也可通过长按手动存储,实现对未录入数据的车辆602车型进行装载。
20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航车装置替换装载部分,降低制作和维护难道。但装载精度下降。
208.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悬架、伺服电机、卷轴的组合替换电动升降装置三401,增加下层空间。但维护难度上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