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8134发布日期:2023-03-22 10:1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对重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梯对重块是平衡轿厢的,既在轿厢和对重架之间有曳引绳连接,曳引绳由屋顶的曳引轮与曳引绳产生的摩擦力来带动轿厢上下运动,平衡轿厢的重量,曳引轮带动轿厢与对重重量之差,即可使轿厢上下运动,对重块安装在对重架上与电梯内的曳引绳连接安装。
3.传统的对重架上通过安装多块对重块进行配重平衡轿厢,一般不可大幅改变重量,现有可调节对重架重量的装置需将对重架拆卸,增加对重块之后重新安装,拆卸过程麻烦,费事费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重架重量调整需拆卸而导致费事费力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包括对重架、对重块以及对重压板;所述对重架形成有用于容纳对重块的容置空间,两侧竖直方向上形成有供对重块端部容纳并限位的槽体,一对所述槽体顶部相异侧分别对应有供对重块两端部经转动后同时进入的槽口;所述对重压板压设于最顶部所述对重块上端,两端部分别与对重架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对重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一对内侧立梁与一对外侧立梁;一对所述内侧立梁与上横梁两端固定连接,一对所述外侧立梁与下横梁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内侧立梁与所述外侧立梁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均呈c型结构,且所述内侧立梁嵌入外侧立梁内部,并锁紧固定;
7.所述槽体则形成于内侧立梁内,所述槽口开设于相贴合的内侧立梁与外侧立梁端面上,且一对所述槽口的高度相同。
8.优选的,若干所述对重块由下横梁上端依次层叠设置,两端部外壁呈内缩状,并容纳于槽体中;
9.且若干所述对重块的堆叠高度不高于槽口的高度。
10.优选的,所述内侧立梁与外侧立梁前后端面上均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锁孔;
11.所述对重压板沿对重块上端面对角线方向压设于对重块上,两端部延伸至锁孔处,并通过贯穿锁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槽口上下端均分布有锁孔,所述槽口处沿竖直方向安装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通过锁孔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对重压板包括压设件,以及处于压设件两侧的连接件,一对所述连接件平行设置,并延伸至对应的槽体内,端面分别与两侧槽体的不同侧内壁贴合,且所述连接
件端面上还设置有连接孔;
14.所述连接件端面上还固定有压导板,所述压导板与连接件端面之间形成供内侧立梁与外侧立梁卡入的限位槽。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6.(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对重架的重量调整,在对重架上方相异侧开设槽口,实现对重块两端部经转动后可同时进入槽口,并沿槽体下行实现堆叠放置,重量调整过程中无需拆卸对重架,操作方便高效。
17.(2)采用一根沿对重块上端面对角线方向设置的对重压板实现对重块的压紧,减小对重块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噪音,且结构设置装拆方便;同时,对重压板两端还设置有压导板,用于进行限位,提高连接性能。
18.(3)因槽口的存在,为防止内侧立梁与外侧立梁发生变形,可增设加强件,并基于锁孔的设置实现加强件的固定连接,当需装载对重块时,将加强件拆除即可。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的a处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沿槽口处的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对重块由槽口放入过程的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对重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对重压板端部的结构放大图。
26.其中:1、对重架,11、上横梁,12、下横梁,13、内侧立梁,14、外侧立梁,15、槽口,16、槽体,17、锁孔;
27.2、对重块;
28.3、对重压板,31、压设件,32、连接件,33、连接孔,34、压导板,35、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如图1-6所示,一种伸缩式对重架结构,包括对重架1、对重块2以及对重压板3;对重架1形成有用于容纳对重块2的容置空间,两侧竖直方向上形成有供对重块2端部容纳并限位的槽体16,一对槽体16顶部相异侧分别对应有供对重块2两端部经转动后同时进入的槽口15;对重压板3压设于最顶部对重块2上端,两端部分别与对重架1固定连接。
31.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对重架1包括上横梁11、下横梁12、一对内侧立梁13与一对外侧立梁14;一对内侧立梁13与上横梁11两端固定连接,一对外侧立梁14与下横梁12两端固定连接;内侧立梁13与外侧立梁14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均呈c型结构,且内侧立梁13嵌入外侧立梁14内部,并锁紧固定;内侧立梁13与外侧立梁14前后端面上均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锁孔 17;槽体16则形成于内侧立梁13内,槽口15开设于相贴合的内侧立梁13 与外侧立梁14端面上,且一对槽口15的高度相同。
32.因槽口15的设置,为防止内侧立梁13与外侧立梁14发生变形,可在槽口15处沿竖
直方向安装加强件,此时槽口15上下端均分布有锁孔17,加强件通过锁孔17固定连接。
33.如图1、图3所示,若干对重块2由下横梁12上端依次层叠设置,两端部外壁呈内缩状,并容纳于槽体16中;且若干对重块2的堆叠高度不高于槽口15的高度;如图4所示,当需增加对重块2时,将对重块2在水平面内倾斜放置,通过转动对重块2使对重块2的两端由槽口15同时进入槽体16内,当对重块2端部完全进入槽体16之后,沿槽体16下行运动,直至堆叠于下方的对重块2上。
34.对重压板3沿对重块2上端面对角线方向压设于对重块2上,两端部延伸至锁孔17处,并通过贯穿锁孔17的螺栓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对重压板3 包括压设件31,以及处于压设件31两侧的连接件32,一对连接件32平行设置,并延伸至对应的槽体16内,端面分别与两侧槽体16的不同侧内壁贴合,且连接件32端面上还设置有连接孔33;如图6所示,连接件32端面上还固定有压导板34,压导板34与连接件32端面之间形成供内侧立梁13与外侧立梁14卡入的限位槽35。
35.设定图1所示状态为初始状态,当对重架1内需增加重量时,具体步骤如下:
36.(1)拆卸对重压板3,将对重压板3取出;
37.(2)拿取对重块2,将对重块2贯穿容置空间,并抬升至与槽口15相同的高度,使对重块2转动至图4所示状态,直至对重块2两端由槽口15完全进入槽体16内;
38.(3)将对重块2沿槽体16放入,直至堆叠于对重块2上;
39.(4)将对重压板3装入,限位槽35卡入内侧立梁13与外侧立梁14外缘壁之间,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贯穿锁孔17与连接孔33锁紧固定。
4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