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核对机

文档序号:33686786发布日期:2023-03-29 19:0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口服药核对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服药核对机。


背景技术:

2.自动药品核对系统是一种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由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系统分包出来的药袋进行自动化核对,记录核对结果,记录修改动作并可做工作量统计和分包准确率分析的设备。该设备广泛应用于大型药品分包中心,有效提高了整个口服药品自动化调剂的效率,杜绝了因人工核对造成的漏检现象,有效保障了药品分包的最终准确率。该系统可应用于使用自动化分包系统进行口服药品分包的医院住院药房。
3.如图1所示为韩国制造的口服药核对设备:vizen(automatic medicine vision inspection system药品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检测atdps配药机包装好的药包及data管理的系统,其序列号为vizen00003,型号为jv-vz10。该种设备能依据处方单自动检测出错误的药包,并进行记录与管理;可以通过检测影像记录能保证安全正确的药品管理;具有安全有效的配药功能。
4.该口服药核对设备包括核对机主体a,核对机主体a内的上部有用于卷绕带状存药袋(带状存药袋由多个存药袋连接在一起构成带状结构)的卷绕轮a1,卷绕轮a1在存药袋数量很多的情况下使用,在存药袋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不使用。核对机主体a内在卷绕轮a1的下方有拍照设备a2和位于拍照设备a2右侧的二维码扫描设备a3,拍照设备a2用于拍摄各存药袋和存药袋内的药物,二维码扫描设备a3用于扫描存药袋上记载有患者信息的二维码。二维码扫描设备a3的右侧有带状存药袋输送辊一a4,拍照设备a2的左侧有带状存药袋输送辊二a5。核对机主体a在拍照设备a2和二维码扫描设备a3的下方有带状存药袋收集盒a6和打印机a7。核对机主体a的右侧外固定有显示屏a8,核对机主体a的右侧壁上开有供带状存药袋穿入核对机主体a内的开孔a9。在存药袋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带状存药袋从核对机主体a的右侧外穿过开孔伸入核对机主体a内经过两个压轮a10后再通过带状存药袋输送辊一a4的输送依次经过二维码扫描设备a3和拍照设备a2,再通过带状存药袋输送辊二a5往下输送至下方的带状存药袋收集盒a6内。
5.上述口服药核对设备虽然能实现安全正确的药品管理,但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在开孔位置没有存药袋导向机构,在输送较少的存药袋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存药袋穿入开孔a9内,再手动穿过压轮a10的下方放至带状存药袋输送辊一a4处,才能够使存药袋顺利输送,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显示屏a8固定在核对机主体a上,不能根据医护人员的身高或者坐姿进行调节,给工作人员观察显示屏上的信息带来了不便。
6.因此,设计一种新的口服药核对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口服药核对机,在输送较少的存药袋时具备自动导
向,可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优点,解决了在输送较少的存药袋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存药袋穿入开孔、穿过压轮放至带状存药袋输送辊一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口服药核对机,包括核对机主体和安装在核对机主体右侧外部的显示屏,核对机主体的内腔内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压轮、输送辊一、扫码设备、拍照设备和输送辊二,核对机主体的右侧壁上开有开孔,所述核对机主体的右侧外部在开孔的位置处安装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是电动输送辊,核对机主体的内腔在输送辊一和电动输送辊之间设置有导轨。
9.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在核对机主体右侧外壁处的框体和位于框体外的驱动电机,框体内安装有平行的转动杆和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圈固定套设有第一转动辊,转动杆的外圈固定套设有第二转动辊,转动杆和转动轴同侧端部贯穿伸出框体外并且分别固定套设有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的转动轴的端部还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和转动轴上下布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上下布置,第二转动辊和第一转动辊上下布置,框体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有所述驱动电机。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的外圈胶合有橡胶层。
12.优选的,所述核对机主体的右侧外部在导向机构的上方安装有与显示屏连接以上下左右和转动调节显示屏方位的方位转动机构。
13.优选的,所述方位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核对机主体右侧外壁处的第一阻尼转轴,第一阻尼转轴的右侧连接有阻尼转动件,阻尼转动件的右侧连接有第一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的右侧连接有阻尼转动连接件,阻尼转动连接件的右侧连接有第二支撑臂,第二支撑臂远离阻尼转动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阻尼转轴,第二阻尼转轴的末端连接有安装板,显示屏固定在安装板处。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阻尼转轴、阻尼转动件和阻尼转动连接件均分别包括两个连接件,第一阻尼转轴的两个连接件转动连接,阻尼转动件和阻尼转动连接件的两个连接件均分别通过转轴彼此转动连接,第一阻尼转轴的一个连接件固定在核对机主体上,第一阻尼转轴的另一个连接件与阻尼转动件的一个连接件固定连接,阻尼转动件的另一个连接件与第一支撑臂固定连接,阻尼转动连接件的两个连接件分别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核对机主体正表面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透明观察门板,透明观察门板的正面下部固定有拉手;显示屏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把手。
16.优选的,所述核对机主体内腔的下部放置有收集袋,收集袋的正面上部有拉袋提手。
17.优选的,所述核对机主体内腔的下部通过竖向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个腔室,收集袋位于左侧的腔室内,右侧的腔室的两相对侧安装有轨道,一移动板的两侧滑动安装于该两侧的轨道上,移动板的底部安装有滚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核对机主体的右侧外部对应开孔的位置处安装电动输送辊,在核对机主体的内部并在输送辊一和电动输送辊之间设置有导轨,这样通过电动输送辊可以
自动将存药袋输入开孔内并通过导轨的导向作用自动输向输送辊一,实现自动导向和输送存药袋的目的,可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0.本实用新型通过框体、驱动电机、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的配合,结构简单,能够轻松实现自动导向和输送存药袋的功能。
21.本实用新型通过橡胶层,可以增加与存药袋接触时的摩擦力,提高输送存药袋的效果。
22.本实用新型通过方位转动机构连接显示屏,能根据医护人员的身高或者坐姿对显示屏进行方向调节,如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等,给工作人员观察显示屏上的信息带来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口服药核对设备的显示屏不能根据医护人员的身高或者坐姿进行调节,给工作人员观察显示屏上的信息带来了不便的问题。
2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阻尼转轴、阻尼转动件、阻尼转动连接件、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第二阻尼转轴和安装板的配合,结构简单,能轻松多方位调节显示屏,给工作人员观察显示屏上的信息带来了方便。
24.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透明观察门板,便于观察核对机主体内的工作情况;采用拉手,便于打开透明观察门板。
25.本实用新型采用收集袋,便于收集检测完成的存药袋;采用拉袋提手,便于取出收集袋;采用带有滚轮的移动板,便于拉出腔室外放置打印机或者其他物品。
附图说明
26.图1为韩国制造的口服药核对设备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28.图3为图2所示a位置的放大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机构右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方位转动机构正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臂、第二阻尼转轴和安装板结构配合右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核对机主体、收集袋和移动板结构配合正视图。
33.图中:1核对机主体、1a压轮、1b输送辊一、1c扫码设备、1d拍照设备、1e输送辊二、1f台面、11开孔、12导轨、121垂直挡板、2导向机构、21支撑台、22驱动电机、23主动齿轮、24从动齿轮、25框体、26第二转动辊、27转动杆、28转动轴、29第一转动辊、3方位转动机构、31第一阻尼转轴、32阻尼转动件、33阻尼连接件、34第二支撑臂、35通孔、36安装板、37第一支撑臂、38第二阻尼转轴、4显示屏、5透明观察门板、51拉手、6收集袋、61拉袋提手、7移动板、8打印设备。
实施方式
34.请参阅图2-图7,口服药核对机,包括核对机主体1,核对机主体1的右侧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导向机构2和方位转动机构3,方位转动机构3正表面的右侧安装有显示屏4。
35.导向机构2包括框体25,框体25的左侧与核对机主体1的右侧焊接,框体25的底部焊接有支撑台21。支撑台2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位于框体25的外侧并且位于框体25的前侧。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8,驱
动电机22的输出轴处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23,主动齿轮23也可以固定套设在转动轴28上。转动轴28贯穿框体25的前侧壁伸入框体25的内腔并且转动轴28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框体25后侧的侧壁上。转动轴28的外圈固定套设有第一转动辊29。
36.框体25内腔在转动轴28的上方安装有转动杆27,转动杆27与转动轴28平行。转动杆27的后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框体25后侧的侧壁上,转动杆27的前端贯穿框体25前侧的侧壁伸出框体25外,并且伸出框体25外的转动杆27的前端外圈固定套设从动齿轮24,从动齿轮24和主动齿轮23相啮合,从而带动转动杆27和第二转动辊26转动。
37.转动杆27的外圈固定套设有第二转动辊26,第一转动辊29与第二转动辊26的外圈胶合有橡胶层,通过橡胶层结构,增加摩擦力,能够防止输送时存药袋出现滑动的现象,提高输送的稳定性。
38.方位转动机构3包括第一阻尼转轴31,第一阻尼转轴31的左侧与核对机主体1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阻尼转轴31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阻尼转动件32,阻尼转动件32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臂37,通过第一阻尼转轴31结构,能够对显示屏4进行转动,起到转动调节的作用。
39.第一支撑臂37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阻尼连接件33,阻尼连接件33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臂34,第二支撑臂34远离阻尼连接件3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转轴38,第二阻尼转轴38的前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6,安装板36正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通孔35,安装板36的正表面与显示屏4的背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通孔35结构,便于通过螺栓将智能显示器4固定与安装板36的正表面,起到安装便捷的作用。
40.第一阻尼转轴31、阻尼转动件32和阻尼转动连接件33均分别包括两个连接件,第一阻尼转轴31的两个连接件转动连接,阻尼转动件32和阻尼转动连接件33的两个连接件均分别通过转轴彼此转动连接,第一阻尼转轴31的一个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核对机主体1上,也可以焊接固定在核对机主体1上。第一阻尼转轴31的另一个连接件与阻尼转动件32的一个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阻尼转动件32的另一个连接件与第一支撑臂3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阻尼转动连接件33的两个连接件分别与第一支撑臂37和第二支撑臂3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41.核对机主体1正表面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透明观察门板5,透明观察门板5的正面下部固定有拉手51。核对机主体1内腔的下部放置有收集袋6,收集袋6具有收集的功能,能够将核对后的存药袋进行收集。收集袋6的正面上部有拉袋提手61,便于取出收集袋6。核对机主体1内腔的下部通过竖向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个腔室,收集袋6位于左侧的腔室内,右侧的腔室的两相对侧安装有轨道,一移动板7的两侧滑动安装于该两侧的轨道上,移动板7的底部安装有滚轮。移动板7的顶部放置有打印设备8,也可以放置其他物品。
42.核对机主体1的内腔内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压轮1a、输送辊一1b、扫码设备1c、拍照设备1d和输送辊二1e。核对机主体1的右侧壁上开有开孔11,导向机构2的框体25环绕在开孔11的周围,第一转动辊29与第二转动辊26之间的间隙正对开孔11。核对机主体1的内腔在输送辊一1b和导向机构2之间设置有导轨12,导轨12的右端与开孔11的下边缘固定相接,导轨12的左端与输送辊一1b处的台面1f固定相接,导轨12是一个带有输送槽的轨道,存药
袋沿着输送槽移动至输送辊一1b处,输送槽的槽底与台面1f的顶面平齐,输送槽的前后两侧有朝上延伸的垂直挡板121,保证存药袋顺利从导向机构2位置输送到输送辊一1b。
43.显示屏4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把手41,方便对显示屏4的方位进行调节。
44.使用时,通过外设开关启动核对机主体1、显示屏4和驱动电机22运行,通过驱动电机22转动带动主动齿轮23和转动轴28转动,通过主动齿轮23转动带动从动齿轮24转动,通过从动齿轮24转动带动转动杆27转动,通过转动杆27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辊26转动,通过转动轴28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辊29转动,将存药袋放置在第一转动辊29和第二转动辊26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辊29和第二转动辊26的配合将存药袋输送至核对机主体1的内部,通过核对机主体1的扫码设备1c、拍照设备1d对存药袋进行扫描、拍照,并通过显示屏4呈现出来。
45.当需要对显示屏4的方位进行调节时,通过手握显示屏4左右两侧的把手41进行方位调节,通过向上移动显示屏4带动第一支撑臂37和第二支撑臂34向上移动,通过第一阻尼转轴31、阻尼转动件32、阻尼连接件33和第二阻尼转轴38的配合将第一支撑臂37、第二支撑臂34和显示屏4进行定位,如此操作对显示屏4的方位进行调节。
46.综上所述:该口服药核对机,通过导向机构2和方位转动机构3的配合,解决了在输送较少的存药袋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存药袋穿入开孔、穿过压轮放至带状存药袋输送辊一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现有技术中的口服药核对设备的显示屏不能根据医护人员的身高或者坐姿进行调节,给工作人员观察显示屏上的信息带来了不便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