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分类放置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6313发布日期:2023-03-22 05:58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分类放置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分类放置盒。


背景技术:

2.食用菌是高等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菌类总称,食用菌的含水量较高,可达85%-90%,生命活动旺盛,呼吸强度、大营养物质消耗很快,且极易腐烂和老化角质,耐贮藏能力差,不宜长期贮藏。
3.食用菌经采收后需要进行保鲜贮藏,常见的食用菌保鲜贮藏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冷藏,冷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贮藏方法,食用菌的冷藏温度一般为0-6℃,相对湿度为85-90%,其中,少量鲜菇保鲜可在拣选、切根、分级包装后再预冷、冷藏,大量鲜菇保鲜则应在预冷库中拣选、切根、分级与包装,在保证子实体不冻结的情况下,贮藏温度越接近冻结温度,则贮藏保鲜时间越长;其次是低温气调贮藏,是采用调节贮藏环境中气体成分和浓度的办法来进行产品保鲜的一种贮藏方法,气调贮藏主要是调节贮藏环境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例,有时加入氮气,适当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分压和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有利于抑制菇体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动,在控制气体组成的同时保持适宜的低温(0-6℃)条件,可以使菇类获得更好的贮藏效果,不同的食用菌气调贮藏所要求的气体指标有差异,如目前研究较多的蘑菇的气调贮藏,当氧气含量降至2%、二氧化碳含量升至10%左右时,可以有效延长蘑菇的贮藏时间;除此之外,还有辐射处理、化学药品或者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电磁处理及减压保鲜等多种贮藏方法。
4.其中,低温冷藏是较为常见且经济便捷性价比高的一种贮藏方式,通常将分拣处理好的食用菌通过放置框或者放置盒直接存放入冷库中,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直接堆放在放置框或者放置盒中,其内部不便于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透气性较差,不仅会影响食用菌品质,且无法控制堆放的食用菌的内部的温湿度,相互挤压之间也容易导致堆放在放置盒内部中间位置的食用菌腐烂。
5.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食用菌分类放置盒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食用菌分类放置盒,便于对放置盒内部中间位置的进行空气交换,透气性更好,更加适宜食用菌保存,同时可对放置盒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避免在放置的时候食用菌都堆积在一起,减少相互之间的挤压。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食用菌分类放置盒,包括外层盒体和设置在外层盒体内部的内层盒体,所述外层盒体的内底面和内层盒体的外底面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出风方向朝向内层盒体的风机,所述外层盒体的内侧壁和内层盒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侧通风道,所述内层盒体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均匀排列的侧壁带螺纹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的安装管,所述
安装管顶端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侧壁带螺纹的出风孔,所述支撑管侧壁上通过螺纹可拆卸设置有若干个上下交错分布的松动杆。
8.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盒体顶端还设置有下沉式的盒盖。
9.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盒体和内层盒体上设置有通风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驱动电源电性连接风机。
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通孔的数量多于安装管的数量。
12.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孔的数量多于松动杆的数量。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支撑管之间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环形支撑板,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支撑管内并通过弹簧固定连接环形支撑板。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侧壁上的松动杆设置为两个,且呈水平上下交错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设置为一个时,该支撑管顶端呈弧形状结构设置,所述支撑管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管的顶端呈弧形状结构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放置盒内部设置有支撑管和在支撑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松动杆,使得食用菌在放置入放置盒内部时通过支撑管和松动杆的分隔作用不会堆积在一起相互挤压,保证食用菌堆积时其内部存有空气流通空间,同时通过支撑管和设置在支撑管侧壁上的出风孔,可将风机输送的新鲜空气流通至食用菌内部,通风透气效果更好,同时便于控制其内部的温湿度,更加适宜食用菌的保存;进一步地,支撑管通过安装管可拆卸设置在盒体内部,同时松动杆也可拆卸设置在支撑管侧壁上,便于根据不同尺寸大小的食用菌进行调节盒体内部的存储空间,灵活调整支撑管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数量以及松动杆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和选用不同长度的松动杆,便于食用菌的分类放置,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透气性更好、贮藏效果更好、使用灵活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1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外层盒体2、内层盒体3、容置腔4、风机5、侧通风道6、安装通孔7、安装管8、弹簧9、支撑管10、出风孔11、松动杆12、盒盖13、连接管14、环形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3.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食用菌分类放置盒,包括外层盒体1和设置在外层盒体1内部的内层盒体2,所述外层盒体1顶端还设置有下沉式的盒盖12,具体地,所述盒盖12的中间部分下沉呈大致地凹字型结构,这样设置便于多层放置盒叠放,在叠放时可避免挤压到放置盒内部的食用菌,优选的,所述盒盖12还可通过锁扣等多种可实施的现有技术
固定连接放置盒,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稳定可靠,其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做具体限定。
24.其中,所述外层盒体1的内底面和内层盒体2的外底面之间形成有容置腔3,所述容置腔3内设置有出风方向朝向内层盒体2的风机4,所述风机4可通过电源线等连接方式外接驱动电源进行工作或者直接连接驱动电源如蓄电池等对其进行供电,优选采用在所述容置腔3内设置有驱动电源如蓄电池等现有技术电性连接风机4,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具体所述驱动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线等连接方式电性连接风机4,所述驱动电源、风机4及其具体电路连接结构均属于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公知常识,故对此不再做具体限定,所述外层盒体1的内侧壁和内层盒体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侧通风道5,所述外层盒体1和内层盒体2上设置有通风孔,通过侧通风道5的设置,可对内层盒体2内部边缘处的食用菌进行通风透气,进一步地提升贮藏效果,提高食用菌贮藏品质。
25.其中,所述内层盒体2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均匀排列的侧壁带螺纹的安装通孔6,所述安装通孔6内通过螺纹连接有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的安装管7,所述安装管7顶端通过弹簧8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撑管9,所述支撑管9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侧壁带螺纹的出风孔10,所述支撑管9侧壁上出风孔10内通过螺纹可拆卸设置有若干个上下交错分布的松动杆11,优选的,所述支撑管9侧壁上的松动杆11设置为两个,且呈水平上下交错设置;优选的,所述安装通孔6的数量多于安装管7的数量,以及所述出风孔10的数量多于松动杆11的数量,这样避免所有安装通孔6和出风孔10被封堵,保证通风效果。
26.其中,所述支撑管9设置为一个时,该支撑管9顶端呈弧形状结构设置,所述支撑管9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管9的顶端呈弧形状结构设置,所述支撑管9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支撑管9之间通过连接管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9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环形支撑板14,所述连接管13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支撑管9内并通过弹簧8固定连接环形支撑板14,所述支撑管9通过弹簧8支撑设置,通过弹簧8的弹性作用减少支撑管9和松动杆11对食用菌的伤害,同时通过弹簧8的弹性作用可实现松动杆11的弹性振动,实现对食用菌内部的松动,使得透气效果更好,进一步地,在内层盒体2的底端还可设置微型的振动器,进一步地提高松动透气效果,还可通过设置有定时器电性连接振动器,定时启动振动器配合弹簧进行振动松动,增加透气效果,应说明的是,所述振动器、定时器以及其与驱动电源的电路连接结构均属于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公知常识,且在本技术中并未作其他特殊要求,只需其能实现本技术中所述功能即可,故在此不再做具体限定。
27.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根据需要存放的食用菌的直径大小选择支撑管9和松动杆11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将支撑管9通过安装管7安装在内层盒体2的底板上,然后将松动杆11安装在支撑管9侧壁上的出风孔10上,安装完毕后向内层盒体2内放置入食用菌,启动风机4通过内层盒体2底板上的安装通孔6、安装管7和支撑管9以及出风孔10形成的通风道以及侧通风道5实现对食用菌内外部的空气交换,保证通风透气效果,存储效果更好。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