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升降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8192发布日期:2023-03-17 21:2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升降框架的制作方法
一种升降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升降框架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属于框架升降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升降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升降框架。
3.

背景技术:

4.专利号为zl.202011334940.6,名称为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其应用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顶升结构,如图1和2所示,该结构通过丝杠与连接座上的螺母配合,连接座分别通过撑杆和端座与上框架和下框架连接,通过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连接座移动,进而完成框架升降,但是该升降结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缺陷:
5.第一,上述申请中所用的丝杠含有正螺纹和反螺纹,加工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正反螺纹的临界点比较难控制;
6.第二,该顶升结构采用两个连接座,连接座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撑杆和端座与上框架的两侧和下框架的两侧连接,由于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同侧上分别有两个支撑点,如果这两个支撑点不能同步升降的话,就容易出左右框架不平的问题。
7.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升降框架。
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0.一种升降结构,包括:
11.丝杠,所述丝杠由电机驱动;
12.两连接座,所述两连接座的中部均具有螺母,且,两螺母的内螺纹丝性相反,两螺母与所述丝杠丝接;
13.上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
14.上端座;
15.第一上撑杆,一端与所述一个连接座上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端座转动连接;
16.第二上撑杆,一端与所述另一个连接座上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端座转动连接;
17.下支撑结构,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
18.下端座;
19.第一下撑杆,一端与所述一个连接座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端座转动连接;
20.第二下撑杆,一端与所述另一个连接座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端座转动连接;
21.其中,所述第一上撑杆和第二上撑杆等长,且,所述两上撑杆所在上端座的一端具有啮合部;所述第一下撑杆和第二下撑杆等长,且,所述两下撑杆所在下端座的一端具有啮合部。
22.所述第一上撑杆和第二上撑杆的上端均设有孔,孔中设有轴承,轴承套在连接轴上,连接轴设置在所述上端座上。
23.所述第一下撑杆和第二下撑杆的下端均设有孔,孔中设有轴承,轴承套在连接轴上,连接轴设置在所述下端座上。
24.一种升降框架,包括
25.三套升降结构,分别安装在框架的三个侧面;
26.顶框,呈矩形,水平放置,所述顶框中安装有所述升降结构的上端座;
27.中框,呈矩形,水平放置,所述中框中安装有所述升降结构的丝杠,且,两丝杠的端部通过锥形齿轮连接;
28.底框,呈矩形,水平放置,所述底框中安装有所述升降结构的下端座,且,所述上端座和下端座上下位置相对应。
29.所述丝杠的一端延伸出所述中框,并,在丝杠端部设有把手。
30.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升降框架,两根上撑杆的上端共用上端座,上撑杆与丝杠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上端座固定在顶框一侧上,由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该结构能够对顶框进行有力支撑,同时顶框该侧只有这一个支点,所以该侧受力唯一,不会出现两侧不平的现象;
32.同理,两根下撑杆的下端共用下端座,下撑杆与丝杠之间也形成等腰三角形,下端座固定在底框一侧上,由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该结构能够对中框进行有力支撑,由于下撑杆等长,所以中框不会出现两侧不平的现象,进而能够确保顶框平衡;
33.另外,两上撑杆和下撑杆与端座连接的端部具有啮合部,这样在升降的时候,通过啮合部的作用能够保证两根上撑杆同步,两根下撑杆同步,确保撑杆和丝杠受力均匀,延长使用寿命。
34.附图说明:
35.图1是现有升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现有升降结构的示意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含有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示意图;
39.图5是含有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框架示意图;
40.图中:1、升降结构;2、框架;21、底框;22、中框;23、顶框;23、把手;11、丝杠;121、上端座;122、下端座;13、第一上撑杆;14、第二上撑杆;15、连接座;16、第二下撑杆;17、第一下撑杆;18、轴承;19、啮合部。
41.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结合附图3所述的一种升降结构,包括:丝杠11、两个连接座15、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
45.所述丝杠11由电机驱动,电机可以是伺服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与丝杠11上的齿轮啮合;
46.所述两个连接座15的中部均具有螺母,且,两螺母的内螺纹丝性相反,两螺母与所述丝杠丝接,螺母丝性相反能够保证丝杠11在转动的时候,两个螺母的移动方向相反,这比在丝杠上车出正丝和反丝容易的多;
47.上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上端座121、第一上撑杆13和第二上撑杆14;
48.所述第一上撑杆13的下端与所述丝杠11左边的连接座15上端铰接,第一上撑杆13的上端与所述上端座121转动连接;
49.所述第二上撑杆14的下端与所述丝杠11右边的连接座15上端铰接,第二上撑杆14的上端与所述上端座121转动连接;
50.下支撑结构,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下端座122、第一下撑杆17和第二下撑杆16;
51.第一下撑杆17的上端与所述丝杠11左边的连接座15下端铰接,第一下撑杆17的下端与所述下端座122转动连接;
52.所述第二下撑杆16的上端与所述丝杠11右边的连接座15下端铰接,第二下撑杆16的下端与所述下端座122转动连接;
53.其中,所述第一上撑杆13和第二上撑杆14等长,且,所述两上撑杆所在上端座121的一端具有啮合部19;所述第一下撑杆17和第二下撑杆16等长,且,所述两下撑杆所在下端座122的一端具有啮合部19。
54.由于两根上撑杆的上端共用上端座,且第一上撑杆13和第二上撑杆14等长,故,上撑杆与丝杠11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上端座121固定在顶框23一侧上,由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该结构能够对顶框23进行有力支撑,同时顶框该侧只有这一个支点,所以该侧受力唯一,不会出现两侧不平的现象;
55.同理,两根下撑杆的下端共用下端座122,且第一下撑杆17和第二下撑杆16等长,故,下撑杆与丝杠11之间也形成等腰三角形,下端座122固定在底框21一侧上,由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该结构能够对中框22进行有力支撑,由于下撑杆等长,所以中框22不会出现两侧不平的现象,进而能够确保顶框23平衡;
56.另外,两上撑杆和下撑杆与端座连接的端部具有啮合部19,这样在升降的时候,通过啮合部19的作用能够保证两根上撑杆同步,两根下撑杆同步,确保撑杆和丝杠11受力均匀,延长使用寿命。
57.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撑杆13和第二上撑杆14的上端均设有孔,孔中设有轴承18,轴承套在连接轴上,连接轴设置在所述上端座121上。
58.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撑杆17和第二下撑杆16的下端均设有孔,孔中设有轴承18,轴承18套在连接轴上,连接轴设置在所述下端座122上。
59.如图4所示的一种升降框架2,包括三套升降结构1和水平设置的顶框23、中框22和底框21;
60.所述升降结构1分别安装在框架2的三个侧面;
61.所述顶框23,呈矩形,所述顶框23中安装有所述升降结构1的上端座121;
62.所述中框22,呈矩形,所述中框22中安装有所述升降结构1的丝杠11,由于升降结构1有三套,安装在框架1的三个侧面,所以丝杠在中框22中也是需要三根,且,相邻丝杠11
的连接处通过锥形齿轮连接;
63.所述底框21,呈矩形,所述底框21中安装有所述升降结构1的下端座122,且,所述上端座121和下端座122上下位置相对应。这样丝杠11和各撑杆的受力会更加均匀。
64.如图5所示,所述丝杠1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中框22,并,在丝杠11的端部设有把手23。
65.上撑杆与丝杠11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上端座121固定在顶框23一侧上,由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该结构能够对顶框23进行有力支撑,同时顶框该侧只有这一个支点,所以该侧受力唯一,不会出现两侧不平的现象;下撑杆与丝杠11之间也形成等腰三角形,下端座122固定在底框21一侧上,由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该结构能够对中框22进行有力支撑,由于下撑杆等长,所以中框22不会出现两侧不平的现象,进而能够确保顶框23平衡;由于丝杠11是同步转动,所以三套升降结构11能够同步完成升降,而且,整个顶框23由3个侧面的升降结构1支撑,上端座121在顶框23上互为三角形,结构稳定,个侧面升降高度一致,能确保顶框23整体平稳。另外,两上撑杆和下撑杆与端座连接的端部具有啮合部19,这样在升降的时候,通过啮合部19的作用能够保证两根上撑杆同步,两根下撑杆同步,确保撑杆和丝杠11受力均匀,延长使用寿命。
66.以上内容中未细述部份为现有技术,故未做细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