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5338发布日期:2023-04-29 16:4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包装机械制造,尤其是一种挂袋机构。


背景技术:

1、附图1所示是一种带有提手环101的塑料包装袋10,提手环101的中间设有通孔102,这种包装袋常用于包装大米等物料。现今,为了提高包装效率,现有一些包装机已实现自动化包装,在自动化包装中就需要解决供给包装袋的问题。附图1所示的包装袋10由于带有提手环101,提手环101部分的厚度要远大于袋身的厚度,因此如果整叠平放于袋库中,容易倾倒,一次放置包装袋的数量较少,且不利于取袋机构的取袋,取袋速度较慢;另外,为了避免放袋与取袋相干涉,通常至少要设置两套袋库进行互相换位,占用空间也较大。

2、另一种供袋方式,是采用挂袋方式把包装袋挂于袋库中。如本申请人于2020年09月15日就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1922429476.8、名称为“一种挂袋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装有上主动链轮、下主动链轮、上从动链轮和下从动链轮,上主动链轮和上从动链轮通过上链条相连接,下主动链轮和下从动链轮通过下链条相连接,上主动链轮和下主动链轮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同时转动,上链条和下链条之间间隔固连有多个挂袋座,每个挂袋座上装有水平设置的挂袋支架;带有提手环的包装袋可利用提手环一个接一个紧挨地套在挂袋支架上,挂袋支架远离挂袋座一端设有阻挡包装袋掉落的阻挡部;每个挂袋支架可跟随上链条、下链条和挂袋座的移动至少移位至供袋位置或上袋位置。这种挂袋装置能提供较多袋库以供上袋,也就是上袋位置较多,有足够上袋量,以确保后道工序的包装效率。但是其还需通过传动机构使各袋库互相切换位置,在供袋位置的机架处还需装有推袋机构,才能确保后面取袋机构逐个取袋,结构比较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袋库转动切换时还需要有较大空间,整体占用空间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挂袋机构,其在实现较大挂袋容量前提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便于随时套袋作业,整体占用空间较小。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挂袋机构,包括支撑架,其还包括挂袋杆和多个手指气缸,多个手指气缸利用壳体间隔固连在支撑架上,每个手指气缸以壳体朝上手指朝下方式设置,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手指上均固连有夹块,多个手指气缸上的夹块同时夹住挂袋杆中部时,挂袋杆与水平面相倾斜,挂袋杆的下端设有阻挡部,带提手环包装袋利用提手环的通孔从挂袋杆上端套入挂袋杆且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沿挂袋杆下移,所述阻挡部限制包装袋脱离挂袋杆的下端,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夹块夹住挂袋杆时可阻挡处于夹块上面的包装袋移位,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夹块打开时给包装袋下移让位。

3、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手指气缸上的两个夹块对应设有夹槽,两个夹块均通过夹槽夹住挂袋杆。这样可以较好夹住挂袋杆。

4、再进一步,优选所述夹槽的横截面为u字形。

5、再进一步,每个夹块在所述夹槽中间装有定位柱,挂袋杆上对应设有定位孔,每个夹块利用夹槽夹住挂袋杆时,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这样可以较好防止挂袋杆与夹块相互移位,提升挂袋杆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6、优选所述手指气缸有三个,依次为下手指气缸、中手指气缸和上手指气缸。

7、再进一步,在所述阻挡部前面设有第一光电检测开关,第一光电检测开关检测所述阻挡部与下手指气缸之间是否挂有包装袋;连接所述下手指气缸手指的一个夹块上装有第二光电检测开关,第二光电检测开关检测所述下手指气缸与所述中手指气缸之间是否挂有包装袋;连接所述中手指气缸手指的一个夹块上装有第三光电检测开关,第三光电检测开关检测所述中手指气缸与所述上手指气缸之间是否挂有包装袋;第一光电检测开关、第二光电检测开关和第三光电检测开关连接一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第一光电检测开关、第二光电检测开关和第三光电检测开关发出的信号分别控制下手指气缸、中手指气缸和上手指气缸动作。以便于控制各手指气缸动作,实现包装袋移位补充至最下面位置。

8、再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处设有一按钮;按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按下按钮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以提示在挂袋杆上完成挂袋。以方便实现自动控制。

9、优选所述下手指气缸与中手指气缸之间的间距和所述中手指气缸与上手指气缸之间的间距相同;连接所述下手指气缸手指的一个夹块上固连有下检测支架,第二光电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下检测支架上;连接所述中手指气缸手指的一个夹块上固连有第二检测支架,第三光电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二检测支架上。

10、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的下部枢接在机架上,一根可调整长度的螺杆一端铰接在支撑架的上部、另一端铰接在机架上,通过调整螺杆长度来调节所述挂袋杆的倾斜度。以确保包装袋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沿挂袋杆下移。

11、进一步改进,支撑架在所述挂袋杆下端的上面装有一个滚动刷,滚动刷的轴向与挂袋杆相垂直,滚动刷由装于支撑架上的电机带动旋转,滚动刷旋转驱使包装袋靠向所述阻挡部。这样便于后面的取袋机构更可靠取袋。

12、再进一步,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传动机构带动滚动刷旋转。

13、本实用新型由于多个手指气缸上的夹块同时夹住挂袋杆中部时,挂袋杆与水平面相倾斜,挂袋杆的下端设有阻挡部,带提手环包装袋利用提手环的通孔从挂袋杆上端套入挂袋杆且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沿挂袋杆下移,所述阻挡部限制包装袋脱离挂袋杆的下端,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夹块夹住挂袋杆时可阻挡处于夹块上面的包装袋移位,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夹块打开时给包装袋下移让位。这样当挂袋杆长度足够时,就可以悬挂足够数量的包装袋,确保足够供袋量。其次,由于挂袋杆倾斜设置,包装袋的移位可以利用自重作用完成,而是否移位通过手指气缸带动两个夹块动作来完成,就无需利用传动机构或转动机构或推袋机构来实现袋库位置的切换和供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控制简单。再次,可以通过挂袋杆远离阻挡部的上端套入包装袋,与取袋机构的动作就没有干涉,可随时往挂袋杆套袋装袋。另外,由于不需要袋库之间互相切换位置,整体占用空间也较小。



技术特征:

1.一种挂袋机构,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袋杆和多个手指气缸,多个手指气缸利用壳体间隔固连在支撑架上,每个手指气缸以壳体朝上手指朝下方式设置,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手指上均固连有夹块,多个手指气缸上的夹块同时夹住挂袋杆中部时,挂袋杆与水平面相倾斜,挂袋杆的下端设有阻挡部,带提手环包装袋利用提手环的通孔从挂袋杆上端套入挂袋杆且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沿挂袋杆下移,所述阻挡部限制包装袋脱离挂袋杆的下端,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夹块夹住挂袋杆时可阻挡处于夹块上面的包装袋移位,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夹块打开时给包装袋下移让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手指气缸上的两个夹块对应设有夹槽,两个夹块均通过夹槽夹住挂袋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挂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夹块在所述夹槽中间装有定位柱,挂袋杆上对应设有定位孔,每个夹块利用夹槽夹住挂袋杆时,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气缸有三个,依次为下手指气缸、中手指气缸和上手指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挂袋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挡部前面设有第一光电检测开关,第一光电检测开关检测所述阻挡部与下手指气缸之间是否挂有包装袋;连接所述下手指气缸手指的一个夹块上装有第二光电检测开关,第二光电检测开关检测所述下手指气缸与所述中手指气缸之间是否挂有包装袋;连接所述中手指气缸手指的一个夹块上装有第三光电检测开关,第三光电检测开关检测所述中手指气缸与所述上手指气缸之间是否挂有包装袋;第一光电检测开关、第二光电检测开关和第三光电检测开关连接一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第一光电检测开关、第二光电检测开关和第三光电检测开关发出的信号分别控制下手指气缸、中手指气缸和上手指气缸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挂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处设有一按钮;按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按下按钮发送信号给控制器以提示在挂袋杆上完成挂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挂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手指气缸与中手指气缸之间的间距和所述中手指气缸与上手指气缸之间的间距相同;连接所述下手指气缸手指的一个夹块上固连有下检测支架,第二光电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下检测支架上;连接所述中手指气缸手指的一个夹块上固连有第二检测支架,第三光电检测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二检测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下部枢接在机架上,一根可调整长度的螺杆一端铰接在支撑架的上部、另一端铰接在机架上,通过调整螺杆长度来调节所述挂袋杆的倾斜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挂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架在所述挂袋杆下端的上面装有一个滚动刷,滚动刷的轴向与挂袋杆相垂直,滚动刷由装于支撑架上的电机带动旋转,滚动刷旋转驱使包装袋靠向所述阻挡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挂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传动机构带动滚动刷旋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挂袋机构,包括支撑架,还包括挂袋杆和多个手指气缸,多个手指气缸利用壳体间隔固连在支撑架上,每个手指气缸以壳体朝上手指朝下方式设置,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手指上均固连有夹块,多个手指气缸上的夹块同时夹住挂袋杆中部时,挂袋杆与水平面相倾斜,挂袋杆的下端设有阻挡部,带提手环包装袋利用提手环的通孔从挂袋杆上端套入挂袋杆且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沿挂袋杆下移,阻挡部限制包装袋脱离挂袋杆的下端,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夹块夹住挂袋杆时可阻挡处于夹块上面的包装袋移位,每个手指气缸的两个夹块打开时给包装袋下移让位。本技术在实现较大挂袋容量前提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便于随时套袋作业,整体占用空间较小。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杰,叶聪敏,陈勋杨,张长乐,陈启贤,沈锡禧,叶鸿福,钟清林,游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弘敏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