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装置和垃圾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7749发布日期:2023-03-03 23:4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垃圾转运装置和垃圾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转运装置和具有该垃圾转运装置的垃圾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转运模式主要为用小型垃圾车去各个小区进行垃圾收集,收集满垃圾后直接运送至转运站,转运站配备车厢可卸式垃圾车进行垃圾转移,到达垃圾处理终端,转运过程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垃圾转运装置,通过设置适于与转运车配合的机架,可以提高垃圾的转运效果,且利于简化垃圾的转运模式。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垃圾转运系统,包括前述的垃圾转运装置。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转运装置,包括:机架、卸料门、第一驱动件,所述机架具有接料通道和投料区,所述接料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配置用于接收垃圾,所述接料通道配置自上而下将垃圾从所述进口引导至所述出口,所述出口配置用于向所述投料区投放垃圾,所述投料区配置用于转运车接收垃圾;所述卸料门与所述机架相连,并在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的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卸料门相连,以驱动所述卸料门。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转运装置,通过设置适于与转运车配合的机架,可以提高垃圾的转运效果,且利于简化垃圾的转运模式。
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垃圾转运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机架包括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布置并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接料通道,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进口,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之间形成所述出口。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卸料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卸料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铰接,并在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的位置之间可转动。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卸料门关闭所述出口时,所述卸料门在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卸料门的第一端的下方设置有污水储存罐,且所述污水储存罐上连接有引流出水的排污连接管。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板部和清堵门,所述板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进口,所述清堵门连接于所述板部的下端,所述清堵
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之间形成所述出口,所述清堵门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可转动,以调节所述出口的尺寸。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垃圾转运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清堵门相连,以驱动所述清堵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朝相互靠拢的方向倾斜,以将所述接料通道构造成自上而下延伸的漏斗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卸料门与所述机架铰接,且所述卸料门上连接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绕所述卸料门的铰接轴延伸;所述机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嵌入所述限位槽,并适于沿所述限位槽滑动;所述卸料门关闭所述出口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且所述卸料门打开所述出口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垃圾转运装置还包括:重力感应件,所述重力感应件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卸料门承担的垃圾重力,且所述重力感应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信号传输。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视觉传感器配置成用于检测所述接料通道的剩余空间,且所述视觉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信号传输。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所述第一护栏和所述第二护栏相对且间隔开布置,并适于垃圾车从所述第一护栏和所述第二护栏之间向所述进口投放垃圾。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垃圾转运装置还包括:污水储存罐、排污连接管,所述污水储存罐设于所述接料通道的下方,并适于承接所述接料通道内流出的水;所述排污连接管与所述污水储存罐相连,并适于导流出所述污水储存罐的水。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系统,包括:前述的垃圾转运装置、爬坡平台,所述投料区设于所述机架的下部;所述爬坡平台配置成引导垃圾车爬升至所述机架的上方以向所述进口投放垃圾,所述爬坡平台和所述投料区分设于所述机架的不同侧或同一侧。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系统,可以提高垃圾的转运效果,且利于减小占地面积,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接水盘)。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相关技术中转运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0、垃圾转运系统;1、垃圾转运装置;10、机架;11、投料区;110、接料通道;101、进口;102、出口;12、接料斗;121、第一侧壁;1211、板部;1212、清堵门;122、第二侧壁;13、卸料门;130、限位槽;14、第一驱动件;151、污水储存罐;151'、接水盘;152、排污连接管;153、阀门;16、第二驱动件;17、第一护栏;18、控制器;19、扶梯;2、转运车;3、垃圾车;4、爬坡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转运装置1,包括:机架10、卸料门13和第一驱动件14,机架10具有接料通道110和投料区11,接料通道110具有进口101和出口102,进口101配置成用于接收垃圾,接料通道110配置成自上而下将垃圾从进口101引导至出口102,出口102配置成用于向投料区11投放垃圾,投料区11配置成用于转运车2接收垃圾;卸料门13与机架10相连,并在打开和关闭出口102的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驱动件14与卸料门13相连,以驱动卸料门13。也就是说,垃圾可以从进口101进入接料通道110,其中,垃圾在接料通道110内可以基于自身重力向下运动,以适于从出口102排出,提高垃圾转运效果,从出口102排出的垃圾可以进入投料区11,投料区11的垃圾可以被转运车2接收,由此,可以将垃圾转运至转运车2上。具体地,转运装置包括卸料门13,卸料门13可以打开或关闭出口102,以控制接料通道110内的垃圾是否可以进入投料区11,第一驱动件14可以控制卸料门13的打开或关闭。举例而言,当卸料门13关闭时,垃圾可以储存于接料通道110内;当卸料门13打开时,例如接料通道110内的垃圾可以出口102进入投料区11,实现垃圾的投放。
2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转运装置1,通过设置适于与转运车2配合的机架10,可以提高垃圾的转运效果,且利于简化垃圾的转运模式。
30.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收集的垃圾倒入机架10的接料通道110,接料通道110适于将垃圾自上而下的引导至出口102,当转运车2到达投料区11接收垃时,卸料门13打开,垃圾可以从出口102进入投料区11,进而被转运车2接收;当投料区11没有转运车2时,卸料门13关闭,垃圾可以储存在接料通道110内,等待转运。换言之,接料通道110也可以起到储存待转运垃圾的作用,应用时,接料通道110的体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以便于多个小型垃圾车3将垃圾倒入接料通道110内,可以提高垃圾的转运效率。
31.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包括接料斗12,接料斗12包括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相对布置并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之间形成接料通道110,第一侧壁121的上端和第二侧壁122的上端之间形成进口101,第一侧壁121的下端和第二侧壁122的下端之间形成出口102。具体地,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从上向下延伸形成用于接收垃圾的接料通道110,且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的上端形成进口101,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的下端形成出口102,这样,垃圾从上端进入通道并从下端出口102排出,垃圾可以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运输,从而实现垃圾的转运。
32.另外,接料通道110的侧壁沿上下方向延伸,可以利用垃圾自身的重力转运,且机架10的占地面积较小,利于提高转运效果,利于减少垃圾转运装置1占用的土地面积,从而利于降低垃圾转运成本。可选地,机架10的接料斗12也可以用于承接其他物料,以实现物料的转运。
33.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卸料门1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卸料门13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122的下端铰接,并在打开和关闭出口102的位置之间可转
动,即第一端转动时可以改变第二端的位置,以控制卸料门13敞开或封闭出口102,且利于布置。具体地,卸料门13的第一端通过铰接的形式与第二侧壁122连接,使得卸料门13可转动。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卸料门13的转动程度而控制出口102打开或敞开的大小,利于提高使用灵活性。
34.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卸料门13关闭出口102时,卸料门13在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卸料门13的第一端的下方设置有污水储存罐151,且污水储存罐151上连接有引流出水的排污连接管152。也就是说,卸料门13关闭出口102时,卸料门13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当接料通道110内的垃圾或物料产生积水时,积水向下流至出口102处时,水会自然从卸料门13的第二端流向向下倾斜的卸料门13的第一端,进而流入卸料门13第一端下方的污水储存罐151内,可以提高污水的收集效果,避免污水泄漏。
35.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包括板部1211和清堵门1212,板部1211的上端与第二侧壁122的上端之间形成进口101,清堵门1212连接于板部1211的下端,清堵门1212的下端和第二侧壁122的下端之间形成出口102,清堵门1212在靠近和远离第二侧壁122的方向可转动,以调节出口102的尺寸,利于转运车2接收垃圾,或者在出口102堵塞时便于垃圾排出,还可以便于清洁机架10。具体地,清堵门1212设于板部1211与卸料门13之间,且清堵门1212相对于板部1211可转动,清堵门1212与卸料门13可分离的连接。举例而言,卸料门13与清堵门1212分离时,出口102敞开,清堵门1212朝远离第二侧壁122的方向转动时,可以扩大出口102的开度或出口102打开的尺寸,清堵门1212朝靠近第二侧壁122的方向转动时,可以缩小出口102的开度或出口102打开的尺寸,也可以用于调整出口102的开口方向,以便于接收物料或垃圾。
36.在实际应用时,当出口102处的物料或垃圾体积较大时可以通过调节清堵门1212以增大出口102的尺寸,利于垃圾排出,避免堵塞。
37.进一步地,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1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6,第二驱动件16与清堵门1212相连,以驱动清堵门1212,可以通过控制第二驱动件16驱动清堵门1212的转动。
38.可选地,第一驱动件14和/或第二驱动件16可以是液压杆,可以提高驱动的稳定性,且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利于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39.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朝相互靠拢的方向倾斜,以将接料通道110构造成自上而下延伸的漏斗状,便于进口101收集垃圾,垃圾沿斜坡向下移动,可以提高转运的稳定性,利于垃圾自动向下移动,提高垃圾转运效率。具体地,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可以设置成从上向下朝互相靠拢的方向倾斜布置的形式,这样,进口101处的开口较大,便于接收物料,出口102的开口较小,利于物料的排出,且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具有倾斜的侧壁,物料可以沿侧壁向下滑动,以适于引导物料或垃圾向下沉积,利于提高接料斗12的装载量,利于提高接收效果。
40.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卸料门13与机架10铰接,且卸料门13上连接有限位槽130,限位槽130绕卸料门13的铰接轴延伸;机架10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嵌入限位槽130,并适于沿限位槽130滑动,由此,卸料门13转动时,限位槽130与限位块配合,可以限定出卸料门13的转动轨迹,利于提高卸料门13转动时的稳定性。此外,机架10上的限位块嵌入卸料门13的限位槽130内,使得卸料门13可以与机架10连接,机架10可以为卸料门13
提供支撑,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卸料门13关闭出口102时限位块位于限位槽130的一端,且卸料门13打开出口102时,限位块位于限位槽130的另一端,可以提高限位效果,提高卸料门13打开和关闭时的稳定性。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1还包括重力感应件,重力感应件配置成用于检测卸料门13承担的垃圾重力,且重力感应件与第一驱动件14信号传输,以实现垃圾转运装置1的自动控制,利于提高转运效率,利于减少人工作业,降低劳动成本。具体而言,当接料通道110内的垃圾较少时,重力感应件检测卸料门13承担的重力未到达预设值,第一驱动件14不工作,出口102处于关闭状态,当垃圾积累到一定重量达到预设值时,重力感应件与第一驱动件14信号传输,第一驱动件14驱动卸料门13转动以敞开出口102,排出垃圾,无需人工控制,实现自动控制,利于提高转运效率。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1还包括: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配置成用于检测接料通道110的剩余空间,且视觉传感器与第一驱动件14信号传输。也就是说,视觉传感器可以用于获取接料通道110内的剩余空间,以根据接料通道110内的剩余空间来控制卸料门13的开闭。
43.进一步地,视觉传感器也可以是设置于转运车2内或接料斗12内,以获取转运车2内或接料斗12内的剩余空间情况,提高识别的容错率,利于精准控制。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1还可以包括位置检测件,位置检测件可以用于检测接料通道110内接收的垃圾所处的位置,以判断接料通道110是否被填满,且位置检测件与第一驱动件14信号传输,可以实现垃圾转运装置1的自动控制。举例而言,当接料通道110内的垃圾超过位置检测件的阈值时,控制第一驱动件14打开卸料门13,避免接料通道110内的垃圾过多或溢出。其中,位置检测件可以设于接料通道110的上部,也可以是,根据接料通道110的结构及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位置检测件的位置。
45.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的上部设有第一护栏17和第二护栏(图中未示出),第一护栏17和第二护栏相对且间隔开布置,并适于垃圾车3从第一护栏17和第二护栏之间向进口101投放垃圾。具体地,第一护栏17和第二护栏设置于进口101上方,可以拦截接料通道110顶部的垃圾,防止垃圾溢出,在垃圾车3向进口101投放垃圾时,可以防止垃圾掉落,提高装置使用时的清洁性。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护栏17和第二护栏还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向进口101投放垃圾,例如垃圾车3可以与护栏抵接,以提高垃圾投放时的稳定性。
46.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1还包括:污水储存罐151和排污连接管152,污水储存罐151设于接料通道110的下方,并适于承接接料通道110内流出的水,可以避免污水流出污染环境,还可以提高储水量,由于污水储存罐151的储水量较大,因此,可以不设置污水回收装置,可以根据污水储存罐151内的水量定期排水,利于简化装置结构,提高装置布置的灵活性。排污连接管152与污水储存罐151相连,并适于导流出污水储存罐151的水,利于实现污水的回收,可以提高垃圾转运装置1的清洁性。
47.进一步地,结合图1,排污连接管152上可以设置阀门153,阀门153关闭时,污水储存于污水储存罐151内,阀门153的开启时,污水储存罐151中的污水可以经排污连接管152转移到吸污车中或其他污水收集装置中。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1还包括扶梯19,扶梯19具有第一端
和第二端,扶梯19沿上下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以使扶梯19的第一端与机架10相连,第二端支撑于地面上,且扶梯19的第一端靠近污水储存罐151,以便于操作人员对机架10或污水储存罐151等部件进行维护和维修。
49.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污连接管152连接于污水储存罐151下方并向下延伸,以适于与回收装置相连。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用接水盘151’代替污水储存罐151。实际使用时,接水盘151’的下部直接连接排污连接管,以排出接水盘151’内的污水。
50.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转运装置1还包括控制器18,控制器18设于机架10上,控制器18与第一驱动件14和第二驱动件16信号传输,以实现卸料门13和清堵门1212的自动控制,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举例而言,卸料门13常闭状态下,当垃圾倒入达到设定压力时,控制器18可以控制卸料门13打开,接料完成后,控制器18可以控制卸料门13自动关闭,无需人工处理,利于降低使用成本。进一步地,当垃圾转运装置1应用于垃圾转运系统100中时,控制器18也可以是设置成,具有获取或控制转运车2的功能,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51.结合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系统100,包括前述的垃圾转运装置1和爬坡平台4,投料区11设于机架10的下部,爬坡平台4配置成引导垃圾车3爬升至机架10的上方以向进口101投放垃圾,爬坡平台4和投料区11分设于机架10的不同侧或同一侧,利于提高垃圾的转运效果和转运效率,且制造成本低,灵活性强。
5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系统100,通过设置垃圾转运装置1和爬坡平台4,可以节约转运系统占用的空间,且通用性高。使用时,垃圾车3可以开到爬坡平台4上,垃圾车3上承装的垃圾可以从垃圾转运装置1的顶部投入装置中,转运车2可以停在地面上,并与垃圾转运装置1下部的投料区11对接,实现垃圾的转运。一般情况下,多个站点的垃圾车3通过转运站进行垃圾转运,垃圾车3的车体一般较小,容易爬升至爬坡平台4,转运车2的垃圾承载量较大,可以在地面上接收垃圾,可以提高转运效率,降低转运成本。另外,垃圾转运装置1和爬坡平台4可以直接放置于地表面上,对基建的要求低,且灵活性和通用性强,利于降低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
53.相关技术中,生活垃圾的转运模式主要分为直运和转运模式,转运模式则主要为垃圾车与垃圾站对接,实现垃圾的收集运输。具体地,结合图4,相关技术中的转运模式主要为用小型垃圾车去各个小区进行垃圾收集,收集满垃圾后直接运送至转运站,转运站配备车厢可卸式垃圾车进行垃圾转移,到达垃圾处理终端,而车站对接模式必须在选地进行建站,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同时影响环境,且车到站,站再车的模式,运营成本较高。
5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转运装置1和具有该垃圾转运装置1的垃圾转运系统100,通过设置垃圾装运装置,使得各类垃圾车3可实现与转运车2(如半挂式压缩式垃圾车)对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装压缩式转运车与垃圾车3对接的难题(相关技术中后装压缩式垃圾车无法与垃圾车对接),可以实现垃圾不落地,污水不落地,环保性高,转运经济性高。
55.具体而言,结合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中,垃圾车3收满垃圾后,将垃圾倒入垃圾转运装置1中,垃圾转运装置1的控制器18根据重力感应件的检测结果及转运车2的状态,控制卸料门13的打开或关闭。卸料门13打开后,控制器18可以控制转运车2压填装入垃圾,转运
车2装满后,控制器18控制卸料门13关闭并发出信号,操作人员可以操控已装载的转运车2移走车并移入新的转运车2,同时根据垃圾转运装置1内垃圾量状态,通知卸料人员是否等待还是继续卸料。装运车的状态可以通过信号检测装置检测,且信号检测装置与控制器18信号传输。重力感应件可以检测卸料门13处承受的重力,当重力达到预定值时,重力感应件与第一驱动件14信号传输,控制器18可以控制第一驱动件14打开卸料门13以敞开出口102投放垃圾。
56.应用时,结合图1和图3,当信号检测装置检测到未装满时,控制器18控制第一驱动件14打开卸料门13,以将接料通道110内的垃圾向投料区11投放,使得转运车2可以接收投料区11的垃圾。当信号检测装置检测到转运车2已装满时,控制器18控制第一驱动件14关闭卸料门13,控制器18还可以提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提示移走以装满的转运车2。在转运车2接收垃圾的过程中,可以先判断转运车2状态,转运车2装满后不开卸料门13,从而实现垃圾不落地效果。
57.需要说明的是,移入新的转运车2时,一般情况下,该转运车2为空车,因此,控制器18可以先判断垃圾转运装置1内的垃圾重量或容积。
58.更为具体地,污水储存罐151可以用于承接接料通道110中垃圾产生的污水,而污水储存罐151中的污水可以通过排污连接管152或快插接头连接吸污车,将污水由吸污车收运至污水处理厂,做到污水不落地。控制器18还可以根据垃圾转运装置1内的状态及落料情况,判断接料斗12内堵塞情况,控制清堵门1212的打开关闭及是否进入维修停止接料状态。
5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转运装置1和垃圾转运系统100,垃圾转运装置1可移动,环保性高,占用面积小,且对基建要求低,适配垃圾车型多,通用性强,利于降低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垃圾转运系统100的对接转运效果好,效率高,装完即走,对环境影响小,适用于解决流动的城市垃圾转运的场合。
6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
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