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吸结构及按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0511发布日期:2023-06-08 16:0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回吸结构及按压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物料泵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吸结构及按压泵。


背景技术:

1、在按压泵按压出料后,其按压头的出料口一般会残留余料,而残留在出料口的余料有时会在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自动滑出出料口,滴落在环境中,既造成了物料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吸结构,能够及时回吸处在按压头出料口的余料,不造成物料浪费,也不会污染环境。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回吸结构的按压泵。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回吸结构,包括:外筒;活塞,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所述活塞能够相对所述外筒上下移动,所述活塞设置有大管段和回吸管段,所述大管段位于所述回吸管段的上方,所述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密封凸环,所述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下端设置有限位凸起;回吸柱,所述回吸柱设置有回吸头,所述回吸头具有预定长度,所述回吸头位于所述大管段或者所述回吸管段内;当所述回吸头位于所述大管段内时,所述活塞上下之间连通;当所述回吸头进入到所述回吸管段内时,所述密封凸环抵接所述回吸头的外侧壁,使得所述回吸柱密封所述活塞,从而使得所述活塞上下之间不连通;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抵接并带动所述回吸柱一起上移;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外筒,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回吸柱,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回吸柱上下移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塞,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活塞上移。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吸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按压泵回弹时,回吸结构会回吸按压头内残留的余料,从而避免余料滴落,防止造成物料浪费、污染环境。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件为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内侧壁设置有阻力凸起,所述回吸柱插设在所述限位套筒内,所述阻力凸起抵接所述回吸柱的外侧壁,所述阻力凸起与所述回吸柱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所述密封凸环与所述回吸柱之间的摩擦阻力。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吸柱的外侧壁设置有卡点结构,所述卡点结构用于抵接所述阻力凸起。

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按压泵,包括:前述的回吸结构;按压头,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按压头用于带动所述活塞下移。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泵,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设置有回吸结构,可以方便在按压后回吸按压头残留的余料,防止余料滴落。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阀件,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阀件位于所述外筒内,所述阀件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下端,所述阀件用于封闭所述进液口。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上端,所述按压头插设在所述内筒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压头包括喷头部和立柱部,所述喷头部连接在所述立柱部的一侧,所述喷头部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立柱部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上端,所述立柱部插设在所述内筒内;所述立柱部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动凸条,所述内筒的内侧壁沿所述内筒的正转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滑动凹槽、第一手感凸起、防压凸起和防转凸起,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用于供所述滑动凸条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手感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外表面,所述防压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底面,以阻挡所述滑动凸条下滑,所述防转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侧面,以阻挡所述滑动凸条相对所述内筒继续转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筒的内侧壁设置有棘齿圈,所述内筒的外侧壁设置有棘爪凸起,所述棘爪凸起抵接所述棘齿圈,从而限制所述内筒相对所述外筒转动。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压头包括挡水圈、喷头部和立柱部,所述喷头部连接在所述立柱部的一侧,所述喷头部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立柱部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上端,所述立柱部插设在所述内筒内,所述挡水圈连接所述喷头部,所述挡水圈位于所述立柱部的外侧,所述内筒包括连接环板、防水圈和安装套筒,所述连接环板的内侧连接所述防水圈,所述连接环板的外侧连接所述安装套筒,所述挡水圈的最下端端面高度低于所述防水圈的最上端端面高度,所述挡水圈位于所述安装套筒的外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防压夹,所述防压夹夹设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防压夹用于抵接所述挡水圈,从而阻挡所述按压头下移。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回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内侧壁设置有阻力凸起,所述回吸柱插设在所述限位套筒内,所述阻力凸起抵接所述回吸柱的外侧壁,所述阻力凸起与所述回吸柱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所述密封凸环与所述回吸柱之间的摩擦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吸柱的外侧壁设置有卡点结构,所述卡点结构用于抵接所述阻力凸起。

4.一种按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件,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阀件位于所述外筒内,所述阀件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下端,所述阀件用于封闭所述进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上端,所述按压头插设在所述内筒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包括喷头部和立柱部,所述喷头部连接在所述立柱部的一侧,所述喷头部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立柱部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上端,所述立柱部插设在所述内筒内;所述立柱部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动凸条,所述内筒的内侧壁沿所述内筒的正转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滑动凹槽、第一手感凸起、防压凸起和防转凸起,所述第一滑动凹槽用于供所述滑动凸条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手感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外表面,所述防压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底面,以阻挡所述滑动凸条下滑,所述防转凸起用于抵接所述滑动凸条的侧面,以阻挡所述滑动凸条相对所述内筒继续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设置有棘齿圈,所述内筒的外侧壁设置有棘爪凸起,所述棘爪凸起抵接所述棘齿圈,从而限制所述内筒相对所述外筒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包括挡水圈、喷头部和立柱部,所述喷头部连接在所述立柱部的一侧,所述喷头部设置有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立柱部设置有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通道的上端,所述立柱部插设在所述内筒内,所述挡水圈连接所述喷头部,所述挡水圈位于所述立柱部的外侧,所述内筒包括连接环板、防水圈和安装套筒,所述连接环板的内侧连接所述防水圈,所述连接环板的外侧连接所述安装套筒,所述挡水圈的最下端端面高度低于所述防水圈的最上端端面高度,所述挡水圈位于所述安装套筒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压夹,所述防压夹夹设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防压夹用于抵接所述挡水圈,从而阻挡所述按压头下移。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吸结构及按压泵,该回吸结构包括外筒、活塞、回吸柱、限位件和弹性件,活塞设置在外筒内,活塞能够相对外筒上下移动,活塞设置有大管段和回吸管段,大管段位于回吸管段的上方,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密封凸环,回吸管段的内侧壁下端设置有限位凸起,回吸柱设置有回吸头,回吸头具有预定长度,回吸头位于大管段或者回吸管段内,限位件的一端连接外筒,限位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回吸柱,限位件用于限制回吸柱上下移动,弹性件连接活塞,弹性件用于带动活塞上移。本技术的回吸结构,能够及时回吸处在按压头出料口的余料,不造成物料浪费,也不会污染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金,郑桂彬,苏俊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智润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