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4528发布日期:2023-03-15 01:5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


背景技术:

2.锻造加工工件的形状各异,在对锻造加工工件进行周转运输时,通常需要将锻造加工工件固定在周转装置上进行运输,避免在对工件移送的过程中工件掉落,但目前的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通常缺少定位固定结构,难以将锻造加工工件稳定的固定在周转装置上进行转运,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3.目前,专利号为cn201821170009.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锻造用工件保温运输装置,包括保温筒,保温筒一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室,驱动室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丝杆周侧面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位于保温筒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保温筒和驱动室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和保温筒的配合,方便运输装置装卸锻件,并且对锻件进行保温,减缓锻件散热速度,保证锻件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恒定,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锻件在运输过程中温度降低造成锻压困难,容易引起锻件产生裂纹,影响锻件质量的问题,但目前的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通常缺少定位固定结构,难以将锻造加工工件稳定的固定在周转装置上进行转运。
4.因此,针对上述的目前的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通常缺少定位固定结构,难以将锻造加工工件稳定的固定在周转装置上进行转运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实现周转装置具备定位固定结构,可将锻造加工工件稳定的固定在周转装置上进行转运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该周转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通常缺少定位固定机构,难以将锻造加工工件稳定的固定在周转装置上进行转运的技术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该周转装置包括转运体和活动设置于转运体内部的承载板;所述转运体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对称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壁活动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左右两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柱,所述承载板的上端与活动块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承载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对称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螺槽,两个所述第一螺槽的内壁活动设置有u型杆,所述u型杆的下端贯穿第一螺槽和承载板延伸至承载板的下方。
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周转装置时,将锻造加工工件放置在承载板的上端,将u型杆放置在两个第一螺槽的内壁,使u型杆挡住锻造加工工件,再将活动块沿第一槽体的内壁移动
至合适的高度后,将第一活动柱穿过第一通孔,可实现活动块的稳定放置,从而实现承载板高度的快速调节。
10.进一步地,所述转运体分设为两个,所述转运体呈“u”形结构,所述转运体的下端四角边缘处固定安装有万向轮,两个所述转运体的实心面相连接,两个转运体的设置可方便对多个锻造加工工件进行转运。
11.进一步地,所述u型杆的下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层,所述第二外螺纹层的外壁螺纹安装有第一内螺纹筒,将第一内螺纹筒螺纹安装于第二外螺纹层的外壁,可实现u型杆的稳定安装。
12.进一步地,所述u型杆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层,所述第一外螺纹层的外壁螺纹安装有第二内螺纹筒,所述第二内螺纹筒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承载块,第二内螺纹筒可螺纹安装于u型杆的外壁。
13.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块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二螺槽,所述第二螺槽的内壁螺纹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压盘,手动转动螺纹柱使压盘将工件挤压在承载板的上端,可实现工件的稳定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动柱,所述第二活动柱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环,将第二活动柱放置在第二通孔内,可利用第二活动柱对锻造加工工件进行限位。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动柱的下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三外螺纹层,所述第三外螺纹层的外壁螺纹安装有第三内螺纹筒,将第三内螺纹筒螺纹安装于第三外螺纹层的外壁,可实现第二活动柱的稳定安装放置。
16.(3)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周转装置通过设置承载板、固定板、第一螺槽和u型杆,将锻造加工工件放置在承载板的上端,将u型杆放置在两个第一螺槽的内壁,使u型杆挡住锻造加工工件,再将活动块沿第一槽体的内壁移动至合适的高度后,将第一活动柱穿过第一通孔,可实现活动块的稳定放置,从而实现承载板高度的快速调节,将第二活动柱放置在第二通孔内,可利用第二活动柱对锻造加工工件进行限位,将第三内螺纹筒螺纹安装于第三外螺纹层的外壁,可实现第二活动柱的稳定安装放置,手动转动螺纹柱使压盘将工件挤压在承载板的上端,可实现工件的稳定放置,从而实现了该装置具备定位固定结构,可将锻造加工工件稳定的固定在周转装置上进行转运的能力。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周转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周转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承载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周转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u型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周转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活动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的标记为:1、转运体;2、第一槽体;3、活动块;4、第一通孔;5、第一活动柱;6、承载板;7、固定板;8、第一螺槽;9、u型杆;10、第一内螺纹筒;11、万向轮;12、第二通孔;13、第二活动柱;14、固定环;15、第一外螺纹层;16、第二内螺纹筒;17、承载块;18、第二螺槽;19、螺纹柱;20、压盘;21、第二外螺纹层;22、第三外螺纹层;23、第三内螺纹筒。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锻造加工工件周转装置,其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承载板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周转装置包括转运体1和活动设置于转运体1内部的承载板6;转运体1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对称的第一槽体2,第一槽体2的内壁活动设置有活动块3,活动块3的左右两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4,第一通孔4的内壁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柱5,承载板6的上端与活动块3的下端相连接,承载板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对称的固定板7,固定板7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螺槽8,两个第一螺槽8的内壁活动设置有u型杆9,u型杆9的下端贯穿第一螺槽8和承载板6延伸至承载板6的下方,转运体1分设为两个,转运体1呈“u”形结构,转运体1的下端四角边缘处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1,两个转运体1的实心面相连接,第二活动柱13的下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三外螺纹层22,第三外螺纹层22的外壁螺纹安装有第三内螺纹筒23。
24.为了实现u型杆9的稳定安装,u型杆9的下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层21,第二外螺纹层21的外壁螺纹安装有第一内螺纹筒10,将第一内螺纹筒10螺纹安装于u型杆9的下端外壁,可实现u型杆9的稳定安装。
25.为了实现工件的稳定放置,u型杆9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层15,第一外螺纹层15的外壁螺纹安装有第二内螺纹筒16,第二内螺纹筒1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承载块17,承载块17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二螺槽18,第二螺槽18的内壁螺纹安装有螺纹柱19,螺纹柱19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压盘20,承载板6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的内壁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动柱13,第二活动柱1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环14,将工件放置在承载板6的上端,将第二内螺纹筒16螺纹安装于第一外螺纹层15的外壁并移动至工件的上方,手动转动螺纹柱19使压盘20向下移动,使压盘20将工件挤压在承载板6的上端,可实现工件的稳定放置。
26.该周转装置的u型杆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第二活动柱1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27.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周转装置时,将锻造加工工件放置在承载板6的上端,将u型杆9放置在两个第一螺槽8的内壁,使u型杆9挡住锻造加工工件,再将活动块3沿第一槽体2的内壁移动至合适的高度后,将第一活动柱5穿过第一通孔4,可实现活动块3的稳定放置,从而实现承载板6高度的快速调节,将第二活动柱13放置在第二通孔12内,可利用第二活动柱13对锻造加工工件进行限位,将第三内螺纹筒23螺纹安装于第三外螺纹层22的外壁,可实现第二活动柱13的稳定安装放置,手动转动螺纹柱19使压盘20将工件挤压在承载板6的上端,可实现工件的稳定放置,从而实现了该装置具备定位固定结构,可将锻造加工工件稳定的固定在周转装置上进行转运的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