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9344发布日期:2023-03-22 10:2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将载荷摆成所要求的状态或位置的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吊装细长构件的施工场景。这些细长构件在地面摆放时是平躺的,而在安装时需要调成其他姿态(比如电线杆,平放在地上,但是起吊后需要调成竖直的),因此这些构架在起吊时需要同时进行翻身。
3.绝大部分翻身起吊过程是将平躺的细长构件调整成竖直状态后吊到安装位置,吊装的时候吊索绑在细长构件上端,而细长构件下端支在地上作为支点,逐渐增大细长构件与地面的夹角到90度,然后平移到安装位置。这也就意味着起吊过程中,场景内应能够摆下一个竖直的细长构件。这对于开开阔场合而言不成问题,但对于建筑内部的吊装过程而言,层高往往造成严重的限制,使细长构件无法竖起来。更严重的是,这些需要竖起来的细长构件主要是柱,而柱的安装位置上方有梁,进一步减小了层高,即使别处能够允许细长构件竖起来,但有梁的位置还是会卡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
5.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建筑内部进行细长构件的翻身起吊时,容易遇到层高不够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用于穿过楼板吊装需翻身的待吊装构件,被穿过的楼板记作开洞楼板,待吊装构件为竖直安装的长条状构件,开洞楼板上方的天花板底部设置有已有钢梁,待吊装构件的安装位置位于已有钢梁正下方,所述跨层翻身吊装系统包括平行于已有钢梁、设置在已有钢梁下方左右两侧、并与已有钢梁固定连接的滑轨,每根滑轨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的上端滑动设置在滑轨上且吊索向下勾挂在待吊装构件上;
7.所述待吊装构件位于已有钢梁的正下方且下端朝向安装位置,待吊装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根滑轨相对应,滑轨上的手拉葫芦的吊索勾挂在待吊装构件对应的一侧。
8.进一步,所述滑轨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所述手拉葫芦的滑轮固定在工字钢滑车上,而工字钢滑车滑动设置在滑轨上。
9.进一步,所述滑轨端部封堵有用于避免工字钢滑车脱落的封端板。
10.进一步,所述已有钢梁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所述已有钢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腹板加劲肋,所述滑轨与腹板加劲肋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所述滑轨通过钢牛腿与腹板加劲肋固定连接,所述钢牛腿包括一块与腹板加劲肋搭接设置并通过穿透二者的螺栓可拆卸连接的竖直钢板,以及一块焊接在竖直钢
板底部的水平钢板,所述滑轨的上翼缘板通过穿透自身以及所述水平钢板的螺栓与钢牛腿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所述开洞楼板上的施工洞为长度方向平行于已有钢梁、并设置在已有钢梁正下方的矩形洞。
1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已有钢梁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滑轨(已有钢梁虽减小了层高,但承载力高于天花板别的位置,可以利用其这一点),在滑轨上滑动设置多个手拉葫芦,用这些上端可滑动的手拉葫芦吊着平放的待吊装构件平移到安装位置附加后,再将待吊装构件的下端降低并沿施工洞抵达安装位置,空中转运过程中无需翻身,待吊装构件的翻身在施工洞中进行的,可利用两层楼的层高进行翻身,从而客服可层高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待吊装构件为异形柱,正在翻身进入施工洞;
16.图2为滑轨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17.图中,1-待吊装构件,2-手拉葫芦,3-开洞楼板,31-施工洞,4-已有钢梁,41-腹板加劲肋,5-滑轨,6-钢牛腿。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用于穿过楼板吊装需翻身的待吊装构件1,被穿过的楼板记作开洞楼板3,待吊装构件1为竖直安装的长条状构件,开洞楼板3上方的天花板底部设置有已有钢梁4,待吊装构件1的安装位置位于已有钢梁4正下方,跨层翻身吊装系统包括平行于已有钢梁4、设置在已有钢梁4下方左右两侧、并与已有钢梁4固定连接的滑轨5,每根滑轨5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手拉葫芦2,手拉葫芦2的上端滑动设置在滑轨5上且吊索向下勾挂在待吊装构件1上;
19.待吊装构件1位于已有钢梁4的正下方且下端朝向安装位置,待吊装构件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根滑轨5相对应,滑轨5上的手拉葫芦2的吊索勾挂在待吊装构件1对应的一侧。
20.也就是说这里用两排手拉葫芦2吊住平躺的待吊装构件1的左右两侧,只用一排的话,很容易使待吊装构件1出现旋转,导致无法顺利进入施工洞31以及姿态无法按需求控制。
21.注意,待吊装构件1的长度不要超过开洞楼板3所在楼层以及下方楼层的层高之和。
22.滑轨5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手拉葫芦2的滑轮固定在工字钢滑车上,而工字钢滑车滑动设置在滑轨5上。工字钢滑车是成熟的设备,可以直接从市面上购买,比如拓兴ch-iii。
23.滑轨5端部封堵有用于避免工字钢滑车脱落的封端板。
24.已有钢梁4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已有钢梁4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腹板
加劲肋41,滑轨5与腹板加劲肋41固定连接。已有钢梁4处于使用中,其翼缘板以及腹板内都带有应力,如果在这些部位安装螺栓或进行焊接的话,势必会造成破坏,影响承载力。而腹板加劲肋41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其内部应力很小。如果没有腹板加劲肋41的话,也可以借助夹板安装滑轨5,夹板夹在已有钢梁4左右两侧,并通过高于已有钢梁4以及低于已有钢梁4的对拉螺杆连为一体,然后把滑轨5用螺栓固定在夹板上。
25.如图2所示,滑轨5通过钢牛腿6与腹板加劲肋41固定连接,钢牛腿6包括一块与腹板加劲肋41搭接设置并通过穿透二者的螺栓可拆卸连接的竖直钢板,以及一块焊接在竖直钢板底部的水平钢板,滑轨5的上翼缘板通过穿透自身以及水平钢板的螺栓与钢牛腿6可拆卸连接。这两处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周转使用,因为需要吊装待吊装构件1的位置不只一处,本实施例中待吊装构件1为斜柱,需要安装很多根。
26.开洞楼板3上的施工洞31为长度方向平行于已有钢梁4、并设置在已有钢梁4正下方的矩形洞。矩形洞是为了配合待吊装构件1翻身时的运动轨迹。
27.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步骤一:在待吊装构件1的吊耳上安装吊索;
29.步骤二:推动待吊装构件1移动到安装位置附近,然后调节吊索长度使待吊装构件1的下端下降并穿过施工洞31抵达安装位置。
3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用于穿过楼板吊装需翻身的待吊装构件(1),被穿过的楼板记作开洞楼板(3),待吊装构件(1)为竖直安装的长条状构件,开洞楼板(3)上方的天花板底部设置有已有钢梁(4),待吊装构件(1)的安装位置位于已有钢梁(4)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层翻身吊装系统包括平行于已有钢梁(4)、设置在已有钢梁(4)下方左右两侧、并与已有钢梁(4)固定连接的滑轨(5),每根滑轨(5)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手拉葫芦(2),所述手拉葫芦(2)的上端滑动设置在滑轨(5)上且吊索向下勾挂在待吊装构件(1)上;所述待吊装构件(1)位于已有钢梁(4)的正下方且下端朝向安装位置,待吊装构件(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根滑轨(5)相对应,滑轨(5)上的手拉葫芦(2)的吊索勾挂在待吊装构件(1)对应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5)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所述手拉葫芦(2)的滑轮固定在工字钢滑车上,而工字钢滑车滑动设置在滑轨(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5)端部封堵有用于避免工字钢滑车脱落的封端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已有钢梁(4)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所述已有钢梁(4)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腹板加劲肋(41),所述滑轨(5)与腹板加劲肋(4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5)通过钢牛腿(6)与腹板加劲肋(41)固定连接,所述钢牛腿(6)包括一块与腹板加劲肋(41)搭接设置并通过穿透二者的螺栓可拆卸连接的竖直钢板,以及一块焊接在竖直钢板底部的水平钢板,所述滑轨(5)的上翼缘板通过穿透自身以及所述水平钢板的螺栓与钢牛腿(6)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洞楼板(3)上的施工洞(31)为长度方向平行于已有钢梁(4)、并设置在已有钢梁(4)正下方的矩形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载荷摆成所要求的状态或位置的起重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层高受限场合的跨层翻身吊装系统,用于穿过楼板吊装需翻身的待吊装构件,被穿过的楼板记作开洞楼板,待吊装构件为竖直安装的长条状构件,开洞楼板上方的天花板底部设置有已有钢梁,待吊装构件的安装位置位于已有钢梁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已有钢梁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滑轨,在滑轨上滑动设置多个手拉葫芦,用这些上端可滑动的手拉葫芦吊着平放的待吊装构件平移到安装位置附加后,再将待吊装构件的下端降低并沿施工洞抵达安装位置,空中转运过程中无需翻身,待吊装构件的翻身在施工洞中进行的,可利用两层楼的层高进行翻身,从而客服可层高不足的问题。不足的问题。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冯贺杰 陈硕晖 全柱 兰春光 雷华新 孟洪 王颖 李永强 孟岩 胡九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3/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