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2036发布日期:2023-05-17 19:5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堆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堆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堆垛装置。


背景技术:

1、仓库储存物品时,常是在人工码放或平放堆垛后储存,例如储存用于放置成品纱线的木托盘时,木托盘通常是通过人工堆垛在仓库内,存在占地面积大、堆垛效率低且无规律堆垛后易坍塌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堆垛装置,堆垛效率高,且占地面积小。

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堆垛装置,能够堆垛质量较大的待堆垛物品,且堆垛稳定性高。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堆垛装置,能够在待堆垛物品被推动到位时,即停止推动,能够保证待堆垛物品不会被推动过度。

4、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堆垛装置,包括:一堆垛架体,所述堆垛架体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墙体,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墙体沿间隔且相对设置;多层支撑组件,多层所述支撑组件沿竖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多层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每一层均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安装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墙体,且每个所述支撑件均包括可在避让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转动地一支撑臂;在位于预定层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臂均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臂均处于竖直状态,以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避让出可供待堆垛物品穿过的穿行区;在位于预定层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臂均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臂均处于水平状态且伸入之前的所述穿行区所在的区域;以及,一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支撑并驱动所述待堆垛物品沿竖向升降;且在位于预定层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臂均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待堆垛物品上升穿过所述穿行区并抵达至位于预定层的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在位于预定层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臂均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升降组件不再支撑所述待堆垛物品,以使位于预定层的所述支撑组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臂支撑位于其上方的所述待堆垛物品在预定高度处。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支撑墙体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墙体沿横向间隔且相对设置,多层所述支撑组件中每一层均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两个支撑件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墙体。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支撑墙体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墙体沿横向间隔且相对设置,另一个所述支撑墙体设置在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墙体之间,多层所述支撑组件中每一层均包括至少三个支撑件,至少三个支撑件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支撑墙体。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个所述支撑件均还包括一连接轴和一止抵轴,所述连接轴沿纵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支撑墙体,所述支撑臂连接在所述连接轴,并可绕所述连接轴的轴线在所述支撑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支撑臂具有沿所述连接轴径向延伸且分布在所述连接轴相对两侧的一支撑部和一止抵部,所述止抵轴设置在所述支撑墙体,所述止抵轴沿纵向延伸,且高度高于所述连接轴,并位于所述止抵部的转动路径上,在所述支撑臂均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部均水平伸入之前的所述穿行区所在的区域,所述止抵部位于所述止抵轴下方并止抵在所述止抵轴。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轴均设有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支撑臂,且一个所述连接轴上设置的多个所述支撑臂和与其相对的另一个所述连接轴上的多个所述支撑臂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轴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墙体,且与所述支撑臂固定相连。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墙体之间构成沿纵向依次排列且依次连通的一推入口、一所述穿行区和一到位口,所述推入口可供所述待堆垛物品沿纵向移动推入,所述堆垛装置包括一到位检测元件、一推动驱动件和一控制器,所述推动驱动件用于推动所述待堆垛物品从所述推入口推入所述穿行区,并至少部分抵达所述到位口,所述到位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到位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待堆垛物品是否至少部分抵达所述到位口,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到位检测元件和所述推动驱动件相连,以在所述待堆垛物品至少部分抵达所述到位口时控制所述推动驱动件停止推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包括两个第一限位件和一第二限位件,两个第一限位件沿横向间隔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墙体之间,且至少部分沿纵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所述待堆垛物品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到位口处。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一限位条和多个第一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条沿纵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条内形成朝向所述穿行区开口的一安装槽,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两个第二限位滚轮,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滚轮设置在所述到位口处,且沿横向间隔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包括至少一导向条,所述导向条设置在所述支撑墙体,所述导向条沿竖向延伸,且形成能够容纳所述待堆垛物品边角部、沿竖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穿行区开口的容纳导槽。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升降支撑板和至少两个升降驱动气缸,至少两个所述升降支撑板用于支撑放置的所述待堆垛物品,至少两个所述升降支撑板设置在多层所述支撑组件的下方,且沿竖向对准每一层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区域,至少两个升降支撑板沿横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且沿纵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升降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升降支撑板下方,以通过驱动所述升降支撑板升降带动所述待堆垛物品沿竖向升降。



技术特征:

1.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体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墙体沿横向间隔且相对设置,多层所述支撑组件中每一层均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两个支撑件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墙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体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墙体沿横向间隔且相对设置,另一个所述支撑墙体设置在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墙体之间,多层所述支撑组件中每一层均包括至少三个支撑件,至少三个支撑件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支撑墙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件均还包括一连接轴和一止抵轴,所述连接轴沿纵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支撑墙体,所述支撑臂连接在所述连接轴,并可绕所述连接轴的轴线在所述支撑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支撑臂具有沿所述连接轴径向延伸且分布在所述连接轴相对两侧的一支撑部和一止抵部,所述止抵轴设置在所述支撑墙体,所述止抵轴沿纵向延伸,且高度高于所述连接轴,并位于所述止抵部的转动路径上,在所述支撑臂均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部均水平伸入之前的所述穿行区所在的区域,所述止抵部位于所述止抵轴下方并止抵在所述止抵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轴均设有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支撑臂,且一个所述连接轴上设置的多个所述支撑臂和与其相对的另一个所述连接轴上的多个所述支撑臂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轴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墙体,且与所述支撑臂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墙体之间构成沿纵向依次排列且依次连通的一推入口、一所述穿行区和一到位口,所述推入口可供所述待堆垛物品沿纵向移动推入,所述堆垛装置包括一到位检测元件、一推动驱动件和一控制器,所述推动驱动件用于推动所述待堆垛物品从所述推入口推入所述穿行区,并至少部分抵达所述到位口,所述到位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到位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待堆垛物品是否至少部分抵达所述到位口,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到位检测元件和所述推动驱动件相连,以在所述待堆垛物品至少部分抵达所述到位口时控制所述推动驱动件停止推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一限位件和一第二限位件,两个第一限位件沿横向间隔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墙体之间,且至少部分沿纵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所述待堆垛物品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到位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一限位条和多个第一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条沿纵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条内形成朝向所述穿行区开口的一安装槽,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两个第二限位滚轮,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滚轮设置在所述到位口处,且沿横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导向条,所述导向条设置在所述支撑墙体,所述导向条沿竖向延伸,且形成能够容纳所述待堆垛物品边角部、沿竖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穿行区开口的容纳导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堆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升降支撑板和至少两个升降驱动气缸,至少两个所述升降支撑板用于支撑放置的所述待堆垛物品,至少两个所述升降支撑板设置在多层所述支撑组件的下方,且沿竖向对准每一层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区域,至少两个升降支撑板沿横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且沿纵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升降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升降支撑板下方,以通过驱动所述升降支撑板升降带动所述待堆垛物品沿竖向升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堆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墙体、多层支撑组件和一升降组件。多层支撑组件沿竖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多层支撑组件中的每一层均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两个支撑件分别安装在至少两个支撑墙体,且每个支撑件均包括可在避让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转动地一支撑臂。升降组件在位于预定层的至少两个支撑臂均处于避让位置时,驱动待堆垛物品上升穿过至少两个支撑臂之间的穿行区并抵达至位于预定层的支撑组件的上方。在位于预定层的至少两个支撑臂均处于支撑位置时,升降组件不再支撑待堆垛物品,以使位于预定层的支撑组件通过至少两个支撑臂支撑位于其上方的待堆垛物品在预定高度处。本技术堆垛效率高,堆垛稳定性高,且占地面积小。

技术研发人员:任中杰,徐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讴工业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