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样品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2626发布日期:2023-06-21 11:0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样品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具体涉及一种物料样品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燃料采制工作中,需要从自动化采制样机内提取采集好的样品,然后输送到离线制样室,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环境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对样品产生的干扰现象,但为了保证分析化验数据、样品的准确性和具有可追溯性,需要保证样品的原始精度以及可信度。对于物料(如矿石、煤料)的样品采制、分析化验工作,各个国家均有强制标准,必须遵照标准进行采制样和分析化验工作。样品采制、分析化验工作过程的准则是在不破坏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破碎到符合要求的粒度,质量经过缩分,直到符合化验室检验对样品的粒度和质量(重量)精度要求,然后样品进行相关的分析化验。这一过程中不能够有样品损失,不能够令样本发生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否则将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2、目前,采用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使用如公开号为cn103985181的中国专利“一种保密型样品收集装置”完成对汽车、火车或皮带上样品的采集制样后,样品经破碎、缩分,称重后自动进入智能封装系统,同时对采样计划中的每个煤种分配具有唯一性的样品编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人工提取样品桶、把样品倒入样品袋、扎紧袋口、放入样品箱、放置信息条、锁紧样品箱,然后再由运输车运输至制样室并人工卸料。但是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3、1、批量转运影响样品的质量:在采样过程中,当某一样桶装满或该样桶所需收集的样品已经收集完成,但采样工作仍需继续进行时,该样桶内的样品因长时间放置,水分很容易发生损失,特别是在高温干燥的气候中,对样品质量影响很大;

4、2、安全性差:在收取样品时,需人工将样品桶中的样品倾倒进转运样品所使用的样品袋中,容易使样品在倾倒过程中产生损失,降低样品的代表性,另外操作过程中取样人员会直接接触到样品,有对样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可能,因此极易发生人为因素对样品进行干扰的现象;

5、3、效率低下:在样品从采样现场到离线制样室的转运过程中,人员混杂、多次交接及往返时间等因素,造成效率低下,对试样化验结果产生影响。尤其是目前,面对日益紧缺的原燃料资源,不断翻新的质量作假手段,各种各样供应商提出的质量异议和复检要求,对于原燃料的质量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和精细化的要求,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科学规范,机械化作业,自动化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或者杜绝人为因素,提高工作效率,公开透明,量值量化,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物料样品转运系统,不会影响转运样品的质量,安全性好,且转运效率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包括双向输送装置,所述双向输送装置连接有单向输送装置,所述双向输送装置的一端与样品收集装置连接,所述双向输送装置的另一端与制样室连接并用于将样品收集装置输送出来的满的样品桶转运至制样室、和将制样室输送出来的空的样品桶转运至样品收集装置,所述单向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与双向输送装置远离样品收集装置的一段连接并通过推料装置将双向输送装置上的空的样品桶推至单向输送装置上,所述单向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与双向输送装置靠近样品收集装置的一段连接并通过推料装置将单向输送装置上的空的样品桶推至双向输送装置上,所述单向输送装置上输送有多个空的样品桶。

4、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输送装置和单向输送装置均包括辊筒输送机,所述辊筒输送机靠近样品收集装置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样品桶偏移的缓冲件。

5、进一步的,所述辊筒输送机上设有多个用于对样品桶进行定位的限位开关。

6、进一步的,所述辊筒输送机上设有能调节辊筒输送机高度的升降底座。

7、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收集装置上设有样品输送机并能输出和输入样品桶,所述样品输送机与双向输送装置靠近样品收集装置的一端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收集装置上设有移动和支撑样品收集装置的万向轮。

9、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桶包括桶体和与桶体密封连接的桶盖,所述桶体和桶盖中的一个上设有样品信息卡,所述样品收集装置上设有将样品信息写入样品信息卡中的写码器。

10、进一步的,所述推料装置包括气动推杆和推板,所述气动推杆设于双向输送装置和单向输送装置上,所述推板设于气动推杆靠近样品桶的一侧并用于与样品桶抵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输送装置依次通过升降装置和agv运行通道与制样室连接,所述agv运行通道上运行有agv输送机,所述agv输送机上设有辊筒输送件和挡板,所述辊筒输送件承载和双向输送有样品桶,所述挡板沿垂直于辊筒输送件输送方向设于辊筒输送件的两侧。

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承载样品桶的升降台、链轮传动件和竖直设置的导轨,所述升降台上设有沿导轨滑动的导向滚轮,所述链轮传动件与升降台连接并驱动升降台升降,所述架体的上下两端设有用于定位样品桶位置的接近开关。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向输送装置能将样品收集装置输出的满的样品桶及时地转运至制样室,从而减少了样品的长时间放置而受环境影响,其水分也不易损失;在样品桶的转运过程,能无人值守的自动化对接作业,由于不需要人为干预,使得不会存在人为换样、样桶摔落使样品洒落的风险,安全性高;通过双向输送装置和单向输送装置能方便将制样室中的空的样品桶转运至样品收集装置,提高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能将批量的样品桶快速地集中输送较远的距离,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包括双向输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输送装置(1)连接有单向输送装置(2),所述双向输送装置(1)的一端与样品收集装置(3)连接,所述双向输送装置(1)的另一端与制样室连接并用于将样品收集装置(3)输送出来的满的样品桶(4)转运至制样室、和将制样室输送出来的空的样品桶(4)转运至样品收集装置(3),所述单向输送装置(2)的进料端与双向输送装置(1)远离样品收集装置(3)的一段连接并通过推料装置(5)将双向输送装置(1)上的空的样品桶(4)推至单向输送装置(2)上,所述单向输送装置(2)的出料端与双向输送装置(1)靠近样品收集装置(3)的一段连接并通过推料装置(5)将单向输送装置(2)上的空的样品桶(4)推至双向输送装置(1)上,所述单向输送装置(2)上输送有多个空的样品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输送装置(1)和单向输送装置(2)均包括辊筒输送机(11),所述辊筒输送机(11)靠近样品收集装置(3)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样品桶(4)偏移的缓冲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输送机(11)上设有多个用于对样品桶(4)进行定位的限位开关(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输送机(11)上设有能调节辊筒输送机(11)高度的升降底座(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收集装置(3)上设有样品输送机(31)并能输出和输入样品桶(4),所述样品输送机(31)与双向输送装置(1)靠近样品收集装置(3)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收集装置(3)上设有移动和支撑样品收集装置(3)的万向轮(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桶(4)包括桶体(41)和与桶体(41)密封连接的桶盖(42),所述桶体(41)和桶盖(42)中的一个上设有样品信息卡,所述样品收集装置(3)上设有将样品信息写入样品信息卡中的写码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装置(5)包括气动推杆(51)和推板(52),所述气动推杆(51)设于双向输送装置(1)和单向输送装置(2)上,所述推板(52)设于气动推杆(51)靠近样品桶(4)的一侧并用于与样品桶(4)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输送装置(1)依次通过升降装置(6)和agv运行通道(7)与制样室连接,所述agv运行通道(7)上运行有agv输送机(71),所述agv输送机(71)上设有辊筒输送件(72)和挡板(73),所述辊筒输送件(72)承载和双向输送有样品桶(4),所述挡板(73)沿垂直于辊筒输送件(72)输送方向设于辊筒输送件(72)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架体(61),所述架体(61)上设有承载样品桶(4)的升降台(62)、链轮传动件(63)和竖直设置的导轨,所述升降台(62)上设有沿导轨滑动的导向滚轮(64),所述链轮传动件(63)与升降台(62)连接并驱动升降台(62)升降,所述架体(61)的上下两端设有用于定位样品桶(4)位置的接近开关(6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样品转运系统,其双向输送装置连接有单向输送装置,双向输送装置的一端与样品收集装置连接,双向输送装置的另一端与制样室连接并用于将样品收集装置输送出来的满的样品桶转运至制样室、和将制样室输送出来的空的样品桶转运至样品收集装置,单向输送装置上输送有多个空的样品桶。本技术能将样品收集装置输出的满的样品桶及时地转运至制样室,从而减少了样品的长时间放置而受环境影响;由于不需要人为干预,使得不会存在人为换样、样桶摔落使样品洒落的风险,安全性高;能方便将制样室中的空的样品桶转运至样品收集装置,提高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能将批量的样品桶快速地集中输送较远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许世雄,王宏,罗云,李颖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宇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