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4638发布日期:2023-03-17 20:4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缓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梯缓冲装置,是一种装配在电梯井内部,对电梯下落提供缓冲效果的防护类结构,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电梯运作过程的安全性,并避免电梯因动能与电梯井直接碰撞的情况发生,在电梯缓冲装置的实际使用中,由于传统类型电梯缓冲装置在自身结构上,往往是通过弹簧结构对动能进行缓冲的,其自身调控性能较差,并且弹簧在长期作用过程中还会伴随着老化的问题,对于电梯缓冲装置的安全性造成了影响,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梯缓冲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一号风机和二号风机,所述一号风机和二号风机的外表面均装有进风道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的内侧上下端均装有挡圈,所述挡圈之间设置有施力板,所述施力板的顶端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装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装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软垫。
5.为了实现一号风机与二号风机的连接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一号风机和二号风机之间装有中心架和支柱,所述支柱装在一号风机和二号风机的外表面边缘位置,所述支柱之间装有环形架。
6.为了构建连接管与空心筒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空心筒的外表面装有上气管和下气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装有外圈,所述外圈的内侧和上气管、下气管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所述外圈的数量为八组,其中四组所述外圈通过螺纹与上气管相啮合,其中另外四组所述外圈通过螺纹与下气管相啮合。
7.为了对施力板的活动轨迹和活动范围进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施力板与挡圈相贴合,所述施力板与空心筒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滑杆与空心筒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和支撑盘之间装有弧形架。
8.为了实现空心盘位置的进一步缓冲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装有空心盘,所述空心盘内侧装有弹性支板,所述弹性支板的上下面均装有缓冲垫,所述弹性支板的形状为波浪形,所述缓冲垫与空心盘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空心盘与受力板固定连接。
9.为了实现受力板与软垫的连接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受力板的上表面与软垫的下表面均装有校准条,所述受力板与软垫通过校准条相贴合,所述受力板与软垫通过粘胶固定连接。
10.为了确保软垫的防滑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所述软垫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
槽,所述防滑槽之间呈等间距分布,所述防滑槽的形状为弧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一号风机、二号风机、进风道、连接管、空心筒、挡圈、施力板、滑杆、支撑盘、受力板,能够通过受力板和支撑盘,构建基础的受力结构,并通过滑杆对受力板活动轨迹进行限定,通过施力板、空心筒和挡圈的结构组合,给施力板的施力调控提供结构支持,配合一号风机和二号风机,达成对于空心筒内部空气的灵活调控功能,进而对施力板的受力缓冲提供支持,提升灵活性的同时,规避了弹簧老化对安全性造成影响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空心盘、弹性支板、缓冲垫、软垫,能够通过软垫和其所开设防滑槽,实现对于冲击的初步缓冲功能,并避免受力位置偏移的情况发生,通过空心盘、弹性支板、缓冲垫的结构组合,在确保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对冲击进行进一步缓冲,以此进一步提升缓冲效果,并避免受力偏移对该缓冲装置自身结构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梯缓冲装置的整体部件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梯缓冲装置的侧视角爆炸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梯缓冲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爆炸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
19.1、一号风机;2、二号风机;3、进风道;4、连接管;5、空心筒;6、挡圈;7、施力板;8、滑杆;9、支撑盘;10、受力板;11、空心盘;12、弹性支板;13、缓冲垫;14、软垫;15、校准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一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包括一号风机1和二号风机2,一号风机1和二号风机2之间装有中心架和支柱,支柱装在一号风机1和二号风机2的外表面边缘位置,支柱之间装有环形架,该种设计的目的是构建一号风机1和二号风机2的一体化结构,确保其连接工作的稳定性,一号风机1和二号风机2的外表面均装有进风道3和连接管4,连接管4的一端设置有空心筒5,空心筒5的外表面装有上气管和下气管,连接管4的一端装有外圈,外圈的内侧和上气管、下气管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外圈的数量为八组,其中四组外圈通过螺纹与上气管相啮合,其中另外四组外圈通过螺纹与下气管相啮合,该种设计的目的是实现连接管4与上气管、下气管的连接功能,以此配合一号风机1和二号风机2的运作,达成对于空心筒5内部不同位置的进排气功
能,空心筒5的内侧上下端均装有挡圈6,挡圈6之间设置有施力板7,施力板7与挡圈6相贴合,施力板7与空心筒5的内壁相贴合,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挡圈6,对于施力板7的活动轨迹进行限定,并通过空心筒5与施力板7的配合,给施力板7的调控缓冲工作提供结构支持,施力板7的顶端装有滑杆8,滑杆8的顶端装有支撑盘9,滑杆8与空心筒5滑动连接,滑杆8和支撑盘9之间装有弧形架,支撑盘9的上表面装有受力板10。
24.实施例二
25.请参阅图2和4,受力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软垫14,受力板10的上表面与软垫14的下表面均装有校准条15,受力板10与软垫14通过校准条15相贴合,受力板10与软垫14通过粘胶固定连接,该种设计是为了通过校准条15增加受力板10和缓冲垫13之间的接触面,并提供一定的支撑效果,配合粘胶的连接方式,避免软垫14脱落的情况发生,软垫14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槽,防滑槽之间呈等间距分布,防滑槽的形状为弧形,该种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弧形的形状,在各角度确保其防滑性能,并通过缓冲垫13进行初步缓冲工作,支撑盘9的上表面装有空心盘11,空心盘11内侧装有弹性支板12,弹性支板12的上下面均装有缓冲垫13,弹性支板12的形状为波浪形,缓冲垫13与空心盘11的内壁相贴合,空心盘11与受力板10固定连接,该种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空心盘11的空心结构和弹性支板12的波浪形状,给缓冲工作提供空间,并配合缓冲垫13进一步提升缓冲功能。
26.工作原理:在该缓冲装置受力的过程中,首先缓冲垫13的弧形形状,在各角度确保其防滑性能,避免受力偏移对该缓冲装置自身结构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并通过缓冲垫13进行初步缓冲工作,此时通过滑杆8对施力板7施力,通过挡圈6对于施力板7的活动轨迹进行限定,并通过空心筒5与施力板7的配合,给施力板7的调控缓冲工作提供结构支持,通过外圈实现连接管4与上气管、下气管的连接功能,以此配合一号风机1和二号风机2的运作,达成对于空心筒5内部不同位置的进排气功能,进而达成对于空心筒5内部空气的灵活调控功能,对施力板7的受力缓冲提供支持,提升灵活性的同时,规避了弹簧老化对安全性造成影响的问题,通过空心盘11、弹性支板12、缓冲垫13的结构组合,在确保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对冲击进行进一步缓冲,以此进一步提升缓冲效果。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