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机外置薄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7652发布日期:2023-05-15 01:3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缠绕机外置薄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打包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缠绕机外置薄膜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打包行业的日常运作也由人力转变为机械化,而传统的方式是将薄膜安装在c型缠绕环圈上,此种结构可实现简单的缠绕功能,但由于膜卷内置使用时间短,即其消耗速度较快,这就需要频繁地对其进行停机更换,而且在更换薄膜时所花费的时间也较长;除此之外,膜卷安装在内圈位置会造成c型缠绕环圈平衡性欠佳,因此需要加装平衡块对其进行平衡补偿,而膜卷随着其使用而逐步减少,这就导致了c型缠绕环圈逐渐失衡,进而造成缠绕准确度变差、设备磨损加剧等问题。

2、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缠绕机外置薄膜结构,能够实现薄膜的准确及高效缠绕,并减少设备损耗。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缠绕机外置薄膜结构,具有机架、以及置于所述机架下方的机台,包括依次排列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放膜机构、切膜机构、夹送机构和缠膜机构;

3、所述夹送机构包含第一气缸、转杆、摆臂和气动夹爪;

4、所述转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摆臂,所述摆臂的游离端连接所述气动夹爪;

5、所述转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以使所述转杆受所述第一气缸驱动,通过所述摆臂带动所述气动夹爪在所述薄膜的传送路径上来回运动进行送膜作业。

6、本技术提供的缠绕机外置薄膜机构,通过设置由第一气缸带动的钟摆式夹送机构,为薄膜的夹送以及缠膜的进行提供了准确且高效的工作机制,即第一气缸通过转杆带动摆臂摆动,进而使摆臂所连接的气动夹爪在对薄膜进行夹持的同时,快速的随摆臂移动到目标位置,并将薄膜传送到缠膜机构,从而利于后续缠膜工作的进行,通过构建一步到位式的气缸动力结构、行程简单直接的传动件结构、以及传递效果快捷简便的输出件结构,即仅由一个动力源:第一气缸;一个传动件:转杆;一个输出件:摆臂,总共以上三个衔接部件构成,第一气缸驱使转杆旋转,转杆带动摆臂进行摆动,如此结构布局便能实现一步到位式的钟摆效果传送结构,配合具有工位的气动夹爪的夹取与释放功能,使气动夹爪能够简便、准确而高效的运动到指定工位并对薄膜完成夹取或释放动作,有力的保证了结构的简化以及后续缠膜工作的准确和高效。

7、进一步地,所述气动夹爪包括第二气缸、上爪和下爪;

8、所述上爪转动连接于所述摆臂的末端,所述下爪固定安装于所述摆臂的末端,所述上爪和所述下爪同几何轴心设置形成薄膜夹持工位;

9、所述第二气缸的固定端连接所述摆臂,所述第二气缸的顶出端连接所述上爪。

10、本技术提供的缠绕机外置薄膜结构,将气动夹爪设计为第二气缸带动的上爪与相对静止固定的下爪相配合的双指结构,通过构建一个动力源:第二气缸;一个运动件:上爪;一个基准件:下爪,形成了具有准确、简便、高效特点的夹持释放结构,即仅需一个第二气缸便能带动上爪进行转动,下爪作为具备参照作用的基准件保持相对静止固定状态,在需要对薄膜完成夹持动作时,第二气缸在气动夹爪运动到夹持工位时,其顶出端向外顶出继而带动上爪转动并向下爪靠近直至贴合,达成夹持状态;在需要对薄膜完成释放动作时,第二气缸在气动夹爪运动到释放工位时,其顶出端向内收缩继而带动上爪转动并远离下爪,从而完成释放动作;在需要对薄膜进行夹持传送时,在第二气缸顶出端的顶出作用下,上爪与下爪保持贴合夹紧状态;在对薄膜完成释放后,在第二气缸顶出端的回缩作用下,上爪与下爪保持远离状态,直至运动到夹取工位。通过以上总共三个部件:第二气缸、上爪和下爪来构成气动夹爪,在简化夹持结构的同时,也降低了动力源的数量和配置需求,通过上爪在第二气缸带动下的旋转、以及下爪保持相对静止不动的固定状态,便能实现对薄膜的夹持与释放功能,同时保持良好的工作精度,气动式的动力支持,也为夹持与释放的操作提供了便利,有效的节约运行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11、进一步地,所述上爪的夹持面为粗糙面;所述下爪的夹持面为粗糙面。

12、进一步地,所述缠膜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构上的c型齿轮转环、与所述c型齿轮转环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轴连接的第一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c型齿轮转环上的至少一个的缠膜导辊;

13、所述缠膜导辊抵紧式接触薄膜并随所述c型齿轮转环转动作用于打包件。

14、本技术提供的缠绕机外置薄膜结构,通过设置具有至少一个缠膜导辊的c型齿轮转环,并在齿轮传动的带动下,至少一个的缠膜导辊跟随c型齿轮转环转动,在保持薄膜平整度的情况下,稳定且准确的将薄膜缠绕到打包件上,从而完成缠膜工作,由于c型齿轮转环的具有开口并可旋转的结构特性以及缠膜导辊的良好导向作用,两者相结合,为缠膜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缠膜工作变得更加准确、高效。

15、进一步地,所述c型齿轮转环的内环表面抵紧式接触有定位辊轮,所述定位辊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16、进一步地,所述缠膜机构的外侧设置有扶膜机构;

17、所述扶膜机构包括固定杆、第一弹簧和皮带,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皮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缠膜机构下方的所述机台上,所述皮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

18、所述皮带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抵紧式接触于所述缠膜机构。

19、进一步地,所述放膜机构包括定位座、以及至少一个的导向辊;

20、所述定位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至少一个的所述导向辊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定位座与所述缠膜机构之间。

21、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在其位于所述定位座与所述缠膜机构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张力浮辊组件;

22、所述张力浮辊组件包括弹力杆、滑套、第二弹簧、以及若干个弹力导辊;

23、所述弹力杆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弹力杆的一端套设有所述滑套,所述弹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套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

24、所述滑套、以及所述弹力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所述弹力导辊。

25、进一步地,所述切膜机构包括刀座、刀片、刀杆、以及第三气缸;

26、所述刀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刀杆的中部对应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刀杆的头端安装有所述刀片,所述刀杆的尾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顶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

27、所述刀座开设有刀槽,所述刀槽与所述刀片的位置相对应。

28、进一步地,所述刀座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挡板、缓冲杆、以及第三弹簧;

29、所述刀座在其位于所述刀槽的上方开设有缓冲通孔,所述缓冲杆穿过所述缓冲通孔与所述刀座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杆在其远离所述刀片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

30、所述刀座在其远离所述刀片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连接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限位块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弹簧连接;

31、所述刀杆在其位于所述刀片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缓冲杆的位置相对应。

32、由上可知,本发明的缠绕机外置薄膜结构以机架、机台作为整体的结构载体,具有放膜机构、切膜机构、夹送机构和缠膜机构,其中,通过由第一气缸带动的钟摆式夹送机构,为缠膜的进行提供了准确且高效的工作机制,即第一气缸通过转杆带动摆臂摆动,进而使摆臂所连接的气动夹爪在对薄膜保持夹持状态的同时,快速的随摆臂移动到目标位置,并将薄膜传送到缠膜机构,从而利于后续缠膜工作的进行,其一步到位式的气动结构,也保证了结构的简化以及后续缠膜工作的准确和高效;气动夹爪设计为第二气缸带动的上爪与下爪相配合的双指结构,在简化夹持结构的同时,通过上爪在第二气缸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便能实现对薄膜的夹持与释放功能,气动式的动力支持,也为夹持与释放的操作提供了便利,从而有效的节约运行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上爪和下爪的夹持面均为粗糙面,保证了夹送薄膜过程中的稳定性;缠膜机构设置为具有至少一个缠膜导辊的c型齿轮转环,并由齿轮传动来提供动力进行转动,至少一个的缠膜导辊跟随c型齿轮转环转动,在保持薄膜平整度的情况下,稳定且高效的将薄膜缠绕到打包件上,从而完成缠膜工作,通过将具有开口并可旋转的c型齿轮转环与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缠膜导辊相结合,为缠膜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缠膜工作变得更加准确、高效;c型齿轮转环的内表面抵紧式接触有至少一个的定位辊轮,进一步保证c型齿轮转环在缠膜过程中的转动稳定性与准确性;扶膜机构的皮带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始终抵紧式接触每个缠膜导辊,具有良好的张力与紧贴性,从而防止薄膜因松垮而脱落飘出;放膜机构具有定位座和至少一个的导向辊,在为薄膜的初始位置存放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薄膜在被传送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导向效果;定位座与缠膜机构之间的张力浮辊组件也为薄膜提供了良好的张力,从而保证后续缠膜的平整度与牢固性;切膜机构具有气动式切刀结构并加设有缓冲组件,在满足薄膜切断需求的同时,还对刀片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其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33、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