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船水车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14721发布日期:2023-04-19 15:0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船水车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游船提升,特别是涉及一种载船水车斗。


背景技术:

1、漂流项目的载人游船是自高水面随水流漂流到低水面,要使游船返回到发船点,就必须使用提升设备将游船从低水平面提升到一个高于发船点的水面,并且须有另一个流槽和水流通向发船点。

2、目前,通常所使用的提升设备有:各类的垂直提升机(比如电梯,使用吊力或举升力)、运船上升坡道(使用牵引力)、杠杆类设备,如申请号为202110964520.4的发明专利,设置有船舶承托部,船舶承托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承托构件和两个侧压夹持部件,待提升的船舶行驶到承托构件表面后,两个侧压夹持部件分别从两侧夹持住待提升的船舶,利用提升吊绳吊起船舶承托部的方式,将待提升的船舶提升到高处;再如申请号为202010832674.3的发明专利,设置有提升仓,提升仓具有位于低水位处的第二闸门和位于高水位处的第一闸门,使用时,先打开第二闸门将位于低水位的船舶驶入提升仓内,同时低水位处的水流也会流入提升仓,直至提升仓内的水位与低水位处的水位相同,然后关闭第二闸门,打开第一闸门,高水位的水流通过第一闸门流入到提升仓内,将提升仓内的船舶抬高,直至提升仓内的水位与高水位处的水位平齐,此时将船舶驰出提升仓即可;现有的这些船舶提升设备虽然能够将船舶从低水位提升到高水位,但无法满足游人在娱乐中感知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水车将低水面的水提升到高水面的工作原理和水及水上漂浮物体在水车斗里的运动变化过程。

3、然而,现有的水车斗只是简易的方斗或筒状斗而且容积小,只具有装水和承受水冲击的功能,无法载装游船。

4、综上可知,亟需设计一种载船水车斗,实现能够装载载人游船和行船所需的水,并且使游船上的乘客在水车将载人游船和行船所需的水从低水面提升到高水面的过程中,感知水车的工作原理和水及水上漂浮物体在水车斗里的运动变化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载船水车斗,实现能够装载载人游船和行船所需的水,在水车将载人游船和行船所需的水从低水面提升到高水面的过程中,位于游船中的乘客能够感知到水车的工作原理和水及水上漂浮物体在水车斗里的运动变化过程。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提供一种载船水车斗,所述载船水车斗整体随水车转动,所述载船水车斗包括斗身、出舱管和水车斗出口门;所述斗身具有耳轮形载船斗舱,所述耳轮形载船斗舱由耳轮底板、无缺口侧板和有缺口侧板合围形成,所述耳轮形载船斗舱具有供游船进的斗口和供游船出的侧口,所述侧口位于所述有缺口侧板上,所述斗口的入水深度大于行船最低水深;所述出舱管的一端与所述侧口对口连接,所述出舱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水车斗出口门;

4、优选地,所述耳轮底板的两个侧面板边为耳轮形,所述耳轮底板的两个自由板边分别是耳脚端板边和耳垂端板边,近所述耳脚端板边的所述耳轮底板为半圆槽,近所述耳垂端板边的所述耳轮底板为圆弧槽,所述耳脚端板边、所述耳垂端板边、所述有缺口侧板和所述无缺口侧板合围形成的开口为所述斗口,所述斗口的大小与船的外轮廓相适配;

5、优选地,所述圆弧槽的弧线半径大于所述半圆槽的弧线直径;

6、优选地,所述有缺口侧板上设有缺口,所述侧口由所述缺口与所述半圆槽的槽端口内壁围合而成;

7、优选地,所述无缺口侧板、所述有缺口侧板分别与所述耳轮底板的板面相垂直,所述无缺口侧板、所述有缺口侧板的外弧线分别与所述耳轮底板的外板面对齐设置;

8、优选地,所述出舱管为一段短管,所述短管的内部横向尺寸与船的横向外轮廓相适配;

9、优选地,所述水车斗出口门由若干门扇组合形成,所述门扇上设有用于开关所述门扇的开关装置;

10、优选地,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合页和使门扇开关受力的构件,所述合页用于连接所述门扇和所述出舱管的管壁。

11、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2、1、本发明通过设置随水车转动的载船水车斗,载船水车斗包括斗身、出舱管和水车斗出口门,斗身具有耳轮形载船斗舱,耳轮形载船斗舱具有供游船进的斗口和供游船出的侧口,游船从斗口进入耳轮形载船斗舱,在载船水车斗随水车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将位于低水位的游船运送至高水位,并最终从水车斗出口门漂出,在此过程中乘客能够感知到水车将低水面的水提升到高水面的工作原理和水及水上漂浮物体在载船水车斗里的运动变化过程;

13、2、本发明通过设置圆弧槽的半径略大于半圆槽的直径,并且设置半圆槽与圆弧槽圆滑过渡,使得游船在耳轮形载船斗舱内随行船所需的水平稳运行;此外,斗口的宽度及耳轮底板的宽度均略大于游船的最大长度,使载船水车斗能很好地从游船的侧面将游船挖入斗身内;侧口的宽度略大于游船的最大宽度,从空间上保证游船在耳轮形载船斗舱内运行过程中船身长度方向与出舱管轴向同向,确保游船顺利漂出斗身,提高了游船的运送安全性;

14、3、本发明通过在出舱管的端面安装能同时开启或关闭的若干门扇,使得耳轮形载船斗舱内的行船水在水车斗出口门打开的瞬间涌出,保证了游船漂出时的行船水深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载船水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船水车斗整体随水车转动,所述载船水车斗包括斗身、出舱管和水车斗出口门;所述斗身具有耳轮形载船斗舱,所述耳轮形载船斗舱由耳轮底板、无缺口侧板和有缺口侧板合围形成,所述耳轮形载船斗舱具有供游船进的斗口和供游船出的侧口,所述侧口位于所述有缺口侧板上,所述斗口的入水深度大于行船最低水深;所述出舱管的一端与所述侧口对口连接,所述出舱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水车斗出口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船水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轮底板的两个侧面板边为耳轮形,所述耳轮底板的两个自由板边分别是耳脚端板边和耳垂端板边,近所述耳脚端板边的所述耳轮底板为半圆槽,近所述耳垂端板边的所述耳轮底板为圆弧槽,所述耳脚端板边、所述耳垂端板边、所述有缺口侧板和所述无缺口侧板合围形成的开口为所述斗口,所述斗口的大小与船的外轮廓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船水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槽的弧线半径大于所述半圆槽的弧线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船水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缺口侧板上设有缺口,所述侧口由所述缺口与所述半圆槽的槽端口内壁围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船水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缺口侧板、所述有缺口侧板分别与所述耳轮底板的板面相垂直,所述无缺口侧板、所述有缺口侧板的外弧线分别与所述耳轮底板的外板面对齐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船水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舱管为一段短管,所述短管的内部横向尺寸与船的横向外轮廓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船水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车斗出口门由若干门扇组合形成,所述门扇上设有用于开关所述门扇的开关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船水车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合页和使门扇开关受力的构件,所述合页用于连接所述门扇和所述出舱管的管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船水车斗,属于游船提升技术领域,载船水车斗整体随水车转动,所述载船水车斗包括斗身、出舱管和水车斗出口门;所述斗身具有耳轮形载船斗舱,所述耳轮形载船斗舱由耳轮底板、无缺口侧板和有缺口侧板合围形成,所述耳轮形载船斗舱具有供游船进的斗口和供游船出的侧口,所述侧口位于所述有缺口侧板上,所述斗口的入水深度大于行船最低水深;所述出舱管的一端与所述侧口对口连接,所述出舱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水车斗出口门;将载人游船和行船所需的水挖入耳轮形载船斗舱,在水车将载人游船和行船所需的水从低水面提升到高水面的过程中,位于游船中的乘客能够感知到水车的工作原理和水及水上漂浮物体在水车斗里的运动变化过程。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治德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