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下料的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34700发布日期:2023-07-12 18:2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下料的叉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装卸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下料的叉车。


背景技术:

1、目前叉车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作业车辆,其广泛运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石油、化工、烟草、化纤、仓库等,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叉车基本均由以动力部分、底盘、工作部分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构成。叉车工作部分是直接承受全部货重,完成货物的叉取、升降、堆垛等工序的直接工作机构,其包括取物装置10、门架20、起升机构30、门架倾斜机构40、液压传动装置和滚轮等部分组成。

2、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2010648212.6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叉车,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其中叉车包括动力部分、底盘、工作部分和电气设备,还包括货物护持保护装置和货物纵向捆缚装置;所述的货物护持保护装置包括护持杆、伸缩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的护持杆通过自身位置的变换对运货板上重心不明的物料箱在物料箱左右两侧进行护持,防止物料箱的倾倒;所述的货物纵向捆缚装置通过对捆缚绳的收放配合货物护持保护装置实现物料箱的捆缚与松绑。能够实现叉车转运重心不明的物料箱时无需叉车操作人员下车,通过操纵叉车便能够对物料箱进行护持、捆缚的技术效果。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目前叉车叉起货物时,货物下方都需要放置木箱,在堆放货物时,木箱也只能和货物堆放在一起,既造成了木箱资源浪费,也占用空间,因此亟需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木箱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下料的叉车。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下料的叉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便于下料的叉车,包括车体、转动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门架、升降设置于所述门架上的挡车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挡车架上的货叉,所述挡车架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运动的夹板,所述挡车架在所述货叉上方升降设置有翻转架,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用于传送货物的传送装置;所述翻转架还设置有便于货物输送的输送装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货叉将货物以及木箱一起叉起后,此时控制门架转动,门架转动180°后,此时翻转架位于下方,货叉位于上方,当货物通过传送装置进行输送至指定位置后,此时即可将木箱从货叉上取下,大大节约了木箱资源,且保证货物能够堆叠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空间。

5、可选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多个传送辊以及用于驱动多个所述传送辊转动的动力机构,多个所述传送辊等间距分布,所述传送辊的两端均与所述翻转架转动连接,多个所述传送辊相切的平面高于所述翻转架所在平面。

6、可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于翻转架上的动力电机、多个与所述翻转架转动连接的链轮以及链条,所述链轮与所述传送辊的端部同轴固定,所述链条与多个所述链轮啮合连接,所述动力电机用于驱动任一个所述链轮转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辊切面所在平面与指定位置的平面在同一个面时,此时动力电机控制链轮转到,在链条的传动作用下,此时传送辊同时转动,传送辊将货物输送至指定位置。

8、可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翻转架转动连接的支架、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润滑件、用于对所述润滑件进行卷绕的牵引机构,所述翻转架设置有实现所述支架与所述传送辊配合运动的传动组件,所述润滑件用于减小货物传送的摩擦力,所述支架摆动至与多个所述传送辊的切面共面位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支架摆动至水平位置,进而可以将支架上的润滑件铺设在指定位置上,润滑件用于大大降低货物输送过程中的摩擦力,大大提升货物输送的效率。

10、可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卷绕电机、卷绕辊、牵引辊以及用于将所述牵引辊与所述润滑件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卷绕辊以及所述牵引辊均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卷绕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卷绕辊同轴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卷绕辊对润滑件进行卷绕时,此时在连接组件的作用下,牵引辊与润滑件脱离,进而便于将润滑件从货物底部抽走。

12、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翻转架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与所述支架转动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的调节件,所述动力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

13、可选的,所述调节件设置为第三齿轮,所述翻转架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翻转架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块滑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三齿轮运动至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均啮合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支架转动时,此时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均为静止状态,且第三齿轮位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之间的位置,第一气缸驱动滑块运动,滑块带动第三齿轮运动至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的位置,此时当动力电机转动时,此时在第一齿轮以及第三齿轮的传动作用下,此时支架朝向翻转架外摆动,支架摆动至与水平位置。

15、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牵引辊固定连接的挂绳、与所述挂绳端部固定连接的接头、与润滑件端部固定连接的插接块、铁块以及吸附件,所述接头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所述铁块弹性设置于所述插接块侧壁,所述插接孔侧壁设置有用于所述铁块卡接的卡接孔,所述吸附件用于将所述铁块插接于所述卡接孔内。

16、可选的,所述吸附件设置为用于吸附所述铁块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安装于所述卡接孔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接块插接于插接孔内时,卡接块位于滑槽内,当卡接块运动至卡接孔位置时,此时电磁铁通电,电磁铁将铁块吸附至卡接孔内,弹簧被拉伸变形,此时实现插接块与接头之间固定牢固的效果,当需要抽出润滑件时,此时电磁铁断电,弹簧将卡接块拉回至滑槽内,此时插接块与接头之间连接解除,实现润滑件被卷绕辊抽出。

18、可选的,所述支架靠近于所述卷绕辊位置固定连接有润滑箱,所述润滑箱两对立侧壁均设置为开口,所述润滑箱内弹性设置有两个润滑套,所述润滑套内均填充有润滑膏,所述润滑件穿过两个所述润滑套之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件从两个润滑套之间的缝隙穿出,当润滑套内润滑膏与润滑件抵接时,此时由于润滑件与润滑膏之间的摩擦力,润滑件两侧面均粘附润滑膏,进而实现了润滑件具有润滑的效果。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当货叉将货物以及木箱一起叉起后,此时控制门架转动,门架转动180°后,此时翻转架位于下方,货叉位于上方,当货物通过传送装置进行输送至指定位置后,此时即可将木箱从货叉上取下,大大节约了木箱资源,且保证货物能够堆叠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空间;

22、2.在对货物进行叉起时,此时第一气缸驱动滑块运动,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此时动力电机开始工作,支架被驱动转动至水平位置,且保证润滑件与传送辊所在切面为共面设置,之后第一气缸将第三齿轮移走,停止动力电机工作;货叉将货物底部的木箱叉起,此时控制两个夹板相互靠近运动,两个夹板将货物的两侧夹紧,与此同时,翻转架运动至货物的顶部且将货物夹住,控制门架转动180°,此时翻转架位于下方,货物与传送辊接触,且此时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此时第二气缸朝向移动块方向运动,此时润滑套与润滑件分离;

23、3.将润滑件铺设在指定位置的平面上,动力电机控制链轮转动,在链条的传动作用下,链条带动链轮转动,此时多个传送辊同时转动,传送辊对货物进行输送,货物朝向润滑件上运动,润滑件上粘附有润滑膏,进而降低货物受到的摩擦力,便于将货物运送至指定位置,完成对货物的输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