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充气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56526发布日期:2023-05-25 03:3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充气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学试验仪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工件充气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电子零部件存储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氦气在化学上具有较高的惰性,一些电子零部件必须存储在氦气环境中,以防止电子零部件与氧气、氮气等发生化学反应。

2、对此,上游客户对工件环境提出了以下需求:

3、(1)工件最终氦气气压应达到pf;

4、(2)工件最终内部含有的空气分子数n空气≤[n空气阈值]。

5、对于上述需求,常规的设计方法是:

6、步骤一,使用真空泵+分子泵实现超高真空;

7、步骤二,充氦气。

8、但是,上述常规的实施方法并不通用。

9、第一种情况:当[n空气阈值]在某些范围内,通过分子泵可实现上述目标,但是实现的时间很长。

10、第二种情况:在[n空气阈值]较低时,上述常规的实施方法可能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件充气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工件充气方法,工件所需的环境为:最终氦气气压应达到pf;工件最终内部参与的空气分子数n空气≤[n空气阈值];

4、其中,阶段一为:j个“抽真空-氦气置换”循环,j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5、任意第i个“抽真空-氦气置换” 循环过程包括:

6、a.对工件进行抽真空,使得工件中的气压低于设定的目标气压值p3,i;

7、b.对工件进行充氦气,使得工件内的氦气气压不低于设定的目标气压值p1,i;

8、c.对工件进行放气,使得工件内的气压低于设定的目标气压值p2,i;

9、i表示1~j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10、其中,阶段二为:抽真空-充氦气,其包括以下步骤:

11、a.对工件进行粗抽;

12、b.对工件进行加热且同时对工件进行精抽,直至气压降低到pv;

13、c.对工件内充氦气,直至其氦气气压达到预设气压pf;

14、阶段一的工艺参数、阶段二的工艺参数要满足:

15、

16、v工件表示单个工件的内部的体积;

17、r表示普适气体常数,其取值为8.31j/(mol·k);

18、t为温度,取273k。

19、进一步,阶段二中的步骤b中的工件进行加热的温度为23°c~230°c。

20、进一步,所述工件充气的方法采用一种多工位真空充排气平台来实现;所述的多工位真空充排气平台包括:抽真空系统、温控系统、充气系统、工位系统;

21、其中,抽真空系统用于对工件进行抽真空,用于实现阶段一循环过程中的步骤a以及阶段二的步骤a和步骤b;

22、其中,温控系统用于实现阶段二的步骤b中的对工件进行加热;

23、其中,充气系统用于实现阶段一循环过程中的步骤b以及阶段二的步骤c;

24、其中,工位系统用于安装多个工件以及实现阶段一中的步骤c。

25、进一步,抽真空系统包括:主抽气管道、第一分支抽气管道、第二分支抽气管道;真空泵、隔断阀、检漏阀、低规、前级阀、分子泵、高规、抽空阀、旁抽阀;

26、第一分支抽气管道、第二分支抽气管道并联,第一分支抽气管道、第二分支抽气管道的第二端均与主抽气管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分支抽气管道、第二分支抽气管道的第一端均与工位系统主管道的第二端连接;

27、在主抽气管道上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分别安装:检漏阀、低规、隔断阀、真空泵;

28、在第一分支抽气管道上安装有旁抽阀;

29、在第一分支抽气管道上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分别安装:抽空阀、高规、分子泵、前级阀。

30、进一步,充气系统包括:充气气源、调节阀、第一安全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充气阀、充气管道;

31、充气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气气源连接,充气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工位系统主管道的第二端连接,从充气管道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安装有:调节阀、第一安全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充气阀。

32、进一步,工位系统包括:工位系统主管道、工位系统连接容器、放气阀、第二压力传感器、n个工位连接系统;工位系统主管道、工位系统连接容器连接;

33、工位系统主管道上安装有放气阀;

34、工位系统连接容器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35、工位连接系统包括:工位连接管道、工位阀;在所述工位连接管道上安装有所述工位阀;所述工位连接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工位系统连接容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工件连接。

36、进一步,充气气源为氦气。

37、进一步,真空泵采用干式机械泵。

38、进一步,阶段一:“抽真空-氦气置换”循环,阶段一为:j个“抽真空-氦气置换”循环;

39、任意第i个“抽真空-氦气置换” 循环过程包括:

40、a.对工件进行抽真空,使得工件中的气压低于p3,i:

41、充气系统的阀门均关闭,工位系统的工位阀开启,抽空阀以及前级阀关闭,旁抽阀打开,然后真空泵开启工作,气体从工位连接管道-工位系统连接容器-工位系统主管道-第一分支抽气管道-主抽气管道-真空泵抽出;当低规监测到的气压小于p3,i时,即关闭真空泵、旁抽阀;然后保持一定时间t3;

42、b.对工件进行充氦气,使得工件内的氦气气压不低于p1,i:

43、抽真空系统的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工位系统的工位阀保持开启状态,充气系统的调节阀、充气阀保持开启状态,基于第二压力传感器来监测工位的气压,当第二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气压大于p1,i时,工位阀以及充气系统的调节阀、充气阀均保持关闭;然后保持一定时间t1;

44、c.对工件进行放气,使得工件内的气压低于p2,i:

45、抽真空系统的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工位系统的工位阀保持开启状态,充气系统的调节阀、充气阀保持关闭状态,此时,开启工位系统主管道上安装的放气阀,使得工位内的氦气得以放出,当第二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气压低于p2,i时,关闭放气阀;然后保持一定时间t2;

46、阶段二:抽真空-充氦气;

47、上述阶段一结束后,将放气阀关闭;

48、此时,充气系统的阀门均保持关闭状态,工位系统的工位阀保持开启状态,然后,进行以下工作:

49、(1)第一抽气阶段:气体从第一分支抽气管道-主抽气管道-真空泵抽出;抽空阀以及前级阀关闭,旁抽阀打开,真空泵开启工作,通过低规来监测真空度;

50、(2)第二抽气阶段:气体从第二分支抽气管道-主抽气管道-真空泵抽出;旁抽阀关闭,抽空阀、前级阀、分子泵打开,通过高规来监测真空度;在第二抽气阶段开始时,温控系统开启对工件进行加热;

51、(3)充气:抽真空系统的阀门均关闭,充气系统的阀门开启,给工件充注指定压力的氦气pf,并保持时间t4。

52、进一步,t1、t3、t4一般不小于180s;t2一般不小于60s。

5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54、第一,本技术的基础构思在于提出了一种工件充气方法,其核心要点在于其包括阶段一以及阶段二;

55、其中,阶段一为:j个“抽真空-氦气置换”循环; 任意第i个“抽真空-氦气置换” 循环过程包括:

56、a.对工件进行抽真空,使得工件中的气压低于p3,i;

57、b.对工件进行充氦气,使得工件内的氦气气压不低于p1, i;

58、c.对工件进行放气,使得工件内的气压低于p2, i;

59、其中,阶段二为:抽真空-充氦气,其包括以下步骤:

60、a.对工件进行粗抽;

61、b.对工件进行加热且同时对工件进行精抽,直至气压降低到pv;

62、c.对工件内充氦气,直至其氦气气压达到预设气压pf(严格而言,此时的气压是由剩余的空气和氦气叠加而成,但是此时空气分子极少,其构成的气压占比忽略不计)。

63、第二,本技术的第二个发明点在于:如何满足工件的充气要求:“最终氦气气压应达到pf;工件最终内部参与的空气分子数n空气(单位为mol)≤[n空气阈值](单位为mol)”;

64、采用阶段一、阶段二的联合方法,如何设计参数:j个循环过程的气压矩阵以及pv;

65、j个循环过程的气压矩阵如下:

66、

67、其包含有3j个参数。特别的,j本身也是一个参数。

68、阶段一、阶段二的工艺参数要满足:

69、

70、nv=pvv工件/rt;

71、v工件表示单个工件的内部的体积;

72、r表示普适气体常数,其取值为8.31j/(mol·k);

73、t为温度(k),一般取273k;

74、也即,已知[n空气阈值]、v工件的情况下,通过上式来确定气压矩阵中的p3,i、p1, i以及pv。对于p2,i而言,根据实际情况可自主决定(其属于中间过程),例如p2,i选择为300pa。也即,放气阀403连通的容器,其环境压力一般在50pa(采用机械泵抽真空);换言之,放气阀不能直接与大气连接,因为这样的话会可能会造成大气的倒灌,丧失置换的意义。

75、根据上述工艺参数满足的条件,可以合理的确定j以及j个循环过程的气压矩阵。

76、第三,本技术的第三个发明点在于设计了多工位充排气平台,以满足本技术的工艺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