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上料的输液器卷绕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05807发布日期:2023-07-27 14:4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上料的输液器卷绕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液器卷绕,具体是自动化上料的输液器卷绕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1、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和静脉针,瓶塞穿刺器和静脉针均通过同一根输液软管连通,静脉针或者注射针的外侧安装有针头护帽,其中穿刺输液容器依靠重力作用使药液进入输液器的液体通道,静脉针或注射针用于静脉穿刺以及用于连接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进行静脉输注药液和输血。

2、为了方便对输液器进行包装、运输以及快速使用,都需要对输液器中的输液软管进行卷绕,现有设备对于输液器的卷绕主要是通过夹具对输液器的一端进行夹持,而另一端保持自由松弛状态,随后利用电机带动夹具进行旋转,进而实现对输液器的卷绕,然而在电机带动夹具对输液器进行卷绕的过程中,由于夹具仅夹持了输液器的一端,并且电机快速转动,进而会导致输液器的另一端在逐渐靠近夹具的过程中发生强烈晃动,容易使输液器中的输液软管端部连接的瓶塞穿刺器或静脉针在强烈晃动下发生脱落,进而大大降低了生产输液器的合格率;

3、而且现有对于输液器的卷绕方式存在很大的后期使用弊端,即现有设备是通过夹具对输液软管的一端夹持并卷绕,这样的卷绕方式会使输液软管一端的瓶塞穿刺器或静脉针卷绕在输液软管内部,在包装完毕后对其进行装箱运输过程中,由于输液软管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容易造成瓶塞穿刺器或静脉针进一步与输液软管发生缠绕,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使用难度,甚至会造成输液器的损坏。

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化上料的输液器卷绕组装设备,用于解决以上背景技术所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自动化上料的输液器卷绕组装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载台一、承载台二和放料台,所述承载台一位于承载台二和放料台之间,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承载台一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轨,所述承载台一的内部设置有卷绕组件;

4、所述卷绕组件包括电动推杆一和推板,所述电动推杆一固定安装在承载台一内壁底部,所述推板的底部与电动推杆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顶部对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绕杆。

5、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轨内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开设有弧形绕杆相配合的插接槽,所述齿板的顶部通过隔板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二,所述滑块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滑槽和滑块二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一。

6、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一的侧壁顶部对称有导轨一和导轨二,所述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内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导轨一相配合,所述托板的两端滑动连接在导轨二内。

7、进一步的,所述转杆的外侧套设固定有两个直齿轮一,所述推板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套设固定有直齿轮二和直齿轮三,所述直齿轮一和对应设置的直齿轮二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直齿轮三与齿板啮合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横板的底部对称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轨内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滑板套设在螺纹杆外侧,且滑板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横板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螺纹杆转动的电机二。

9、进一步的,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三和多组电动推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二和电动推杆三的底部分别通过点焊固定有下移板一和下移板二,所述下移板一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夹取组件,所述下移板二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夹取组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四和多组滑杆一,所述电动推杆四和多组滑杆一均固定连接在下移板一的底部,所述滑杆一的外侧套设滑动连接有滑筒一,所述滑杆一的底端对称转动连接有夹爪一,所述夹爪一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耳一,所述支耳一内转动连接有连杆一,所述滑筒一的外侧通过支架一与连杆一转动连接,相邻所述滑筒一之间固定连接有联动板一,所述电动推杆四的输出端与联动板一顶部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包括电动推杆五和多组滑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五和多组滑杆二均固定连接在下移板二的底部,所述滑杆二的外侧套设滑动连接有滑筒二,所述滑杆二的底端对称转动连接有夹爪二,所述夹爪二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耳二,所述支耳二内转动连接有连杆二,所述滑筒二的外侧通过支架二与连杆二转动连接,相邻所述滑筒二之间固定连接有联动板二,所述电动推杆五的输出端与联动板二顶部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一顶部开设有与导轨一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承载台一的顶部对称固定有直轨,所述直轨内滑动连接有折叠挡板,所述折叠挡板与的一端与直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挡板的另一端与夹板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一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摆动板和套筒,所述摆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轨,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与套筒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二,所述抵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滑动连接在驱动轨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发明在使用时,电机一通过转杆带动转板以及转板顶部的弧形绕杆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弧形绕杆从输液软管中部进行卷绕,同时夹板在导向轮以及导轨一的作用下对输液软管两端进行夹紧,从而保证弧形绕杆在卷绕输液软管时,夹板对输液软管两端有效夹紧并同步稳定输送,使输液软管被卷绕的过程中,其两端能够被夹板稳定输送,避免在卷绕的过程中出现强烈晃动造成端部连接的瓶塞穿刺器或静脉针脱落的问题。

16、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将现有设备从一端卷绕改成从输液软管中部卷绕,进而使本发明相对现有设备对同一长度的输液软管进行卷绕时,能够减少一半的卷绕时间,极大提高了对输液软管的卷绕效率,同时配合同步移动的夹板对输液软管端部进行夹持和同步输送,进而大大提高了本发明对输液软管的卷绕效果,还有效解决了现有设备在卷绕过程中会出现输液软管强烈晃动造成其端部零件脱落的问题。

17、本发明通过从输液软管中部开始卷绕,不仅极大缩短了对输液软管的卷绕时间,同时还使输液软管端部连接的瓶塞穿刺器或静脉针在卷绕后位于输液软管外侧,从而解决现有设备从一端卷绕造成瓶塞穿刺器或静脉针与输液软管发生缠绕,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了医护人员使用难度的问题。

18、本发明在使用时,转盘在卷绕输液软管时,输液软管始终与摆动板接触,随着弧形绕杆卷绕的输液软管圈数逐渐增多时,摆动板通过驱动轨与抵接杆的配合实现对输液软管的紧密接触,通过在承载台一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摆动板,进而实现对卷绕过程中的输液软管进行限位,使输液软管在被卷绕时始终处于两个摆动板之间,避免其在卷绕过程中出现输液软管卷绕松散的问题。

19、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在下移板一的下方设置有多组夹爪一,对应位置的夹爪一对输液软管的两端以及靠近中部的位置进行夹持,从而避免输液软管在输送加工的过程中出现晃动和摇摆造成输液软管与连接头脱落的问题,解决现有设备在输送输液软管时仅对其两端进行夹持,普遍存在输液软管晃动摇摆的问题。

20、本发明在使用时,位于放料台顶部的夹爪一对其顶部放置的未卷绕输液软管进行夹持,位于承载台一顶部的夹爪二对其顶部放置的卷绕完成的输液软管进行夹持,电动推杆二通过夹爪一带动未卷绕输液软管移动至承载台一上方,电动推杆三通过夹爪二带动卷绕完成的输液软管移动至承载台二上方,随后在电动推杆二、电动推杆三、电动推杆四和电动推杆五的协同配合下实现将未卷绕输液软管放置在承载台一顶部,并且该未卷绕输液软管位于两个弧形绕杆之间,以及使卷绕完成的输液软管被放置在承载台二顶部并进行包装,通过设置有夹爪一和夹爪二,夹爪一夹持未卷绕的输液软管,夹爪二夹持卷绕完成的输液软管,进而实现对未卷绕的输液软管的连续送料以及对卷绕完成的输液软管的取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