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双向开门货物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03325发布日期:2023-12-16 08:4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式双向开门货物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货运电梯、码头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箱式双向开门货物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1、长江沿岸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丽,区域经济繁荣,是传统的水域旅游线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长江沿岸旅游市场升温明显,各类长江豪华游轮数量增长迅猛,邮船的品类繁多,沿江的重庆、宜昌、武汉等主要的邮船码头的吞吐接待能力成为瓶颈。

2、在将货物从码头移动至游轮、或从游轮移动至码头上时,集装箱(货物)由装卸桥直接卸到底盘车上,集装箱牵引车将载有集装箱的底盘车拖到堆场停放,出场时集装箱牵引车将载有集装箱的底盘车从堆场上直接拖出港区。在这一装卸工艺中, 集装箱在码头堆场的整个停留期间均放置在底盘车上,有操作次数少、装卸效率高、损坏率小等优点,缺点是需求大、投资大、不易实现自动化。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货物在码头与游轮之间的转运速度较低存在由工人搬运货物费时费力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货物在码头与游轮之间转运时省事省力,本技术提供一种箱式双向开门货物提升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箱式双向开门货物提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箱式双向开门货物提升装置,包括:

4、井道,设置在码头边缘,为货物转运提供通道和空间;

5、提升转运装置,包括用于装载货物的轿厢、用于使所述轿厢沿所述井道长度方向移动的提升动力装置、用于对所述轿厢移动路径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轿厢位置进行固定的随停定位装置;

6、搁置装置,设置在所述轿厢底部,包括水位监测装置、报警装置、信号传输装置,以及承托装置;

7、其中,所述提升转运装置沿所述井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信号传输器用于向所述随停定位装置传输信号,保证所述轿厢与水面之间的安全距离,所述轿厢的门为双开门结构,且所述码头上设置有与所述轿厢的门相对应的层门装置,所述层门装置为双开门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货物进行转运时,首先通过叉车将需要运输的货物运送至码头上的井道边,将货物运送至轿厢内,在轿厢装载货物的过程中,承托装置对轿厢整体起到承托作用,防止轿厢在装载货物后向江面方向下沉,启动提升动力装置将轿厢朝向水面方向移动,直至水位监测装置监测轿厢底部距离江面1.5m至2m的距离时,信号传输装置将信号传送至码头处,此时提升动力装置制动,随停定位装置开启对轿厢进行二次固定,当水面上涨时,报警装置会传输警报信号,收到警报信号后根据水位对轿厢高度进行调整,使轿厢底部始终与江面保持安全距离,整个使用过程中轿厢起到主要运输作用,只需人工将货物搬运至轿厢内以及将轿厢内的货物搬运至游轮上即可,无需人工全程搬运,省时省力。

9、优选的,所述轿厢内部的上方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对货物进行转运的转运移动装置,所述转运移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轿厢顶部的一个或多个悬吊臂,以及供所述悬吊臂横向和竖向移动的移动组件;

10、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供所述悬吊臂滑动的竖向悬吊轨道、用于安装所述竖向悬吊轨道的悬吊座,以及连接所述悬吊座、所述轿厢顶部的横向悬吊轨道。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货物从码头上转运至轿厢内、或货物从轿厢内转运至码头上时,悬吊臂先固定在需转运的货物上,然后通过悬吊臂在悬吊轨道上的滑动调整货物位置,最后将货物转运至所需位置处。

12、优选的,所述悬吊臂沿所述竖向悬吊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竖向悬吊轨道沿所述悬吊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悬吊臂沿所述竖向悬吊轨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悬吊座沿所述横向悬吊轨道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用于调整所述悬吊臂横向位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货物进行转运时,竖向悬吊轨道可通过悬吊座伸出轿厢,沿竖向悬吊轨道长度方向的轴线移动,使用时,悬吊臂滑动在竖向悬吊轨道上,竖向悬吊轨道通过滑动座滑动在横向悬吊轨道上,满足悬吊臂的多方位移动。

14、优选的,所述提升动力装置包括提升动力电机、钢丝绳卷筒,以及钢丝绳,所述提升动力装置设置在码头面上,所述轿厢顶部设置有供所述钢丝绳安装的多个吊装检测轮,多个所述吊装检测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的四角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轿厢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动力电机控制钢丝绳卷筒转动,从而控制钢丝绳的长度进一步的控制轿厢的高度,钢丝绳与吊装检测轮配合使用,吊装检测轮、钢丝绳卷筒与钢丝绳形成滑轮组,吊装检测轮设置在轿厢顶部四角处使钢丝绳在吊装轿厢的时候减少轿厢重心偏移的情况,使轿厢在转运货物的时候更加稳定。

16、优选的,所述吊装检测轮包括检测轴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检测轴上的转动轮,所述检测轴用于检测所述轿厢四角处的重力,且所述检测轴可将检测出的重力数据信号传输。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轴可以测量轿厢各个方位的实时重量,便于在对轿厢内部装载货物时控制轿厢的整体重心,避免出现货物都装载在轿厢内一侧出现重心偏移的情况,增加轿厢使用时的稳定性,增加轿厢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方形导向轨道,以及安装在轿厢上的导向机构;所述方形导向轨道沿所述井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导向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导向轮组以及多个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二导向轮均安装在所述轿厢上,且对应所述方形导向轨道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二导向轮分别与方形导向轨道相邻的两面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导向轨道便于第一导向轮以及第二导向轮分别从两个方向对整个轿厢进行导向限位,由于轿厢装载货物后重量较大,从两个方向对轿厢进行导向限位可以避免轿厢脱轨的情况,提高轿厢使用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2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包括铰接在所述轿厢上的轮组座,以及轴线重合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的轴线与所述方形导向轨道长度方向的轴线平行,运行时,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至少有一个抵接在所述方形导向轨道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轿厢使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方形导向轨也会存在加工误差,因此,使用时通过轮组座根据实际情况的转动,以及两个第一导向轮与方形导向轨的抵接情况,第一导向轮组对于方形导向轨的各种状态均能适应,保证轿厢沿着方形导向轨的方向往复移动。

22、优选的,还包括翻板装置,所述翻板装置设置在所述轿厢朝向所述游轮的一面底部,所述翻板装置包括翻板、控制适应所述翻板转动的浮动缓冲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翻板靠近所述游轮一端的搭接件;

23、其中,所述搭接件使用时用于搭接在所述游轮的船板处。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板装置便于在货物到达游轮甲板处时将货物卸载至游轮上,使用时,翻板装置转动,将搭接件搭接在甲板上,此时翻板起到将甲板与轿厢之间的联系作用,提高转运货物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浮动缓冲装置可以适应水位,使翻板随着水面而浮动,适应水面情况。

25、优选的,所述翻板为多层抽拉板,所述翻板可切换为延长状态以及普通状态,所述搭接件安装在所述翻板切换为延长状态时最靠近所述游轮的一端处。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游轮距离轿厢有一定距离时,使翻板切换为延长状态,使搭接件可以顺利搭接在甲板上,便于对货物进行转运,当游轮与轿厢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翻板为普通状态,以此适应游轮的多种停靠情况。

27、优选的,所述随停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轿厢侧壁上的制动电机,以及由所述制动电机催动的随停夹钳,所述随停夹钳朝向接近或远离所述方形导向轨道的方向移动,制动时,所述随停夹钳夹住所述方形导向轨道。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轿厢进行制动时,还可通过制动电机控制随停夹钳抱夹住方形导向轨道,对轿厢起到二次制动的作用,防止由于钢丝绳的变形或其意外断裂等情况发生时轿厢直接落入水面以下。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在对货物进行转运时,首先通过叉车将需要运输的货物运送至码头上的井道边,将货物运送至轿厢内,在轿厢装载货物的过程中,承托装置对轿厢整体起到承托作用,防止轿厢在装载货物后向江面方向下沉,启动提升动力装置将轿厢朝向水面方向移动,直至水位监测装置监测轿厢底部距离江面1.5m至2m的距离时,信号传输装置将信号传送至码头处,此时提升动力装置制动,随停定位装置开启对轿厢进行二次固定,当水面上涨时,报警装置会传输警报信号,收到警报信号后根据水位对轿厢高度进行调整,使轿厢底部始终与江面保持安全距离,整个使用过程中轿厢起到主要运输作用,只需人工将货物搬运至轿厢内以及将轿厢内的货物搬运至游轮上即可,无需人工全程搬运,省时省力。

31、2.在对货物进行转运时,竖向悬吊轨道可通过悬吊座伸出轿厢,沿竖向悬吊轨道长度方向的轴线移动,使用时,悬吊臂滑动在竖向悬吊轨道上,竖向悬吊轨道通过滑动座滑动在横向悬吊轨道上,满足悬吊臂的多方位移动。

32、3.当游轮距离轿厢有一定距离时,使翻板切换为延长状态,使搭接件可以顺利搭接在甲板上,便于对货物进行转运,当游轮与轿厢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翻板为普通状态,以此适应游轮的多种停靠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