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74080发布日期:2023-12-22 00:5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蓄能技术发展快速,尤其是建设工程中的蓄冷技术由于具有占地少、施工周期短、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优势,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蓄冰盘管作为蓄冰技术的关键设备,在使用时,为了减少蓄冰盘管的接头数量,尽量会设置较大尺寸的蓄冰盘管单元,由于蓄冰盘管单元的尺寸较大,在建筑物内运输及吊装难度非常大,对于改造的项目难度会更大,并且由于蓄冰盘管的截面小,管壁薄,运输吊装过程还要小心,避免碰撞。

3、目前蓄冰盘管的运输是通过小车运输,在有高低位差距的位置或有阻碍的位置设置斜道,在有需要吊起的地方在顶部的混凝土结构设置吊点,现有的方法,由于临时设置的斜道平整度不佳,导致水平运输时阻力大,施工劳动强度大、运输工效低;吊装时,难免存在歪拉斜吊的情况,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也容易发生盘管碰撞,导致盘管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不仅能够保证蓄冰盘管的完整,并且运输效率高,施工强度低。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用于将蓄冰盘管从首层运输到地下室层的冰槽中,包括以下步骤:

3、s1、在所述首层开设吊装孔,且所述吊装孔贯穿至所述地下室层;

4、s2、在所述首层的顶部铺设第一轨道,并设置第一吊装装置,所述第一吊装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朝向所述吊装孔延伸;

5、s3、将所述蓄冰盘管安装在运输框架中,再将所述运输框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吊装装置上,所述第一吊装装置驱动所述运输框架移动至所述吊装孔处,并控制所述运输框架下落至所述地下室层;

6、s4、在所述地下室层的底部铺设第二轨道,并设置运输车,所述运输车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朝向所述冰槽延伸,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段,多条所述第一段与多条所述第二段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吊装装置;

7、s5、将所述运输框架移至所述运输车中,并推动所述运输车至所述冰槽处,其中经过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时,由所述第二吊装装置吊起所述运输车,并控制所述运输车旋转,以实现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切换;

8、s6、将所述运输车中的所述运输框架移动至所述冰槽中。

9、可选的,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内容:在所述地下室层与所述冰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三轨道,所述第三轨道包括一条第三段和多条第四段,所述第三段沿所述冰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段沿所述冰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四段沿所述冰槽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第三轨道上还设置有第三吊装装置,通过所述第三吊装装置将所述运输车中的所述运输框架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移动至所述冰槽中。

10、可选的,所述冰槽具有多个沿所述冰槽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容置槽,所述第三段与其中一个所述容置槽相对应。

11、可选的,在所述冰槽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段的一端与所述冰槽的一端平齐,所述第三段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冰槽的另一端。

12、可选的,所述运输框架包括框体和吊耳,所述吊耳安装在所述框体上,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内容:将所述蓄冰盘管安装在所述框架中,再将所述吊耳安装在所述第一吊装装置上。

13、可选的,所述运输框架还包括支柱和掌板,所述吊耳设置在所述框体的顶面,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底面,且与所述吊耳对应设置,所述掌板设置在所述支柱的底面。

14、可选的,所述掌板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吊耳的外周轮廓相适配的槽口,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内容:将所述运输车中多个所述运输框架依次移动至所述冰槽中,其中,先将上一个所述运输框架的所述吊耳与下一个所述运输框架的所述掌板的所述槽口相对应后,再将下一个所述运输框架移动至所述冰槽中。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吊装装置和所述第二吊装装置均为电动葫芦。

16、可选的,所述首层包括楼板部和结构梁部,在所述首层的顶部铺设所述第一轨道具体包括内容:在所述楼板部开设通孔,将加强梁和第一连接板对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两端,通过穿板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加强梁、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将所述加强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楼板部顶部,在将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板,并通过高强螺栓将所述第一轨道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在所述结构梁部安装连接支座,将所述第一轨道安装在所述连接支座上。

17、可选的,所述连接支座包括底板、植筋、立板和加强肋,在所述结构梁部安装连接支座,将所述第一轨道安装在所述连接支座上具体包括内容:将所述立板通过所述植筋安装在所述结构梁部上,再将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立板的底部,并且使所述加强肋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立板连接,最后将所述第一轨道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底面。

18、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通过设置运输框架和运输车,以及铺设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使得蓄冰盘管在运输过程不会由于道路不平整而出现损坏,进而保证蓄冰盘管的完整,并且在首层运输时通过第一吊装装置和第一轨道运输蓄冰盘管;在地下室层运输时采用运输车和第二轨道配合的方式运输蓄冰盘管,由在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二吊装装置来改变运输车的前进方向,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降低了工人的施工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用于将蓄冰盘管从首层运输到地下室层的冰槽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内容:在所述地下室层与所述冰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三轨道,所述第三轨道包括一条第三段和多条第四段,所述第三段沿所述冰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段沿所述冰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四段沿所述冰槽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第三轨道上还设置有第三吊装装置,通过所述第三吊装装置将所述运输车中的所述运输框架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移动至所述冰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槽具有多个沿所述冰槽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容置槽,所述第三段与其中一个所述容置槽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冰槽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段的一端与所述冰槽的一端平齐,所述第三段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冰槽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框架包括框体和吊耳,所述吊耳安装在所述框体上,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内容:将所述蓄冰盘管安装在所述框架中,再将所述吊耳安装在所述第一吊装装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框架还包括支柱和掌板,所述吊耳设置在所述框体的顶面,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底面,且与所述吊耳对应设置,所述掌板设置在所述支柱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掌板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吊耳的外周轮廓相适配的槽口,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内容:将所述运输车中多个所述运输框架依次移动至所述冰槽中,其中,先将上一个所述运输框架的所述吊耳与下一个所述运输框架的所述掌板的所述槽口相对应后,再将下一个所述运输框架移动至所述冰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装装置和所述第二吊装装置均为电动葫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层包括楼板部和结构梁部,在所述首层的顶部铺设所述第一轨道具体包括内容:在所述楼板部开设通孔,将加强梁和第一连接板对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两端,通过穿板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加强梁、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将所述加强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楼板部顶部,在将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板,并通过高强螺栓将所述第一轨道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在所述结构梁部安装连接支座,将所述第一轨道安装在所述连接支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座包括底板、植筋、立板和加强肋,在所述结构梁部安装连接支座,将所述第一轨道安装在所述连接支座上具体包括内容:将所述立板通过所述植筋安装在所述结构梁部上,再将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立板的底部,并且使所述加强肋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立板连接,最后将所述第一轨道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底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蓄冰盘管的运输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运输框架和运输车,以及铺设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使得蓄冰盘管在运输过程不会由于道路不平整而出现损坏,进而保证蓄冰盘管的完整,并且在首层运输时通过第一吊装装置和第一轨道运输蓄冰盘管;在地下室层运输时采用运输车和第二轨道配合的方式运输蓄冰盘管,由在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二吊装装置来改变运输车的前进方向,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降低了工人的施工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志,魏成权,王恒,刘全社,叶进强,周秘,曾若琳,王志辉,邓俭文,李德钧,冯敏添,何继雄,吕志杰,黄志鹏,邓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