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式曳引轮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02816发布日期:2024-01-16 11:3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式曳引轮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尤其涉及一种防脱式曳引轮衬套。


背景技术:

1、电梯系统中的曳引轮组件是电梯驱动的核心部件,曳引轮组件与曳引绳之间依靠摩擦力进行牵引,为了不产生打滑风险,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接触表面上必须提供足够的摩擦力,相较于在曳引轮上开设缺口增大摩擦,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将曳引轮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内部支撑的部分,另一个外部包含轮槽结构的衬套部分,并将衬套中轮槽的表面结构改造成非金属材料,从而提高轮槽与曳引绳之间的摩擦力,彻底去掉目前采用的在半圆形绳槽底部开的缺口结构,从而不仅提高曳引摩擦力,同时可以提高钢丝绳的寿命。

2、例如公开号“cn108657915a”,公开了“一种曳引轮结构”,包括具有外圆工作面的曳引轮连接体,所述曳引轮连接体由金属材料制成,还包括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设于所述曳引轮连接体的外圆工作面,且所述复合材料层形成曳引轮槽或曳引轮面。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曳引轮的内外结构采用的是非一体式结构,通过内外结构的粘接或浇筑形成,在工作过程中内外结构之间的圆切面也会产生较大受力,导致外层与曳引绳连接的结构相对内层偏移打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内外层结构受力时易产生打滑偏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脱式曳引轮衬套,能够分担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的受力,为内撑环与外衬套提供双重保障,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2、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是避免外衬套在收到曳引绳挤压、摩擦力发生断裂后掉落的情况,使得外衬套即使产生断裂,依然能够固定在内撑环上继续工作,保证电梯安全性。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防脱式曳引轮衬套,包括有曳引轮组件,所述曳引轮组件连接有曳引绳,所述曳引轮组件包括有内撑环,所述内撑环外圈连接有外衬套,所述外衬套远离内撑环一侧上设置有与曳引绳连接的沟槽,所述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榫卯连接。在本技术中,曳引轮组件包括有内撑环和外衬套,其中,内撑环为金属材质,保证曳引轮在工作过程中的结构强度,外衬套为复合材料,外衬套与曳引绳连接,能够与曳引绳之间产生高摩擦力,从而避免了曳引绳在曳引轮上产生打滑现象,由于外衬套与内撑环之间并非一体成型,且材质不同,因此在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会产生受力变化,且外衬套无论是在内撑环上浇筑成型还是通过胶接的方式连接,都会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连接关系破坏,打滑的风险,因此本技术中通过在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设置榫卯结构进行榫卯连接来分担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连接面上的受力,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并且榫卯连接还保证了在曳引轮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下的内外连接稳定性。

5、作为优选,沿曳引轮组件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进行榫卯连接。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的榫卯连接沿着曳引轮组件的径向方向上,由于曳引轮在工作过程中会通过曳引绳传递轿厢重力,因此在曳引轮的工作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摩擦力,还会产生沿重力方向的下压力,改下压力能够保证榫卯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的榫卯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分离,保证曳引效果的稳定性。

6、作为优选,所述外衬套包括有靠近内撑环一侧的外连接面,所述内撑环靠近外衬套一侧设置有内连接面,所述外连接面与内连接面上均设置有相对应卡合连接的防脱槽和防脱台。在内连接面与外连接面上均设置有防脱槽和防脱台,内连接面的防脱槽/防脱台对应连接在外连接面的防脱台/防脱槽上,防脱结构在榫卯结构中一般为燕尾结构、“l”型结构、倒“t”型结构等,因此类结构能够在径向方向上形成限位约束,即当径向方向连接的其中一方有脱离径向连接的趋势时,防脱结构(防脱槽与防脱台连接)能够对其进行限位约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即使其他约束结构消失,例如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的粘结、曳引绳的下压力,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依然存在径向约束效果,正常工作状态下,由于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为环形结构连接,因此自身的环形结构便限制了径向运动趋势,但是由于本技术中曳引轮采用的是内外不同材料形成,且外衬套为复合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并且直接与曳引绳进行连接,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外衬套会在受压后产生局部断裂,在断裂之后若没有防脱结构的约束,若断裂处达到两个,外衬套无法形成完整的一体环形结构,在由于受力情况发生较大改变,外衬套与内撑环之间的粘结关系也易被破坏,此时外衬套便会从内撑环上脱落,即使断裂处只有一处,外衬套在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下,也会产生翘起,甚至收缩,导致断裂处的缺口逐渐增大,摩擦损耗加剧,不再均匀受力,影响电梯运行稳定性,而本技术中增加了防脱结构,防脱结构为榫卯结构的进一步限定,其中榫卯结构便可以在断裂之后避免外衬套产生收缩,避免断裂处缺口增大,而将榫卯结构进一步设置成防脱结构,能够避免外衬套产生径向的位移,从而保证即使产生多处断裂,断裂后形成的多段式的外衬套依然能够固定在内撑环上,防止脱落,也避免了外衬套产生翘起,有利于电梯的平稳运行,避免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产生打滑,保证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7、作为优选,所述防脱槽为燕尾槽,所述防脱台为相邻燕尾槽之间形成的燕尾台。将防脱槽设置成燕尾槽,将防脱台设置成燕尾台,由于燕尾结构的对称性以及端部为斜面结构,因此能够很好地应对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力,通过燕尾结构两侧的斜面来承受,同时保证了力传递的均匀性。

8、作为优选,所述燕尾槽与燕尾台包括有肩颈部,所述肩颈部为圆弧形。肩颈部为燕尾槽与燕尾台的拐角处,将此处设置成圆弧形,能够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减少开裂风险。

9、作为优选,沿所述曳引轮组件轴线方向上,所述曳引轮组件两端设置有封盖。由于榫卯结构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给外衬套与内撑环提供周向以及径向的限位约束,其中由于在外衬套上设置了榫卯结构,因此需要考虑到后续工作过程中能否全方面限位的问题,由于主要限位方向为周向以及径向,因此需要在曳引轮组件的轴向方向上加装封盖,对内撑环与外衬套产生轴向约束力,避免两者之间产生脱离。

10、作为优选,所述内撑环上设置有内防脱台,所述内防脱台两侧设置有内防脱槽,所述外衬套设置有与内防脱台卡合连接的外防脱槽,所述外衬套设置有与内防脱槽卡合连接的外防脱台,所述内防脱台与外防脱槽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接件。由于外衬套的断裂现象是无法预知的,无法对断裂位置进行预测,而由于本技术中采用的榫卯结构在实际应用时会产生高低差,对外衬套进行举例,即外衬套中的外防脱台的厚度会大于外防脱槽的厚度,在风险评估结果上,外防脱槽由于厚度较低,因此相较于外防脱台会有更高的断裂可能性,当外衬套的两个相邻外防脱槽发生断裂之后,两个外防脱槽之间的外防脱台由于与内撑环的内防脱槽连接,保证了外衬套的断裂部分也可以保留在内撑环上,但是断裂情况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在同一个外防脱槽上产生两次断裂,本技术中所描述的方案,在内防脱台与外防脱槽之间设置加强连接件,即在内防脱台与外防脱槽之间增加一个简易的连接机构,从而能够增加内防脱台与外防脱槽之间的单独的连接关系,其中加强连接件可以设置螺纹连接,降低加工成本,并且当同一的外防脱槽中出现两次断裂后,依然能够通过螺纹连接保证断裂碎片不会产生脱落,形成了全方位的防护,当断裂处间距过大时能够通过各个防脱结构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约束,当断裂处间距过小时,能够通过加强连接件在不依靠榫卯结构的基础上形成限位约束。

11、作为优选,所述内防脱台上设置有内流孔,所述外衬套在内撑环上浇筑成型,所述外衬套在内流孔上形成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内流孔组合形成加强连接件。加强连接件可以是外加的连接件,也可是本方案所提的由外衬套浇筑成型的结构,若是外加的连接件,在安装过程中,不光需要再内撑环上进行开孔还需要再外衬套上进行开孔,因此会使得外衬套开孔处的结构强度降低,进而使得发生断裂的风向会在开孔处增长,因此本方案采用浇筑成型,即设置在外衬套上的加强连接件与外衬套为一体结构,而内撑环上设置内流孔,从而使得在此处连接位置上,外衬套的局部厚度更大,且为一体成型,大幅降低了开裂处在加强连接处产生的风向,而内撑环由于为金属结构且不与曳引绳直接基础,一般不会产生断裂风险,通过这样设置,便可以保证外衬套中的外防脱槽虽然相较于外防脱台易产生断裂,但是外防脱槽自身结构中设置有加强连接件处的局部断裂风险降低,使得断裂风险转移至加强连接件两侧,从而能够对断裂位置进行间接干预、预测,保证断裂后的防脱效果。

12、作为优选,所述内流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块为浇筑螺纹孔形成的连接螺栓。将内流孔设置成螺纹孔,相应的连接块在交出成型后边形成了连接螺栓,大幅增加了外衬套与内撑环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产生了良好的径向防脱效果。

13、作为优选,所述内防脱台与内防脱槽均为燕尾结构,所述外防脱台与外防脱槽也对应为燕尾结构。将内/外防脱槽、内/外防脱台均设置成燕尾结构,能够有效增加防脱性能,以及力传递的均匀性。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通过榫卯结构能够分担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的剪切力,并不完全两者之间的粘结力,从而能够保证内撑环与外衬套之间不会产生脱离打滑现象;

16、(2)将榫卯结构设置成防脱结构(防脱槽、防脱台),能够在外衬套产生断裂后,对断裂的外衬套产生径向的限位约束,从而使得断裂部位能保留在内撑环上,避免脱落产生干涉,保证曳引绳能够继续工作,提高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17、(3)将防脱结构设置成燕尾结构能够在保证实现防脱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保证力传递的均匀性;

18、(4)在内防脱台与外防脱槽之间设置加强连接件,能够保证当外防脱槽上产生两次断裂之后,依然能够稳定固定在内撑环上,最大程度降低脱落风险,并且在内防脱台上设置内流孔,通过浇筑成型,避免断裂发生在加强连接件处,增强外衬套此处的局部强度,对断裂部位进行干预,保证断裂风险的可预判性,提高防脱成功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