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框及可自组装式多层收纳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9577发布日期:2023-07-18 13:5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收纳框及可自组装式多层收纳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纳架,尤其涉及一种可自组装式多层收纳架,该收纳架可自行搭配组装,在减少储运体积的同时形成多样化置物模式;且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多层结构,以在同等占地面积下,形成更多的储物空间。


背景技术:

1、多层置物架包括多个纵向间隔一段距离分布的置物单元,以及串接并撑起多层置物架的多根支撑杆。多层置物架提供纵向容纳空间,放置在房间的所需区域,减少占用房间面积且又有效提高置物架的收纳容量,广受消费者的欢迎。

2、授权公告号为cn 213849405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置物架,包括脚架组和置物盘,脚架组件包括多个竖向拼接的脚架,上下相邻脚架之间开设有插接卡槽,置物盘通过插接卡槽设置在相邻脚架之间。

3、授权公告号为tw08620842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放置架,包括置放盆、支撑柱、脚柱及滑轮构成,置放盆四角落设有截面为四分之一圆之套置座,供与套置座相同截面的支撑柱插置,并连结另一置放盆,位于最底部的置放盆借助套置座以与脚柱、滑轮连接,依此拼接成一置放架。

4、授权公告号为cn2803110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整理架,包括两个倒置的u型弯管架、将弯管架连成一体的连接管和置物装置,两个弯管架内侧的相对位置固定有导杆,在该导杆上设有供置物抽屉抽拉的滑轨。

5、现有技术中的多层置物架,其置物单元设计为统一的置物盘或置放盆形式,置放区域储纳形式单一,难以在同一个置物架上匹配现代家居生活中的不同体积物品的多样化储纳需求。

6、此外,现有技术中置物盘、置放盆的容置深度有限,不易储纳具有一定高度的物品;而具有一定深度的置物框,由于其具有深度且固定在置物架上,拿取物品不够便捷;而抽屉式置物框虽可向外移动以便更快捷地取放物品,但又由于其需要向外抽拉使用,因而需要置物架的前部区域具有充分的可供置物框向外抽拉的横向空间,这会导致对置物架的放置位置有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置物盘与具有一定深度的收纳框结合,或收纳框之间互相结合使用的可自组装式多层收纳架,该收纳架上的收纳框一侧开口以便于用户取放物品,以在多样化储物方式的基础上,又便于用户取用具有较高深度的收纳框内的物品。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收纳框,包括顶部开口且具有容置腔的框体及位于框体四角处的插接座,所述框体包括底壁及周侧壁,所述周侧壁包括前壁、左右壁及后壁,靠近前壁两侧的两个插接座位于同一纵向面上,所述周侧壁的前壁向前弧形隆起以凸出于所述纵向面,并形成一凹状兜;

3、所述凹状兜上部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u型敞口,所述u型敞口所在面相对于所述纵向面向外倾斜一角度;

4、所述凹状兜包括向外倾斜的横向弧壁和位于横向弧壁两侧的侧拢壁,所述横向弧壁和两个侧拢壁之间形成倾斜通道;

5、所述侧拢壁朝周侧壁的左、右壁方向弧形弯曲,所述横向弧壁的弧面向外隆起并与所述底壁弧形过渡。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凹状兜的上端分布有向外延伸出的u型沿,所述u型沿与凹状兜的外壁之间间隔地分布有加强筋;

7、所述u型沿包括横向沿段和位于横向沿段两侧的倾斜沿段。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插接座下方处的周侧壁上开设有供支撑杆嵌置的纵向凹槽;

9、所述插接座的上下两端均布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为插接孔或插接柱。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周侧壁的前侧壁、左右侧壁、后侧壁分别与底壁之间通过弧形壁连贯过渡;

11、所述收纳框的左右壁、后壁的顶端横向向外延伸出侧沿,所述侧沿的前端与所述u型沿连贯过渡。

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主题:可自组装式多层收纳架,包括四个支撑杆组件、下凹的置物盘和所述的收纳框;

13、所述置物盘和收纳框的四角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组件上;所述收纳框的深度大于所述置物盘的深度;

14、所述置物盘和收纳框上下分布并间隔一段距离以在所述纵向面上形成一纵开口,所述纵开口与所述u型敞口连成一纵阔口。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上下分布的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杆体上下两端的连接孔、连接柱,相邻支撑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柱和连接孔插接;

16、所述支撑杆组件最底部的支撑杆底面上安装有脚轮组件,所述脚轮组件包括脚轮座和安装在脚轮座上的轮体,

17、所述脚轮座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

18、所述脚轮座包括座体和座体上端向上延伸有一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支撑杆的连接孔配合,所述安装柱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凸棱;

19、所述安装柱的直径小于座体直径,以在所述座体上表面形成环形台面,所述座体的截面尺寸从上往下依次增大;

20、所述脚轮座与支撑杆插接后,所述支撑杆抵靠在所述环形台面上,且所述脚轮座的环形外壁上沿向内、向上横向延伸并形成弧形收窄壁,所述弧形收窄壁紧靠支撑杆的外壁以遮挡住环形台面。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置物盘包括盘体和位于盘体四角处的第一插接座;

22、所述盘体的第一插接座和收纳框上的第二插接座上下对应,且所述第一、第二插接座为柱型状;

23、所述第一、第二插接座,均包括底端的插接柱和顶端的插接孔;

24、所述插接柱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孔配合,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柱配合;

25、所述第一插接座的插接孔上盖设有装饰盖。

2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插接座位于所述盘体相邻侧壁形成的拐角上,所述第二插接座位于所述框体相邻侧壁形成的拐角上;

27、所述盘体的侧壁向下超伸出所述第一插接座的底端;

28、所述连接柱和插接柱的环形外壁上间隔地分布有多个凸棱,以使所述连接柱与插接孔、插接柱和连接孔紧固插接。

29、又一优选主题:可自组装式多层收纳架,包括四个支撑杆组件和两个所述的收纳框;所述第一、第二收纳框的四角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组件上,且所述第一、第二收纳框上下分布并间隔一段距离,以在所述纵向面上形成以纵开口,所述纵开口与所述u型敞口连成一纵阔口。

3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上下分布的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杆体上下两端的连接孔、连接柱,相邻支撑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柱和连接孔插接;

31、所述支撑杆组件最底部的支撑杆底面上安装有脚轮组件,所述脚轮组件包括脚轮座和安装在脚轮座上的轮体;

32、所述脚轮座与支撑杆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

33、所述脚轮座包括座体和座体上端向上延伸有一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支撑杆的连接孔配合,所述安装柱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凸棱;

34、所述安装柱的直径小于座体直径,以在所述座体上表面形成环形台面,所述座体的截面尺寸从上往下依次增大;

35、所述脚轮座与支撑杆插接后,所述支撑杆抵靠在所述环形台面上,且所述脚轮座的环形外壁上沿向内、向上横向延伸并形成弧形收窄壁,所述弧形收窄壁紧靠支撑杆的外壁以遮挡住环形台面。

3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第一收纳框包括第一框体和位于第一框体四角处的第一插接座;第二收纳框包括第二框体和位于第二框体四角处的第二插接座;

37、所述第一、第二插接座上下对应,所述第一、第二插接座均为柱型状;

38、所述第一、第二插接座,均包括底端的插接柱和顶端的插接孔;

39、所述插接柱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孔配合,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柱配合;

40、所述第一插接座的插接孔上盖设有装饰盖。

4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插接座位于第一框体相邻侧壁形成的拐角上,所述第二插接座位于第二框体相邻侧壁形成的拐角上;

42、所述连接柱和插接柱的环形外壁上间隔地分布有多个凸棱,以使所述连接柱与插接孔、插接柱和连接孔紧固插接。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收纳框的前壁为凹状兜,凹状兜上部开设有u型敞口,u型敞口向外倾斜一定角度,以作为向外倾斜的引入口,以便于用户可以将物品,尤其是柔性物品,更自如地投、置入收纳框的容置腔内。

44、2、凹状兜包括向外倾斜的横向弧壁和位于横向弧壁两侧的侧拢壁,侧拢壁朝周侧壁的左、右壁方向弧形弯曲,以在横向弧壁和两个侧拢壁之间形成弧形的倾斜通道,该倾斜通道进一步起到引导物品置入的作用;此外,两侧弧形弯曲的侧拢壁具有向内收、聚的作用,避免引入物品过程中意外掉出,而横向弧壁的弧面向外隆起,以提高倾斜通道的容纳程度,且横向弧壁并与收纳框底壁弧形过渡,以使物品可以更流畅地引导入收纳框的容置腔内。

45、3、进一步地,置物盘和收纳框,或第一、第二收纳框之间,上下分布并间隔一段距离以在纵向面上形成一纵开口,且纵开口与u型敞口连成一纵阔口,该纵阔口的纵向口径大,且基于u型敞口向外倾斜,以进一步提高可视性并优化拿取角度,更便于用户锁定并拿取位于具有相当深度的下收纳框内的物品,避免长时间在具有深度的收纳框内翻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