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99529发布日期:2023-09-02 09:0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片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极片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极片下料装置一般是通过气缸带动推块上下运动,将位于输送带上的极片从输送带上压落,现有的极片下料装置只能实施对窄皮带输送的极片的下料,推块在相邻的窄皮带之间上下运动。

2、现有的极片下料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于比较长的极片,需要采用由多组平行设置的窄皮带组成的输送带输送极片,造成输送带的结构较为复杂。特别的,推块直接推动极片下料,容易在极片的表面产生压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下料装置,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极片下料装置,包括吸附平台、输送带驱动机构、输送带、第一驱动组件及切换部件,其中:

3、吸附平台呈水平状态设置,吸附平台具有吸附腔,吸附平台下表面设置有连通吸附腔的第一吸附孔;

4、输送带驱动机构安装在吸附平台上,输送带套设在吸附平台和输送带驱动机构上,输送带上设有透气孔,输送带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输送带环绕吸附平台运转;

5、切换部件安装在吸附平台的吸附腔内,第一驱动组件与切换部件连接并被配置为带动切换部件在吸附腔内旋转或平移,以连通或隔断吸附腔与第一吸附孔;

6、吸附腔与第一吸附孔连通时,极片被吸附在输送带上;

7、吸附腔与第一吸附孔隔断时,极片脱离输送带。

8、通过驱动安装在吸附平台的吸附腔内切换部件旋转或平移,可控制吸附腔与吸附平台下表面的第一吸附孔连通或隔断,从而实施对输送带的吸附力的控制,最终使得输送带能够吸附拾取极片,以及将极片输送至下料工位处下料。与现有的极片下料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极片下料装置可采用单一的宽皮带作为输送带,其结构更加简单。此外,下料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无需通过推块向下推压极片,避免了在极片表面产生压痕。

9、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部件包括吸附转轴,吸附转轴上设置有与吸附腔连通的第二吸附孔,吸附转轴在第一驱动组件的带动下转动,以使第二吸附孔与第一吸附孔连通或隔断。

10、提供了一种切换部件的简单实现方式,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其上设置有第二吸附孔的吸附转轴转动,来实现吸附腔与吸附平台下表面的第一吸附孔连通或隔断。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平台的下表面上并排设置有若干排第一吸附孔,位于吸附平台的下料端的至少一排第一吸附孔对应设置有一个吸附转轴;吸附转轴上至少设置有一排第二吸附孔。

12、通过在吸附平台的下表面上设置多排第一吸附孔,可以增大输送带对极片的吸附行程,使得输送带能够实施对多片极片的同时吸附及输送。而通过在吸附平台的下料端处设置吸附转轴,则可实施对吸附平台的下料端处的输送带的吸附力的控制,使得被输送至吸附平台的下料端处的极片从输送带上落下,或继续向后输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转轴上相对设置有两排第二吸附孔。

14、通过设置两排第二吸附孔,可提高连通状态和隔断状态之间的切换速度,从而提升输送带的对硅片的拾取及下料的响应速度。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平台上还设置有能够向下吹气的吹气结构,吹气结构用于在吸附腔与第一吸附孔隔断时向下吹气,以吹落吸附在输送带上的极片。

16、通过控制吹气结构向下吹出气流,可推动极片在下料时能够快速下落,防止极片吸附在输送带上。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吹气结构包括设置在吸附平台上的吹气孔,吹气孔的吹气口位于吸附平台的下表面上。

18、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吹气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辊、第一转折导向辊及第二转折导向辊及驱动部,其中:主动辊设置在吸附平台的中部并与驱动部的驱动端连接,第一转折导向辊设置在吸附平台的第一端,第二转折导向辊设置在吸附平台的第二端;输送带绕设在主动辊、第一转折导向辊及第二转折导向辊上,驱动部驱动主动辊转动以带动输送带运转。

19、通过对输送带驱动机构进行设置,使得输送带环绕吸附平台运转。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折导向辊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吸附平台上;极片下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吸附平台上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第二转折导向辊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转折导向辊绕第二转折导向辊的第一端转动,以规正输送带。

21、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转折导向辊绕第二转折导向辊的第一端转动,实现了对输送带的规正,保证输送带以预定状态绷紧保持在主动辊、第一转折导向辊及第二转折导向辊上。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下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吸附平台的第二端的边侧的输送带位置传感器,输送带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输送带的边缘位置信息,第二驱动组件根据边缘位置信息驱动第二转折导向辊转动,以规正输送带。

23、通过设置输送带位置传感器,实现了对输送带的边缘位置信息的自动获取,从而保证第二驱动组件在输送带出现位置偏移时,能够及时驱动第二转折导向辊转动以实施对输送带的规正。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下料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吸附平台连接在升降机构的驱动端上,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吸附平台升降。

25、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实现了对吸附平台及输送带的升降调节,从而吸附平台和输送台能够实施对不同高度处的极片的顺利吸取。



技术特征:

1.一种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下料装置包括吸附平台、输送带驱动机构、输送带、第一驱动组件及切换部件,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包括吸附转轴,所述吸附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吸附腔连通的第二吸附孔,所述吸附转轴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带动下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吸附孔与所述第一吸附孔连通或隔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平台的下表面上并排设置有若干排所述第一吸附孔,位于所述吸附平台的下料端的至少一排所述第一吸附孔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吸附转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转轴上相对设置有两排所述第二吸附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平台上还设置有能够向下吹气的吹气结构,所述吹气结构用于在所述吸附腔与所述第一吸附孔隔断时向下吹气,以吹落吸附在所述输送带上的极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吸附平台上的吹气孔,所述吹气孔的吹气口位于所述吸附平台的下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辊、第一转折导向辊及第二转折导向辊及驱动部,其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折导向辊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吸附平台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下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附平台的第二端的边侧的输送带位置传感器,所述输送带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输送带的边缘位置信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根据所述边缘位置信息驱动所述第二转折导向辊转动,以规正所述输送带。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极片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下料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吸附平台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端上,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吸附平台升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片下料装置,包括吸附平台、输送带驱动机构、输送带、第一驱动组件及切换部件,其中:吸附平台具有吸附腔,吸附平台下表面设有第一吸附孔;输送带驱动机构安装在吸附平台上,输送带套设在吸附平台和输送带驱动机构上,输送带上设有透气孔,输送带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输送带环绕吸附平台运转;切换部件安装在吸附腔内,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切换部件在吸附腔内旋转或平移以连通或隔断吸附腔与第一吸附孔;吸附腔与第一吸附孔连通时,极片被吸附在输送带上;吸附腔与第一吸附孔隔断时,极片脱离输送带。本技术可采用单一的宽皮带作为输送带,其结构更加简单。本技术无需通过推块向下推压极片下料,避免在极片上产生压痕。

技术研发人员:邓谦毅,解志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奥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