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4833发布日期:2023-07-20 15:1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梯,具体为一种防撞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生活中,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2、目前在电梯底坑内进行维修电梯时,电梯在意外出现下行时会对维修人员造成挤压的风险存在,为此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工作时需要使用到防撞保护装置,进而能够防止轿厢意外向下移动,降低维修人员被挤压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在电梯底坑内进行维修电梯时,电梯在意外出现下行时会对维修人员造成挤压的风险存在,为此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工作时需要使用到防撞保护装置,进而能够防止轿厢意外向下移动,降低维修人员被挤压的风险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防撞柱,所述防撞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腿顶板,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柱,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且位于顶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两个所述齿条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防撞柱转动连接,所述防撞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防撞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收集伞叶,所述转动杆与收集伞叶转动连接,所述防撞柱的内部且位于顶柱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所述防撞柱的内部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撞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五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弹性件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侧且位于弹性件与第三滑块之间套设有第四弹簧。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撞柱的一侧设置有拆卸板,所述拆卸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与防撞柱螺纹连接,所述拆卸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轻触开关。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撞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防撞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均与蓄电池和轻触开关电性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实用性更强,与传统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板、双腿顶板、顶柱、齿条、第一齿轮、第一固定块、第二齿轮、固定杆、转动杆、支撑板和收集伞叶,在维修人员出现挤压风险时,通过对收集伞叶进行展开,可让维修人员躲在收集伞叶下方,防止有物体掉落对维修人员造成伤害;通过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板、第三滑槽、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弹性件,能够在维修人员遭受挤压时,对轿厢提供减震作用,以此为维修人员提供减震保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防撞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柱(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滑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5),所述第一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腿顶板(6),所述第一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柱(8),所述第一滑板(5)的底部且位于顶柱(8)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9),两个所述齿条(9)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齿轮(10)与防撞柱(1)转动连接,所述防撞柱(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二齿轮(12)与第一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6),所述防撞柱(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收集伞叶(14),所述转动杆(16)与收集伞叶(14)转动连接,所述防撞柱(1)的内部且位于顶柱(8)的下方开设有第二滑槽(17),所述第二滑槽(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18),所述第二滑板(18)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19),所述第三滑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20),所述防撞柱(1)的内部开设有第四滑槽(21),所述第四滑槽(2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22),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0)与第二滑块(22)之间均固定连接连接有第二弹簧(23),所述第一滑块(20)与第二滑块(2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4),所述第一滑块(20)与第二滑块(2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柱(1)的内部开设有第五滑槽(26),所述第五滑槽(2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7),所述第三滑块(27)与弹性件(25)之间设置有伸缩杆(28),所述伸缩杆(28)的外侧且位于弹性件(25)与第三滑块(27)之间套设有第四弹簧(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柱(1)的一侧设置有拆卸板(30),所述拆卸板(3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31),所述螺栓(31)与防撞柱(1)螺纹连接,所述拆卸板(3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轻触开关(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3),所述防撞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面板(2)均与蓄电池(3)和轻触开关(32)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防撞柱,防撞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第一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腿顶板,第一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柱,第一滑板的底部且位于顶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实用性更强,与传统装置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板、双腿顶板、顶柱、齿条、第一齿轮、第一固定块、第二齿轮、固定杆、转动杆、支撑板和收集伞叶,在维修人员出现挤压风险时,通过对收集伞叶进行展开,可让维修人员躲在收集伞叶下方,防止有物体掉落对维修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黄兆荣,石萌,王文双,郝志成,李浩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慕尼黑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