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7065发布日期:2023-08-24 17:5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智能垃圾箱,具体为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1、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所以垃圾分类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2、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我国也已在2019年6月25日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规入法,并在上海首先推出垃圾分类。

3、在目前智能垃圾分类箱领域,智能垃圾分类箱基本都是通过电动推杆斜连接门板,推杆收缩时,门板绕顶部轴旋转,门板与门框形成一个角度,可投放物体,这种形式,开口处空间较小,使用过程中电动推杆易卡死,造成结构损坏,关门时不当操作会夹伤人手,为此我们提出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包括智能垃圾箱本体,所述智能垃圾箱本体的内部端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在y轴两两相邻之间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上门板的外壁两侧,所述第二滑块安装在下门板的外壁两侧,所述下门板的一端安装在上门板的内侧,所述上门板、下门板和智能垃圾箱本体内端面之间通过多连杆机构连接,所述多连杆机构上设置有l型连接板,所述智能垃圾箱本体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安装在l型连接板上。

3、通过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段式门板上下联动,有效降低了上下开门顶部空间需求,上下开门式,投口的空间最大化,降低了整体垃圾箱的顶部空间,通过多连杆机构将门开口尺寸最大化,利用平行四边行原理,通过多连杆机构,对对角线尺寸进行控制,可带动上门板和下门板上下移动,运行可靠稳定,通过对电动推杆控制可有效避免夹伤人手的情况。

4、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与导向杆的外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端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与导向杆的外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6、优选的,所述下门板的外壁与上门板的内侧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下门板的一端外壁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安装在条形槽孔内,且限位柱的外壁与条形槽孔的孔壁之间为间隙连接,所述条形槽孔开设在上门板的外壁两侧。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开关。

9、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安装在智能垃圾箱本体的内部端面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段式门板上下联动,有效降低了上下开门顶部空间需求,上下开门式,投口的空间最大化,降低了整体垃圾箱的顶部空间,通过多连杆机构将门开口尺寸最大化,利用平行四边行原理,通过多连杆机构,对对角线尺寸进行控制,可带动上门板和下门板上下移动,运行可靠稳定,通过对电动推杆控制可有效避免夹伤人手的情况,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包括智能垃圾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垃圾箱本体(1)的内部端面安装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在y轴两两相邻之间安装有导向杆(3),所述导向杆(3)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13),所述第一滑块(5)安装在上门板(7)的外壁两侧,所述第二滑块(13)安装在下门板(11)的外壁两侧,所述下门板(11)的一端安装在上门板(7)的内侧,所述上门板(7)、下门板(11)和智能垃圾箱本体(1)内端面之间通过多连杆机构(10)连接,所述多连杆机构(10)上设置有l型连接板(16),所述智能垃圾箱本体(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电动推杆(15),所述电动推杆(15)的伸缩端安装在l型连接板(1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5)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4)的孔壁与导向杆(3)的外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3)的端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的孔壁与导向杆(3)的外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门板(11)的外壁与上门板(7)的内侧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门板(11)的一端外壁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柱(9),所述限位柱(9)的另一端安装在条形槽孔(8)内,且限位柱(9)的外壁与条形槽孔(8)的孔壁之间为间隙连接,所述条形槽孔(8)开设在上门板(7)的外壁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开关(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5)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安装在智能垃圾箱本体(1)的内部端面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智能垃圾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其技术方案包括:智能垃圾箱本体,所述智能垃圾箱本体的内部端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在Y轴两两相邻之间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上门板的外壁两侧,所述第二滑块安装在下门板的外壁两侧,所述下门板的一端安装在上门板的内侧,所述上门板、下门板和智能垃圾箱本体内端面之间通过多连杆机构连接,所述多连杆机构上设置有L型连接板。本技术有效降低了上下开门顶部空间需求,降低了整体垃圾箱的顶部空间,通过多连杆机构将门开口尺寸最大化,运行可靠稳定,通过对电动推杆控制可有效避免夹伤人手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胡韦国,陈有柏,薛明辉,罗成,刘建军,杜跃,严科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弘企汇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