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吊车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9749发布日期:2023-10-22 08:5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吊车梁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吊车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型吊车梁。


背景技术:

1、在快速搭建的钢结构厂房中,常使用格构柱来进行承重,格构柱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承载钢梁的梁托,位于格构柱顶部的梁托用于承载顶棚的钢梁,而位于较低的梁托上安装有吊车轨道梁,吊车轨道梁上安装有吊车梁轨道,而相互平行的两个吊车梁轨道上共同滑动安装有同一吊车梁。

2、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格构柱通常通过水泥来固定在地面上,而在安装吊车梁时发现两侧的吊车梁轨道高度不同,此时调整吊车梁轨道的高度的过程将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调整吊车梁轨道的高度的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重型吊车梁。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重型吊车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重型吊车梁,包括有主体以及用于供主体滑动的吊车梁轨道,所述主体上转动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用于转动在吊车梁轨道上以带动主体滑动,所述转轮与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用于控制主体升降在转轮上。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吊车梁轨道的高度不一致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一升降杆来抬升主体与转轮之间的高度,从而将架设在吊车梁轨道上的主体调整至水平平衡位置,且转轮正常转动在吊车梁轨道上,而不用去调节吊车梁轨道的高度,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降低了调节难度。

5、可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杆包括有第一限位滑块以及第一升降柱,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限位滑块滑动的第一限位滑槽,所述转轮转动设置在第一限位滑块上,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升降槽,所述第一升降柱安装在第一升降槽内,且所述第一升降柱端部抵触在第一限位滑块上,所述第一升降柱与第一升降槽内壁呈螺纹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滑块与第一限位滑槽之间的限位滑动来限位转轮沿第一升降柱的转动而转动;当第一升降柱转动时,通过第一升降柱端部抵紧在第一限位滑块上,通过螺纹连接来使第一升降柱顶动第一限位滑块朝第一升降滑槽外部滑动,从而增大了转轮与主体之间的高度距离,即相当于抬高了主体的高度,实现了对主体端部高度的调节;且通过螺纹的自锁,降低了主体的重力导致主体下降的概率,提高了主体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主体上还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限位滑槽与第二升降槽,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内滑动有第二限位滑块,所述第二升降槽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升降柱,所述第二升降柱端部抵触在第二限位滑块上,所述第二限位滑块端部上设置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用于抵触在吊车梁轨道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是两个吊车梁轨道的高度差大于一定距离时,此时由于吊车梁轨道之间距离增大,导致转轮难以抵触在吊车梁轨道上,此时便可通过延长板继续架在吊车梁轨道上,在通过转动第二升降柱来将延长板朝远离第二限位滑槽的方向顶出,从而将主体调整至水平平衡状态;再通过转动第一升降柱来将转轮伸出滑动抵触在吊车梁轨道上。

9、可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柱与第二升降柱端部上均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升降槽与第一升降槽之间连通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转动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相邻的第一齿轮相啮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齿轮来同时带动第一升降柱与第二升降柱转动,使得第二齿轮可同时带动第一限位滑块与第二限位滑块同时伸出或回缩,实现了对延长板与转轮的位置控制,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11、可选的,所述控制槽内还转动设置有控制齿轮,所述控制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控制槽贯穿至外界,所述控制齿轮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控制齿轮转动的控制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杆来进行对控制齿轮转动的控制,控制杆延长了臂力,对工作人员起到了省力的作用,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13、可选的,所述控制槽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控制齿轮转动轴插入在滑槽内滑动,所述控制齿轮沿滑槽的开设方向朝远离或靠近第二齿轮的方向滑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来供控制齿轮转动,当工作人员转动控制杆在抵触在控制槽内壁上达到转到的极限位置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滑槽来拉动控制齿轮滑动,使控制齿轮脱离与第二齿轮的啮合,再转动控制杆至控制槽中,然后再滑动控制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此时便可继续转动控制杆进行转动第二齿轮,在通过控制杆的省力力臂进行转动的同时还扩大了第二齿轮转动的距离,扩大了第一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杆的转动角度,扩大了主体可调控的高度,扩大了适用范围。

15、可选的,所述控制槽内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用于抵触在控制杆上以对控制杆的转动进行限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杆夹持在控制杆上,对控制杆的转动进行限位,降低了工作人员完成高度的调整后,第一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杆因受到主体上的重力而发生误转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主体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控制槽内壁上还贯穿开设有阻挡通槽,所述阻挡通槽内插设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用于抵触在控制杆端部上对控制杆的外滑进行限位,所述控制槽内壁上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阻挡板的端部插入至限位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阻挡板来对控制杆就进行阻挡作用,降低了控制杆受到外力而发生误滑,从而导致控制齿轮解除了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限位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主体的稳定性。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使工作人员调节主体两端的高度,而不用调节吊车梁轨道的高度,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降低了调节难度。

21、2.通过螺纹的自锁,降低了主体的重力导致主体下降的概率,提高了主体的稳定性。

22、3.通过限位杆对控制杆的限位,以及阻挡板对控制杆的限位,进一步提高了主体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重型吊车梁,包括有主体(1)以及用于供主体(1)滑动的吊车梁轨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转动设置有转轮(12),所述转轮(12)用于转动在吊车梁轨道(11)上以带动主体(1)滑动,所述转轮(12)与主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杆(13),所述第一升降杆(13)用于控制主体(1)升降在转轮(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吊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13)包括有第一限位滑块(2)以及第一升降柱(21),所述主体(1)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限位滑块(2)滑动的第一限位滑槽(22),所述转轮(12)转动设置在第一限位滑块(2)上,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2)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升降槽(23),所述第一升降柱(21)安装在第一升降槽(23)内,且所述第一升降柱(21)端部抵触在第一限位滑块(2)上,所述第一升降柱(21)与第一升降槽(23)内壁呈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型吊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还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限位滑槽(3)与第二升降槽(31),所述第二限位滑槽(3)内滑动有第二限位滑块(32),所述第二升降槽(31)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升降柱(33),所述第二升降柱(33)端部抵触在第二限位滑块(32)上,所述第二限位滑块(32)端部上设置有延长板(34),所述延长板(34)用于抵触在吊车梁轨道(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型吊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柱(21)与第二升降柱(33)端部上均设置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二升降槽(31)与第一升降槽(23)之间连通有控制槽(41),所述控制槽(41)内转动有第二齿轮(42),所述第二齿轮(42)与相邻的第一齿轮(4)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型吊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槽(41)内还转动设置有控制齿轮(43),所述控制齿轮(43)与第二齿轮(42)啮合,所述控制槽(41)贯穿至外界,所述控制齿轮(43)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控制齿轮(43)转动的控制杆(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型吊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槽(41)内壁上开设有滑槽(5),所述控制齿轮(43)转动轴插入在滑槽(5)内滑动,所述控制齿轮(43)沿滑槽(5)的开设方向朝远离或靠近第二齿轮(42)的方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型吊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槽(41)内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限位孔(51),所述限位孔(51)内插设有限位杆(52),所述限位杆(52)用于抵触在控制杆(44)上以对控制杆(44)的转动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型吊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槽(41)内壁上还贯穿开设有阻挡通槽(53),所述阻挡通槽(53)内插设有阻挡板(54),所述阻挡板(54)用于抵触在控制杆(44)端部上对控制杆(44)的外滑进行限位,所述控制槽(41)内壁上还开设有限位槽(55),所述阻挡板(54)的端部插入至限位槽(5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吊车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型吊车梁,其包括有主体以及用于供主体滑动的吊车梁轨道,所述主体上转动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用于转动在吊车梁轨道上以带动主体滑动,所述转轮与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用于控制主体升降在转轮上。本申请具有方便调整因吊车梁轨道高度不一致而导致的主体倾斜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华,吴祯兵,孔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浩腾钢结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