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安全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34373发布日期:2023-10-25 12:0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安全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梯安全钳。


背景技术:

1、为保证电梯乘坐人员的安全,当电梯出现超速运行或者意外坠落等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对电梯进行紧急制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现有技术中将安全钳系统作为电梯制动装置,其中,安全钳系统包括由限速器和连杆组成的提拉机构和由安全钳本体组成的制动机构,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当限速器检测到电梯超过额定速度运行时,提拉连杆使安全钳本体内的楔块夹紧电梯运行导轨,从而完成对电梯的紧急制动。然而,由于电梯轿厢自重大、运行速度快,安全钳本体内的楔块夹紧电梯导轨后仍可能与导轨发生相对滑动,存在失效风险,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安全钳对电梯的制动效果这一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安全钳对电梯紧急制动的可靠性,避免电梯安全钳制动电梯后与导轨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安全钳,包括连杆和安全钳本体,所述连杆与所述安全钳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安全钳本体包括壳体、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所述第一楔块包括定位块和导向部件,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定位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楔块上设有限速块,所述限速块与所述导向部件活动连接,所述导向部件底部安装有施压组件,所述施压组件用于对所述导向部件向导轨方向施压,所述第二楔块和所述第一楔块结构相同,对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两侧,所述第一楔块上端与所述第二楔块上端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楔块下端与所述第二楔块下端间的距离。

2、其中,电梯由于意外坠落等原因超速运行时,连杆将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上的限速块向上拉动,由于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对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两侧,且第一楔块上端与第二楔块上端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楔块下端与第二楔块下端间的距离,因此被连杆拉动的限速块相互靠近,最后夹紧电梯导轨,与电梯导轨间产生摩擦力,通过限速块与导轨间的摩擦力完成对电梯的紧急制动;为了增大限速块与电梯导轨间的摩擦,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定位块活动连接,导向部件底部安装有施压组件,所述施压组件用于对所述导向部件向导轨方向施压,增大限速块与导轨间的摩擦力,有效的提高了安全钳对电梯紧急制动的可靠性,避免电梯安全钳制动电梯后与导轨发生相对滑动产生安全隐患。

3、进一步的,为了在制动时使连杆同时拉动安全钳本体内对称的两个限速块,保证安全钳相对于导轨夹持的稳定性,所述限速块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连杆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配合的开口,所述限速块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开口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通过单个连杆同时拉动了安全钳本体内的两个限速块,保证了制动的稳定性。

4、进一步的,安全钳是通过限速块与导轨间的摩擦力完成对电梯减速制动的,在制动过程中,限速块会由于与导轨摩擦而产生损耗,需要及时更换限速块保证安全钳的可靠性,为了便于更换安全钳内的限速块,所述开口两端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中间的尺寸,所述连杆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连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对所述连杆和所述壳体进行限位,移除所述第二限位块后,向下移动连杆,使限速块上的第一限位块滑动至所述开口两端即可完成对所述限速块的拆卸与更换。

5、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电梯运行平缓,电梯导轨上通常涂有润滑油,而电梯导轨上的润滑油会降低紧急制动时安全钳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系数,降低安全钳与导轨间的摩擦力,并最终影响电梯制动效率,为了避免导轨上的润滑油影响电梯在上行和/或下行时的制动效率,所述限速块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吸附棉,所述吸附棉用于吸附电梯导轨上的润滑油,所述吸附棉与所述限速块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为了避免连杆由于电梯运行时的震动等原因与安全钳本体发生相对位移,导致拉杆无法沿导向部件方向拉动限速块,所述壳体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尺寸与所述连杆截面尺寸配合,所述连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安全钳本体活动连接。

7、进一步的,不同型号、规格的电梯所采用的导轨尺寸存在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导轨,需要通过调整限速块在导向部件上的相对位置调整安全钳本体中所述限速块间的距离,为了扩大限速块间距离的调节范围,所述导向部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块的高度,所述导向部件上设有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缺口。

8、进一步的,电梯轿厢通常对应有设置于轿厢两侧的多组运行导轨,每组运行导轨上均设有用于完成电梯制动的安全钳,而在电梯紧急制动时,单侧安全钳的提拉机构失效会导致电梯制动后发生倾斜,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所述壳体顶部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相对所述壳体沿竖直方向移动,当电梯制动时,驱动组件驱动连杆相对所述壳体沿竖直方向移动,避免安全钳的提拉机构失效而导致电梯发生倾斜。

9、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限速块与导轨间的摩擦力,提高安全钳制动电梯的有效性,所述第一楔块和/或所述第二楔块上的限速块远离所述壳体内壁一侧均设有若干第一凹槽。

10、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安全钳制动时限速块受拉杆拉动持续沿导向部件向上滑动而与导向部件脱离,所述限速块顶部设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与所述限速块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安全钳制动时限位螺栓撞击壳体后,限位螺栓以及对应的限速块在壳体的反作用力下弹开,导致安全钳夹持导轨的稳定性下降,所述壳体内侧顶部设有与所述限位螺栓对应的缓冲块。

12、进一步的,在对电梯进行检修时,根据检修内容的需要可能会将安全钳至于夹持状态保证电梯的稳定,为了避免误复位安全钳,导致安全钳失去制动效果,所述导向部件远离所述壳体内壁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安全钳本体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导向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板用于对所述限速块进行限位。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梯安全钳中,安全钳本体内的楔块包括导向部件和定位块,导向部件和定位块活动连接,通过设置于导向部件底部的施压组件向导向部件施压,增大制动时限速块与导轨间的摩擦力,避免制动后安全钳与导轨间发生滑动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通过设置于拉杆底部的开口结构使工作人员便于更换所述限速块,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连杆相对所述壳体沿竖直方向移动,避免安全钳的提拉机构失效而导致电梯发生倾斜,提高了电梯由于意外坠落等原因超速运行时安全钳对电梯紧急制动时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安全钳,包括连杆(1)和安全钳本体,所述连杆(1)与所述安全钳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安全钳本体包括壳体(2)、第一楔块(3)和第二楔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块(3)包括定位块(4)和导向部件(5),所述定位块(4)与所述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件(5)与所述定位块(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楔块(3)上设有限速块(6),所述限速块(6)与所述导向部件(5)活动连接,所述导向部件(5)底部安装有施压组件(7),所述施压组件(7)用于对所述导向部件(5)向导轨方向施压,所述第二楔块和所述第一楔块(3)结构相同,对称安装于所述壳体(2)内部两侧,所述第一楔块(3)上端与所述第二楔块上端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楔块(3)下端与所述第二楔块下端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块(6)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连杆(1)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配合的开口(8),所述限速块(6)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开口(8)与所述连杆(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8)两端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8)中间的尺寸,所述连杆(1)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连杆(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对所述连杆(1)和所述壳体(2)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尺寸与所述连杆(1)截面尺寸配合,所述连杆(1)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安全钳本体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5)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块(4)的高度,所述导向部件(5)上设有与所述壳体(2)配合的缺口(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顶部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壳体(2)和所述连杆(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1)相对所述壳体(2)沿竖直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块(3)和/或所述第二楔块上的限速块(6)远离所述壳体(2)内壁一侧均设有若干第一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块(6)顶部设有限位螺栓(10),所述限位螺栓(10)与所述限速块(6)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侧顶部设有与所述限位螺栓(10)对应的缓冲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钳本体还包括限位板,所述导向部件(5)远离所述壳体(2)内壁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导向部件(5)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板用于对所述限速块(6)进行限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安全钳,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连杆和安全钳本体,所述连杆与所述安全钳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安全钳本体包括壳体、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所述第一楔块包括定位块和导向部件,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定位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楔块上设有限速块,所述限速块与所述导向部件活动连接,所述导向部件底部安装有施压组件,所述施压组件用于对所述导向部件向导轨方向施压,所述第二楔块和所述第一楔块结构相同,对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两侧,所述第一楔块上端与所述第二楔块上端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楔块下端与所述第二楔块下端间的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朱奇峰,廖峰,周兵,袁文观,王正照,匡旭静,仝建强,李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广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