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磁体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43083发布日期:2023-10-06 08:1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电机磁体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磁体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参见图13,电机通常包括电机壳9和磁体91,电机中通常设有多个环绕轴线间隔设置的磁体91。

2、传统的电机磁体贴装技术中,需要设计结构与电机磁体数量和角度都对应的夹具头,通过料道向夹具头输送磁体,这些料道以夹具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并且位置对应电机磁体贴装位,当料道将磁体输送到夹具头位置后,磁体利用自身磁力吸附至夹具头,待电机外壳放置到位后,由贴装头一次性把磁体压进电机外壳。

3、存在的问题是:这种上料方式卡料的风险很大,自动化程度很低。需要放射状分布的料道配合,放射状分布的料道本身占据面积大,且产生大量扇形空位,空间利用率低下;由于料道和电机磁体的数量和位置都对应,所以只适用于磁体的数量和位置相同的电机上料,通用性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实现磁体自动上料的电机磁体上料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磁体上料机构,所述磁体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头以及磁体推动件,所述上料头以及所述磁体推动件可共轴旋转地设置,所述上料头设在所述磁体推动件的一侧,并且在所述磁体推动件的旋转轴线上,所述上料头外侧设有多个环绕旋转轴线间隔设置的用于容纳所述磁体的磁体容纳槽,所述磁体容纳槽沿旋转轴线延伸并贯穿所述上料头;所述磁体推动件包括主体部以及多个环绕旋转轴线间隔设置的推动部,各个所述推动部分别与各个所述磁体容纳槽对应;

3、所述上料头径向一侧设有用于供所述磁体安装到所述磁体容纳槽中的进料位,所述磁体推动件可沿旋转轴线往复移动地设置,以通过旋转所述上料头使不同所述磁体容纳槽对应所述进料位,所述磁体推动件沿旋转轴线移动将所述磁体推入所述磁体容纳槽中,给各个所述磁体容纳槽安装所述磁体;并且通过所述磁体推动件沿旋转轴线移动,所述推动部将各个所述磁体容纳槽中的所述磁体推出。

4、优选地,所述磁体容纳槽中设有可被磁吸材料制成的用于与所述磁体相吸的相吸件,以供所述磁体吸附于所述磁体容纳槽中。

5、优选地,所述推动部沿旋转轴线朝向所述上料头所在的一侧延伸,所述推动部的尺寸为可沿旋转轴线伸入所述磁体容纳槽的尺寸。

6、优选地,所述磁体上料机构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线设置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料头,以带动所述上料头旋转;所述磁体推动件的所述主体部可轴向移动地设在所述连接轴上。

7、优选地,所述连接轴和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配合的周向限位结构,以使所述连接轴、所述磁体推动件和所述上料头同步旋转。

8、优选地,所述磁体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基体移动的上料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实现所述第二基体移动导向的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基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导向组件的导向方向为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所述磁体推动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基体上。

9、优选地,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轴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组件、由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的第一传动轮以及与所述第一传动轮联动的第二传动轮,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伸出到所述第二基体背向所述第一基体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以通过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接轴旋转。

10、优选地,所述进料位为设在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缺口。

11、优选地,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包括旋转检测机构,所述旋转检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磁体推动件上的多个第一感应体以及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感应体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感应体与所述磁体推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一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二基体上,所述多个第一感应体环绕所述旋转轴线分布,所述第一传感器设在所述磁体推动件的径向一侧,以在所述磁体推动件旋转时,各个所述第一感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传感器。

12、优选地,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包括轴向移动检测机构,所述轴向移动检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第二感应体以及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感应体的至少两个第二传感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传感器设在所述机架上沿所述旋转轴线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基体移动时,所述第二感应体经过所述第二传感器。

13、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电机磁体上料装置所需配合的料道不必与电机磁体的数量和位置对应,仅需一条料道配合即可实现给上料头安装磁体,以及给外部设备实现磁体上料,通用性强;磁体上料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整体装置和料道占据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磁体上料机构(2),所述磁体上料机构(2)包括上料头(21)以及磁体推动件(23),所述上料头(21)以及所述磁体推动件(23)可共轴旋转地设置,所述上料头(21)设在所述磁体推动件(23)的一侧,并且在所述磁体推动件(23)的旋转轴线(20)上,所述上料头(21)外侧设有多个环绕旋转轴线(20)间隔设置的用于容纳所述磁体(91)的磁体容纳槽(211),所述磁体容纳槽(211)沿旋转轴线(20)延伸并贯穿所述上料头(21);所述磁体推动件(23)包括主体部(231)以及多个环绕旋转轴线(20)间隔设置的推动部(232),各个所述推动部(232)分别与各个所述磁体容纳槽(211)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容纳槽(211)中设有可被磁吸材料制成的用于与所述磁体(91)相吸的相吸件(212),以供所述磁体(91)吸附于所述磁体容纳槽(2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232)沿旋转轴线(20)朝向所述上料头(21)所在的一侧延伸,所述推动部(232)的尺寸为可沿旋转轴线(20)伸入所述磁体容纳槽(211)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上料机构(2)包括沿所述旋转轴线(20)设置的连接轴(22),所述连接轴(22)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连接轴(22)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料头(21),以带动所述上料头(21)旋转;所述磁体推动件(23)的所述主体部(231)可轴向移动地设在所述连接轴(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2)和所述主体部(231)上设有配合的周向限位结构,以使所述连接轴(22)、所述磁体推动件(23)和所述上料头(21)同步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上料机构(2)包括第一基体(25)、第二基体(26)、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基体(26)移动的上料驱动机构(3)以及用于实现所述第二基体(26)移动导向的导向组件(27),所述第一基体(25)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导向组件(27)的导向方向为沿所述旋转轴线(20)方向,所述连接轴(22)穿过所述第一基体(25)和所述第二基体(26),所述磁体推动件(23)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基体(2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轴(22)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4),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包括旋转驱动组件(41)、由所述旋转驱动组件(41)驱动旋转的第一传动轮(42)以及与所述第一传动轮(42)联动的第二传动轮(43),所述连接轴(22)的一端伸出到所述第二基体(26)背向所述第一基体(25)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43),以通过所述旋转驱动组件(41)驱动所述连接轴(22)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位(24)为设在所述第一基体(25)上的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包括旋转检测机构,所述旋转检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磁体推动件(23)上的多个第一感应体(52)以及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感应体(52)的第一传感器(51),所述第一感应体(52)与所述磁体推动件(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传感器(51)设在所述第二基体(26)上,所述多个第一感应体(52)环绕所述旋转轴线(20)分布,所述第一传感器(51)设在所述磁体推动件(23)的径向一侧,以在所述磁体推动件(23)旋转时,各个所述第一感应体(52)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传感器(5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包括轴向移动检测机构,所述轴向移动检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二基体(26)上的第二感应体(62)以及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感应体(62)的至少两个第二传感器(61),所述至少两个第二传感器(61)设在所述机架(1)上沿所述旋转轴线(20)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基体(26)移动时,所述第二感应体(62)经过所述第二传感器(6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磁体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上的磁体上料机构,磁体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头以及磁体推动件,上料头以及磁体推动件可共轴旋转地设置,以通过旋转上料头使不同磁体容纳槽对应进料位,磁体推动件将磁体推入磁体容纳槽中,给各个磁体容纳槽安装磁体;并且通过磁体推动件将各个磁体容纳槽中的磁体推出。该电机磁体上料装置所需配合的料道不必与电机磁体的数量和位置对应,仅需一条料道配合即可实现给上料头安装磁体,以及给外部设备实现磁体上料,通用性强;磁体上料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整体装置和料道占据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邓祖伟,苏焕宇,陈勇,欧阳六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