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3951发布日期:2024-01-23 10:3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撕自动化,具体涉及一种撕胶退pin机的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以下简称pcb板)的生产中,需要在pcb板的两侧设置安装孔,一般采用打入销钉的方式来设置安装孔,销钉打入pcb板后需要退出pcb板,因此,撕胶和退pin是电路板生产工艺中的重要工序。

2、目前已开发出多种pcb板自动割胶和退pin机,其可包括例如上料工位、整板工位、翻转工位、割胶工位和退pin工位等。翻转工位主要用于将运输线上的pcb板进行180°的翻转,使得pcb的金属层(例如铝层)外露或位于上方而垫板位于下方。

3、文献cn109041436a公开了一种自动撕胶、退pin机,其包括旋转工位,然而该旋转工位无法对pcb板的进给量进行很好的限制。尽管现有技术利用了感应检测技术来控制pcb板在翻转工位的进给量,但这耗费颇多。因此需要一种更经济且有效的pcb板翻转装置。

4、现有的翻转装置在夹持板材时还容易对板材造成损失,因此还需要一种能够安全地握持板材而不对其造成损失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主驱动机构,所述主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至主轴;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间隔开的第二侧板,所述主轴延伸穿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其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且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间隔开以允许夹持和输送板材。

2、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轴分别在第一侧板的外侧和第二侧板的外侧处由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容纳,第一轴承座由第一支承块支撑,第二轴承座由第二支承块支撑。

3、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各自具有多个连杆和能够围绕连杆旋转的多个环形结构。

4、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结构是滚环或滚球。

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结构具有外面的缓冲层。

6、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俯视视角中,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对齐设置或交错设置。

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翻转止挡件,所述翻转止挡件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并且其中所述翻转止挡件连接到对应的侧板或与对应的侧板一体形成。

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运输止挡单元,所述运输止挡单元包括固定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有槽,一个或多个运输止挡件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槽中上下滑动。

9、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固定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有槽,一个或多个压紧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槽中上下滑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具有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滚轮组件的设计允许在夹持板材的同时输送板材,相对于传统的先输送后夹持的工序提高了效率。滚轮组件中具有缓冲层的环形结构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对板材的损伤。此外,运输止挡单元和压紧单元提供了对板材的进给量的机械阻挡和翻转的便利。



技术特征:

1.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分别在第一侧板的外侧和第二侧板的外侧处由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容纳,第一轴承座由第一支承块支撑,第二轴承座由第二支承块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和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各自具有多个连杆和能够围绕连杆旋转的多个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是滚环或滚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具有外面的缓冲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视角中,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对齐设置或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翻转止挡件,所述翻转止挡件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并且其中所述翻转止挡件连接到对应的侧板或与对应的侧板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压紧单元,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固定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有槽,一个或多个压紧件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槽中上下滑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翻转装置,其包括:主驱动机构,所述主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至主轴;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间隔开的第二侧板,所述主轴延伸穿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其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且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间隔开以允许夹持和输送板材。根据本技术的翻转装置具有第一滚轮组件和第二滚轮组件,滚轮组件的设计允许在夹持板材的同时输送板材,相对于传统的先输送后夹持的工序提高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宋永其,凌坤,赵小明,刘家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乐维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