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线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0214发布日期:2023-10-14 18:3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接地线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接地线缠绕,尤其涉及一种接地线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1、接地线是电力系统常用的安全工具之一,在输变电设备检修工作时,起到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作用。

2、在相关技术中,接地线与接地棒配合使用,接地棒具有绝缘杆和接线夹头,接线夹头与绝缘棒连接,接线夹头包括u形头和设置于u形头内部的接线夹,接地线与u形头连接。在接地线和接地棒使用时,接地棒的接线夹头夹在输电线路或设备线路上,输电线路或设备线路通过接地线接地实现接地,在接地线和接地棒使用完成时,将接地棒自输电线路或设备线路上拆下,然后将接地线缠绕在接地棒上,以便于接地线和接地棒的搬运和存放。

3、然而,接地线缠绕在接地棒上的过程,需要三人配合缠绕,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地线缠绕装置,用以解决接地线缠绕在接地棒上的过程,需要三人配合缠绕,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线缠绕装置,包括:

4、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座、安装座和驱动件,所述安装座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安装座具有横梁,所述横梁配置为供接地棒的接线夹头卡接,且卡接于所述横梁上的接地棒能够随所述安装座转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安装座转动;

5、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连接座和支撑盘,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盘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支撑盘具有贯穿孔,所述支撑盘与所述连接座围合有置物空间,所述置物空间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贯穿孔配置为供所述接地棒背离所述接线夹头的一端穿过,且所述接地棒可在所述贯穿孔内转动,所述贯穿孔的孔壁支撑所述接地棒,所述置物空间配置为容纳自所述贯穿孔穿过的所述接地棒。

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地线缠绕装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旋转机构,另一部分为支撑机构,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可转动的连接于固定座上的安装座,安装座具有横梁,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连接在支撑座上的连接座以及连接在连接座上的支撑盘,支撑盘具有贯穿孔,贯穿孔的后部具有置物空间,即支撑盘与连接座围合有与贯穿孔连通的置物空间,该接地线缠绕装置在使用时,接地棒的接线夹头卡接(即,夹)在横梁上,接地棒背离所述接线夹头的一端穿过贯穿孔,并伸入置物空间内,贯穿孔的孔壁能够支撑接地棒,将接地棒安装好后,转动安装座,使得接地棒随安装座的转动而转动,接地棒背离所述接线夹头的一端在贯穿孔内转动,接地线在接地棒转动的过程中,缠绕在接地棒上,该接地线缠绕装置的旋转机构和支撑机构配合使得接地线能够方便、快捷、省力的缠绕在接地棒上;此外,旋转机构和支撑机构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两者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接地棒的长短进行调节,使得该接地线缠绕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接地棒。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竖向支座,所述第一竖向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

8、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贯穿所述第一竖向支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固定轴背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竖向支座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轴承;

10、所述固定轴贯穿所述轴承,且与所述轴承过盈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操作盘和操作把,所述操作盘与所述固定轴背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操作把设置于所述操作盘背离所述第一竖向支座的一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竖向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过渡段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下底部与所述固定段连接,所述梯形结构的上底部与所述连接段连接;

13、所述固定段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固定段在所述梯形结构的下底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梯形结构的下底部重合;

14、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连接段在所述梯形结构的上底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梯形结构的上底部重合。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设置有第一提手,所述第一提手为l形结构,所述第一提手的第一边竖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提手的第二边连接于所述第一提手的第一边背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提手配置为供用户提握,以移动所述旋转机构。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提手的第二边套设有第一防滑把手。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l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边与所述固定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18、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配置为供所述接地棒的接线夹头穿过;

19、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让位孔相对的两侧边缘。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让位孔为方形孔。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竖向支座,所述第二竖向支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

22、所述连接座为u形座,所述u形座的开口朝向所述支撑盘,且所述u形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贯穿孔的边缘;

23、所述置物空间为所述u形座与所述支撑盘围合成的空间。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竖向支座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竖向支座的结构相同。

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底座设置有第二提手,所述第二提手为l形结构,所述第二提手第一边竖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提手的第二边连接于所述第二提手的第一边背离所述第二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二提手配置为供用户提握,以移动所述支撑机构。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提手的第二边套设有第二防滑把手。

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贯穿孔为圆孔,且所述贯穿孔沿其轴向的两端的周向边缘均具有倒圆角。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盘为塑料盘。

2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竖向支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座背离其开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竖向支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支撑轴承;

31、所述连接座背离其开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支撑轴承,且与所述支撑轴承过盈连接;

32、所述贯穿孔为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与所述接地棒的绝缘棒的直径的三倍相匹配;

33、所述支撑盘背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块、螺杆和压块,所述安装块设置于所述贯穿孔宽度方向的一侧;

34、所述螺杆贯穿所述安装块,且所述螺杆与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

35、所述压块设置于所述螺杆的端部,所述压块配置为所述压块在所述螺杆和所述安装块的配合作用下,将置于所述贯穿孔内的所述接地棒压紧在所述贯穿孔内。

3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接地线缠绕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