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7858发布日期:2023-10-14 11:3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梯,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梯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梯的工作原理是,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电梯箱体和配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电梯主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电梯箱体和配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的目的。但电梯主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生振动,不够平衡,进而会影响到电梯箱体的运作,因此需要对电梯主机进行减振,现有的减振方式是通过液压减振器或者弹簧减振器来实现减振,但当电梯主机振动幅度过大时,这种单一减振方式的减振效果就较差。因为亟需要设计一种结构来解决当电梯主机振动幅度过大时,现有减振结构减振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当电梯主机振动幅度过大时,为解决现有减振结构减振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减振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底板、液压减振组件、弹簧减振组件、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液压减振组件顶部与电梯主机连接,所述液压减振组件底部和所述传动组件底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管、第一活塞、第一活塞杆和圆筒,所述液压减振组件的油箱与所述圆筒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圆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保持密封,所述第一活塞杆底部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顶部与所述弹簧减振组件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电梯主机侧面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电梯主机。

2、本实用新型原理:当电梯主机振动幅度较小时,通过液压减振组件来实现减振,但当电梯主机振动幅度过大时,仅靠液压减振组件来实现减振,减振效果较差,因此设计一个传动组件,当电梯主机振动幅度过大时,电梯主机会更多压缩液压减振组件中油箱内的液压油,而被压缩的液压油通过连接管压入圆筒内,从而推动第一活塞及第一活塞杆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杆再推动弹簧减振组件向上运动至于电梯主机接触,从而实现弹簧减振组件和液压减振组件对电梯主机共同实现减振,提高减振结构整体的减振效果,支撑组件实现对电梯主机的支撑功能。

3、优选的,所述液压减振组件包括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和所述油箱,所述第二活塞杆顶部与所述电梯主机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底部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油箱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保持密封,所述油箱用于储存液压油。其中,电梯主机振动带动第二活塞杆向下运动,第二活塞杆再带动第二活塞将油箱内的液压油压入连接管内,通过油箱孔壁与液压油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的摩擦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从而实现对电梯主机的减振。

4、优选的,所述弹簧减振组件包括上盖、所述底座、弹簧和定位杆,所述弹簧顶部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弹簧底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弹簧内部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定位杆用于保持所述弹簧稳定。其中,上盖与电梯主机接触,而弹簧两端又与上盖和底座连接,当电梯主机发生振动时,振动产生的外力会通过上盖传递给弹簧,弹簧通过发生形变来吸收振动产生的能量,从而来实现减振的效果,定位柱是为了保持弹簧稳定,防止弹簧左右摆动。

5、优选的,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电梯主机横向摆动的卡扣。其中,电梯主机在工作时除了会产生纵向振动,也会产生横向振动,设计卡扣的目的是为了限制电梯主机横向摆动,进一步提高减振结构的整体减振效果。

6、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另一侧与所述电梯主机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另一侧与所述电梯主机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底部与所述底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底部与所述底板另一侧连接。其中,通过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来实现对电梯主机的支撑功能,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是为了给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提供支撑,而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底板连接,则是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固性。

7、优选的,所述结构还包括顶板、安装槽和支撑杆,所述顶板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连接,所述顶板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槽底部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安装槽内部设有减振垫,所述支撑杆顶部与所述减振垫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与所述电梯主机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所述支撑杆相配合的滑槽。其中,支撑杆用于将电梯主机发生纵向振动产生的外力传递给减振垫,减振垫通过发生形变来吸收电梯主机振动产生的能量,滑槽是为了便于支撑杆在安装槽内上下滑动。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橡胶垫。其中,在支撑杆顶部设有橡胶垫,是为了提高减振效果。

9、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顶部和所述第二侧板顶部均开有若干数量的第一定位孔,所述顶板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匹配的第一定位柱。其中,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的方式,安装和拆卸都较方便快捷。

10、优选的,所述底板两侧均开有若干数量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侧板底部与所述第二侧板底部均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匹配的第二定位柱。其中,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的方式,不仅安装方便,同时拆卸也较容易。

11、优选的,所述底板与地面之间设有橡胶垫。其中,在底板与地面之间设置橡胶垫,也就是在整体减振结构与地面间设置橡胶垫,提高结构的整体减振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液压减振组件和弹簧减振组件之间设置传动组件,当电梯主机振动幅度较大时,实现液压减振组件和弹簧减振组件对电梯主机的共同减振,提高了减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弹簧组件中的上盖表面设计卡扣,来限制电梯主机左右摆动。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主机上方设置支撑杆、减振垫和安装槽的方式,在电梯主机上方实现减振,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减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底板、液压减振组件、弹簧减振组件、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液压减振组件顶部与电梯主机连接,所述液压减振组件底部和所述传动组件底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管、第一活塞、第一活塞杆和圆筒,所述液压减振组件的油箱与所述圆筒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圆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保持密封,所述第一活塞杆底部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顶部与所述弹簧减振组件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电梯主机侧面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电梯主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减振组件包括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和所述油箱,所述第二活塞杆顶部与所述电梯主机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底部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油箱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保持密封,所述油箱用于储存液压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减振组件包括上盖、所述底座、弹簧和定位杆,所述弹簧顶部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弹簧底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弹簧内部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定位杆用于保持所述弹簧稳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电梯主机横向摆动的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另一侧与所述电梯主机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另一侧与所述电梯主机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底部与所述底板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底部与所述底板另一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顶板、安装槽和支撑杆,所述顶板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连接,所述顶板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槽底部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安装槽内部设有减振垫,所述支撑杆顶部与所述减振垫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与所述电梯主机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所述支撑杆相配合的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橡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和所述第二侧板顶部均开有若干数量的第一定位孔,所述顶板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匹配的第一定位柱。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两侧均开有若干数量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侧板底部与所述第二侧板底部均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匹配的第二定位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地面之间设有橡胶垫。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减振结构,涉及电梯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底板、液压减振组件、弹簧减振组件、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液压减振组件顶部与电梯主机连接,液压减振组件底部和传动组件底部均与底板连接,传动组件包括连接管、第一活塞、第一活塞杆和圆筒,液压减振组件的油箱与圆筒通过连接管连通,第一活塞与圆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保持密封,第一活塞杆底部与第一活塞连接,第一活塞杆顶部与弹簧减振组件的底座连接,支撑组件与电梯主机侧面连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电梯主机。本技术通过在液压减振组件和弹簧减振组件之间设置传动组件,当电梯主机振动幅度较大时,实现液压减振和弹簧减振组件对电梯主机的共同减振,提高了减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朱奇峰,王正照,匡旭静,仝建强,彭夕容,周兵,袁文观,廖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广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