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3246发布日期:2023-10-21 17:3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卷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尤其是涉及一种收卷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的电动车用充电桩多集中固定布置,其覆盖面积有限;同时无法实现对充电线的自动收线,充电线裸露在外,容易造成充电线损坏,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

2、为了应对上述情况,公开号为cn207241478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移动式充电机,其可移动、能够灵活布置,并且还能够实现充电线的收纳,以免因充电线裸露在外,而成充电线损坏,然而新能源汽车用移动式充电机仍然存在以下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3、1、使用时,用户需要向上拉拽充电接头和充电线,以将充电接头与车端接口对接,而充电接头和充电线的重量不算轻,特别是对于娇小的女生来说,想要向上拉拽充电接头和充电线是挺吃力的一件事,有待改进;

4、2、充电接头朝上,杂物容易进入充电接头内,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卷机构,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指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卷机构,其主要可以包括:

4、固定板,开设有与充电接头相匹配的插口;

5、收卷轮,设置在固定板的上方、用于收卷充电线;

6、收卷电机,与收卷轮传动连接;

7、触摸屏;及

8、控制器,其输入端与触摸屏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其输出端与收卷电机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9、其中,充电接头能够由上至下地与插口相插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1、套环,套接并固定在充电线上;及

12、第一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收卷轮和固定板之间;

13、其中:

14、套环能够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相接触;

15、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收卷电机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充电接头向上移动的锁件。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接触传感组件,接触传感组件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收卷电机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接触传感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板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上开设有容纳槽,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容纳槽的底部;

20、接触传感组件还包括:

21、接触块,与容纳槽的内壁滑动配合,接触块的顶部能够与充电接头接触、底部能够与第二压力传感器接触;及

22、复位组件,用于使接触块上移复位。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接触传感组件还包括:

24、限位块,固定在容纳槽内,限位块位于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接触块之间;

25、导向杆,与限位块相插接;及

26、压簧,套设于导向杆,压簧位于接触块和限位块之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贯穿固定板。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9、1、在不使用充电接头时,可将充电接头由上至下地与插口相插接,以通过固定板对充电接头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30、2、在将充电接头与插口相插接后,充电接头朝下,杂物不易进入充电接头内。

31、3、使用充电接头时,只需在分离充电接头和固定板后,向下或向斜下方拉扯充电接头和充电线,将充电接头拉至合适位置即可与车端接口对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向下方或斜下方拉扯充电接头的过程中,用户的操作显然会更省力。

32、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明显,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充电接头向上移动的锁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触传感组件,所述接触传感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收卷电机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传感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传感组件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固定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卷机构,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板,开设有与充电接头相匹配的插口;收卷轮,设置在固定板的上方、用于收卷充电线;收卷电机,与收卷轮传动连接;触摸屏;控制器,其输入端与触摸屏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其输出端与收卷电机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在将充电接头与插口相插接后,充电接头朝下,杂物不易进入充电接头内。使用充电接头时,在分离充电接头和固定板后,可轻松向下或向斜下方拉扯充电接头和充电线,将充电接头拉至合适位置即可与车端接口对接。

技术研发人员:冯雪松,华强,向俊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普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