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中转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1155发布日期:2023-10-29 00:4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中转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特别涉及一种pcb板中转载具。


背景技术:

1、电路板分为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pcb板、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pcb板经过加工后需对其电路中各电子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进行检测,现有的做法直接将pcb板堆叠,容易导致电路板变形,也不易管理。且刚加工后的pcb板温度较高,检测时容易烫伤测试人员,操作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pcb板中转载具,保护pcb板被损坏,且能够快速降温散热。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pcb板中转载具,包括呈中空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设有多根支撑杆和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四周,所述边框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条横向设置的用于放置pcb板的安装卡槽,所述矩形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拉手。

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卡槽的横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槽或u型槽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安装卡槽。

6、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的安装卡槽。

7、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呈u型的安装卡槽。

8、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的内侧面均设有若干加强筋。

9、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拉手部,所述拉手部上开设有圆弧倒角的拉手让位孔,形成所述拉手。

10、进一步地,所述拉手部与矩形框架的侧面设有加强支撑角。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保证电路板之间不发生磕碰,将pcb板临时性的暂存放置在中转载具上,防止了pcb板重叠挤压变形损坏,所述矩形框架呈中空结构便于pcb板快速散热,且通过矩形框架两侧的拉手便于移动pcb板。

13、矩形框架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安装卡槽,不仅载具可以正反两面均可以使用,而且还可以增加散热孔,以便快速进行散热。

14、所述边框的内侧面设有若干加强筋,通过加强筋可以增强中转载具的强度。

15、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pcb板中转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设有多根支撑杆和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四周,所述边框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条横向设置的用于放置pcb板的安装卡槽,所述矩形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拉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pcb板中转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卡槽的横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槽或u型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pcb板中转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安装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pcb板中转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的安装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pcb板中转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呈u型的安装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pcb板中转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内侧面设有若干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pcb板中转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拉手部,所述拉手部上开设有圆弧倒角的拉手让位孔,形成所述拉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pcb板中转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部与矩形框架的侧面均设有加强支撑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PCB板中转载具,包括呈中空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设有多根支撑杆和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四周,所述边框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条横向设置的用于放置PCB板的安装卡槽,所述矩形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拉手。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散热,防止了PCB板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新视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