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60085发布日期:2023-12-21 18:3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主要涉及矿山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


背景技术:

1、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利用到长距离的输送带设备对矿石进行输送转运,从而使矿石顺畅的经过不容易经过的路段,便于车辆对矿石进行转运。而为了减少长距离输送的负载与磨损,通常采用多个输送装置交替输送,从而解决长距离的输送问题。其中,输送装置之间的矿石物料交替是利用高度差来完成的,即上游的输送装置末端处于下游的输送装置前端的顶部,从而直接使矿石物料掉落在下游的输送带上。目前这种输送机构上,通常并无导流缓冲的机构,或者仅仅是增加个滑槽而已,被输送的矿石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在下游输送装置上弹跳而掉落,导致输送效率受到影响。长时间的使用也会导致输送带被矿石冲击,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它能够对上游输送的矿石物料进行导流,避免矿石的掉落,提高输送效率;同时减缓了矿石对输送带的直接冲击,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包括前置输送带与后置输送带,所述前置输送带的末端位于后置输送带起始端的上方,所述后置输送带上方设置转接器,所述转接器底部具有对称设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后置输送带的侧边支撑架固定安装,所述安装座上方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沿后置输送带布置的狭长形,所述导流槽底部宽度小于顶部宽度,所述导流槽底部与后置输送带不接触,所述导流槽底部具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的宽度为后置输送带宽度的1/2~2/3;所述导流槽前侧设置承接槽,所述承接槽呈向斜上方扩散的喇叭口状,所述承接槽内设置若干螺旋片,多个所述螺旋片呈竖向交替设置在承接槽内。

4、所述螺旋片的覆盖角度超过180度。

5、所述螺旋片设置3-4个,所述螺旋片在承接槽内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

6、所述导流槽前端顶部设置承载架,所述承接槽与承载架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槽底部位于导流槽内。

7、所述导流槽末端具有限位门,所述限位门顶部与导流槽顶部铰接,所述限位门与导流槽之间设置拉簧。

8、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填补了前置输送带与后置输送带的矿石物料输送的对接间隙。通过导流槽的导流作用,可以对矿石物料进行导流,使矿石物料在后置输送机上均匀的摆放,通过矿石物料的导流作用,可以有效的避免矿石物料掉落到后置输送带外部。

10、本装置通过在导流槽上方安装承接槽,可以扩大对前置输送带输送而来的物料的承接范围,避免矿石物料掉落到后置输送带的范围之外。同时承接槽还可以对下落的矿石进行缓冲承接,使一部分矿石物料仍然存在于承接槽内,使下落的矿石物料互相碰撞,减少对承接槽的磨损。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包括前置输送带(1)与后置输送带(2),所述前置输送带(1)的末端位于后置输送带(2)起始端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输送带(2)上方设置转接器(3),所述转接器(3)底部具有对称设置的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与后置输送带(2)的侧边支撑架固定安装,所述安装座(4)上方具有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为沿后置输送带(2)布置的狭长形,所述导流槽(5)底部宽度小于顶部宽度,所述导流槽(5)底部与后置输送带(2)不接触,所述导流槽(5)底部具有导流口(51),所述导流口(51)的宽度为后置输送带(2)宽度的1/2~2/3;所述导流槽(5)前侧设置承接槽(6),所述承接槽(6)呈向斜上方扩散的喇叭口状,所述承接槽(6)内设置若干螺旋片(7),多个所述螺旋片(7)呈竖向交替设置在承接槽(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片(7)的覆盖角度超过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片(7)设置3-4个,所述螺旋片(7)在承接槽(6)内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前端顶部设置承载架(8),所述承接槽(6)与承载架(8)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槽(6)底部位于导流槽(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末端具有限位门(52),所述限位门(52)顶部与导流槽(5)顶部铰接,所述限位门(52)与导流槽(5)之间设置拉簧(5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主要涉及输送设备领域。一种矿用提料转接设备,包括前置输送带与后置输送带,所述前置输送带的末端位于后置输送带起始端的上方,所述后置输送带上方设置转接器,所述安装座上方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沿后置输送带布置的狭长形,所述导流槽底部与后置输送带不接触,所述导流槽底部具有导流口;所述导流槽前侧设置承接槽,所述承接槽内设置若干螺旋片,多个所述螺旋片呈竖向交替设置在承接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对上游输送的矿石物料进行导流,避免矿石的掉落,提高输送效率;同时减缓了矿石对输送带的直接冲击,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文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欣鹏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