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瓶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3287发布日期:2023-12-29 22:3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容器瓶提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容器瓶提手。


背景技术:

1、日常生活中,饮料瓶、油桶等容器瓶往往都配备有提手,以便于运输或使用者使用。如专利cn208217269u,公开了一种容器瓶提手,包括卡套于容器瓶瓶颈的卡环以及与卡环连接成一体的提手环。其中,提手环呈u形,包括手持部以及由手握部两端延伸形成的两连接臂。两连接臂分别连接卡环两侧,两连接臂呈与手握部连接端向上翘起的弧形状。该容器瓶提手虽然能方便使用者提握且方便产品运输和摆放,但是由于卡环和提手环连接为一体,提手的角度转换不灵活,提手无法根据受力情况做出适应性地改变。同时,该容器瓶提手虽然设置了护手片,但由于护手片比较单薄,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勒手等情况,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消费体验。

2、因此,亟需一种容器瓶提手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瓶提手,能够与使用者的手指稳定贴合,且角度转换灵活,使用方便,舒适度高,从而提升了使用者的消费体验。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了一种容器瓶提手,包括:

4、底圈,所述底圈被配置为与容器瓶的瓶颈连接;

5、把手,所述把手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圈,并与所述底圈可拆卸连接,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具有弹性并能与使用者的手指贴合。

6、作为优选,所述把手包括相连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底圈上相对设置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臂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转轴能卡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转轴能卡入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转动配合。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转轴能经由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卡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转轴能经由所述第二滑槽滑动卡入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由所述第一连接孔至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面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滑槽的宽度由所述第二连接孔至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面逐渐增大。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能将所述第一转轴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二止挡部能将所述第二转轴限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均为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止挡部能由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部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止挡部能由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部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腔。

12、作为优选,所述把手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握持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容器瓶的一面,所述握持部呈波浪形,且由弹性材料制成。

13、作为优选,所述底圈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防脱齿,所述容器瓶上于瓶颈处环设有限位环,多个所述防脱齿能够与所述限位环抵接,以将所述底圈限位于所述容器瓶上。

14、作为优选,所述底圈上还设置有撕拉环,所述撕拉环与所述底圈的连接处设置有撕裂槽,所述撕裂槽沿径向贯穿所述底圈。

15、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瓶提手,底圈套设连接于容器瓶的瓶颈处,具体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握持部提握容器瓶,提握方便,舒适度高。具体地,握持部的设置使得使用者的手指能与握持部稳定贴合,增大手部与握持部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勒手现象。同时,由于握持部具有弹性,因此使用者在握持提拉提手过程中,握持部能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从而缓冲手部与握持部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轻手部受到的压力,提高握持舒适度,避免勒手。进一步地,由于把手与底圈转动连接,使得把手能根据受力情况绕底圈转动,即,把手能适应各个方向的提拉,不受角度限制,使用灵活,从而全方位缓解使用者的手部压力,进一步提高了提握容器瓶时的舒适度。此外,把手与底圈可拆卸连接保证了把手和底圈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装拆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包括相连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22),所述第一连接臂(2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211),所述第二连接臂(2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221),所述底圈(1)上相对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所述第一连接臂(21)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11)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22)通过所述第二转轴(22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1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1),所述第二连接座(1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转轴(211)能卡入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转轴(221)能卡入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转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连通的第一滑槽(112),所述第二连接座(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转轴(211)能经由所述第一滑槽(112)滑动卡入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内,所述第二转轴(221)能经由所述第二滑槽滑动卡入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12)的宽度由所述第一连接孔(111)至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底面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滑槽的宽度由所述第二连接孔至所述第二连接座(12)的底面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11)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2111),所述第二转轴(221)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2211),所述第一止挡部(2111)能将所述第一转轴(211)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内,所述第二止挡部(2211)能将所述第二转轴(221)限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1)和所述第二连接座(12)均为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止挡部(2111)能由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底部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座(12)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止挡部(2211)能由所述第二连接座(12)的底部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二连接座(12)的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还包括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臂(2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22)通过所述连接杆(23)相连,所述握持部(231)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3)朝向所述容器瓶的一面,所述握持部(231)呈波浪形,且由弹性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1)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防脱齿(13),所述容器瓶上于瓶颈处环设有限位环,多个所述防脱齿(13)能够与所述限位环抵接,以将所述底圈(1)限位于所述容器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1)上还设置有撕拉环(14),所述撕拉环(14)与所述底圈(1)的连接处设置有撕裂槽(141),所述撕裂槽(141)沿径向贯穿所述底圈(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容器瓶提手。该容器瓶提手包括底圈和把手。其中,底圈被配置为与容器瓶的瓶颈连接;把手转动连接于底圈,并与底圈可拆卸连接,把手上设置有握持部,握持部具有弹性并能与使用者的手指贴合。该容器瓶提手能够与使用者的手指稳定贴合,且角度转换灵活,使用方便,舒适度高,从而提升了使用者的消费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范现国,汤睿霖,邱琪昌,陆长福,王杰,郭温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